第493頁
也不知是否他們行軍太過迅速而讓劉焉還沒反應過來,當齊舜越過沓中抵達陰平的時候都還沒有看到敵人的蹤跡。這一線雖然同樣夾在山谷之中,但畢竟是劉焉修的官道,相對而言還算寬闊。但沓中陰平中間就仿佛一個收緊的布袋,齊舜大軍進去之後也同樣會面臨被封住後路的危險,因此徐晃的長水營主要就負責斷後,隨時偵查敵人的蹤跡。
陰平的防守比想像中要弱了許多,也有可能是陷陣營實在太強。這座依山而建的城池本來更易於防守,因為它幾乎只有一個城門可供出入,也只有一個方向面對敵軍。如果張魯軍拼死抵抗,就算陷陣營能衝上城頭,也要付出一定代價。但張魯仿佛沒有把更多兵力部署在這裡,守城方也就兩千人左右。經過了一天的激烈戰鬥後,城內的箭石居然消耗殆盡。
單純拼肉搏,陷陣營的單兵戰力就體現得一覽無遺。當這些人在一百多個陷陣營老兵的帶領下衝上城頭的時候,守城方大多目瞪口呆。一般攻城都是用雲梯,但這些人幾乎就是踩著城牆上來的,騰挪之間什麼守城工具都用不上。如果城頭上的守軍人數眾多也就罷了,但現在陰平守軍人數也處在劣勢,這讓他們該如何擋得住這些高手的腳步?
於是,在當天傍晚,陰平就告失守,陷陣營只死傷三百多人,也算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損失了。
事不宜遲,齊舜在休息了一晚後留下了兩千人守城,其他人即刻繼續進發。陽平關已近在眼前,一旦突破,那漢中在他們眼裡就已是一片坦途。
但就在陽平關,齊舜遭遇到了從未有過的抵抗。
這個雄壯的關口從設計上就超出了齊舜的想像,就算真的稱為雄關萬丈也不為過。應該說陽平關在地勢的利用上已發揮到了極致,一座高山把通道生生阻攔,而陽平關就建在那高山之上。
單只那座高山就已高達數十丈,再加上陽平關的城牆幾乎就有百丈之高。如果正面進攻,就算從山下到達關口也需要一盞茶的時間,守軍利用這麼長的時間可以組織多少次的打擊可想而知。
而且張魯對陽平關極為看重,從關頭影影綽綽的人頭來看,關內守軍不下萬人。高順曾組織了幾次試探性地進攻,可就算以陷陣營之強打到半山腰也被迫退回。弓箭已不是守城方使用的主要利器,就連滾石和檑木也都像用不完一樣雨點般地砸落,稍有不慎想留個全屍都難。
以齊舜徐晃和高順之能自然能沖得上去,但他們也不敢輕易冒險。陽平關內部還不知有什麼埋伏,一旦他們身陷重圍外面的人想幫忙都沒辦法。
就在戰事陷入僵局的時候,斥候來報,陰平失守,他們的後路已被敵軍堵住!
齊舜倒抽了一口冷氣,他最擔心的情況終於還是出現了。原來他們這一路的暢通竟是張魯和劉焉早就設計好的,而陰平象徵性的抵抗也只是消除他們的戒心而已。
按照這種情況推測,劉焉早已命令大軍埋伏在沓中附近,卻故意沒有對齊舜發起攻擊,而是等到齊舜全軍進入陰平谷地,並在陽平關前停下腳步的時候,再收緊布袋實現合圍。
這招“請君入甕”之計當真用的天衣無縫,法正名不虛傳啊。
就在齊軍進退維谷之時,劉焉軍趁夜發起攻擊。他們考慮的也沒錯,在腹背受敵之下,齊軍的士氣應該會有所低落,再通過夜襲甚至有可能會一舉擊垮齊軍。
可惜他們碰到的是徐晃和他的長水營。
雖然長水營沒有經歷過大陣仗,但徐晃本身就是塊金字招牌。他雖然一向低調,但並不等於他的攻擊能力也像他的人那樣忠厚謙遜。而且長水營士兵是他精挑細選又反覆操練的,早已打上了他的烙印,越是緊張急迫的情況下,他們就越沉著冷靜。
劉焉軍夜襲的將領是嚴顏,他和徐晃在長安也曾會面,卻沒有交過手。於是當這二人迎頭碰上的時候,重刀赤霄和刑天干戚也在黑夜中迸擦出強烈的火花。
他們二人走的都是剛猛路線,大開大闔之下兵器交擊震山響。可無論嚴顏怎麼努力,徐晃始終如高山般屹立,讓他無法越雷池半步。同樣的還有長水營,他們就好像從來都不會休息,當劉焉軍進入齊軍大營之時,他們早已穿戴好等著了。
這場戰鬥並沒有延續多長時間,當齊舜和高順前來助陣的時候,劉焉軍只能黯然選擇退兵。他們所策劃的夜襲非但沒有起到效果,反而讓齊軍士氣不降反升。劉焉軍戰力不過如此吧,每個齊軍士兵心中都升起這個念頭。他們雖然陷入非常不利的處境,但這晚成功抵抗了劉焉軍的進攻讓他們對自己的主將充滿了信心。
其實嚴顏的夜襲都在齊舜的預料當中,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換作是他,他也同樣會選擇立刻發動攻擊。不過陽平關太高的優勢同樣也變成了劣勢,關頭守軍無法實現兩面夾擊,等他們從山上跑下來的時候戰鬥可能都已經結束了。因此齊舜才能放心讓長水營正面抵擋劉焉軍的攻擊。
但這次的勝利並沒有改變大局,如果攻不破陽平關,那齊舜也將會因為斷糧而不得不接受他從未面對過的敗局。
難道他真的只能吞下這個失敗的苦果?
————————————————
朋友們,投票投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