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頁
我基本上是靠趴在小白的背上往前走,聽他不停地埋怨,沒精神也只能解釋幾句:“主公的性格你們又不是不了解,知道我就是戰神,我還能在外面跑嗎?再說,戰神的威信被三哥、公達他們吹得太高了,萬一主公生了疑心,我們兄弟就難了,我這也是沒法子。我哥哥的事目前也只好先關押他,我已經讓秦勇把我嫂子和孩子先帶去洛陽了,等拿下劉備,我能說服哥哥歸順主公。”
張遼嘆氣:“這麼說,劉備你也要保他性命了?我看子龍兄長的樣子,劉備要是死了,他怕也會跟隨。唉。”
我點頭:“二哥說得對,雲哥哥就是這麼倔強的人。但是,劉備此人也確實是殺之不祥,拿下後,我準備說服主公把他關押在許都,慢慢想辦法。要平定天下,不得不想的遠一些。”
我們正說著,前面一片喧譁之聲,就見大隊人馬突然停下了。我一愣,急忙打馬上前,張遼在後面緊喊:“你慢點,當心身體。”
趕到曹操跟前,我望前方一看,哦,已經到了霸陵橋了,張飛果然如同一墩黑塔一樣,站在橋頭上。曹操回頭見我上前,忙道:“文將軍說張飛身後似乎有埋伏,文和說不可能有,你看呢?”
狗屁埋伏,不過是幾十個小兵在馬屁股上拴了樹枝跑步而已。我故意想了想:“丞相,不管有沒有埋伏,劉備就在橋那頭。在我看來,劉備的軍隊早就被我軍衝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哪兒來的埋伏?”
曹操點頭:“有理。既然這樣,我們衝過去就是。”
他話音剛落地,就聽張飛一聲大叫:“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音果然高亢。
曹操聽了這一嗓子,嘖嘖稱讚:“好一個張飛,果然勇猛。”周圍的大將幾乎是全部在慪氣,我則暗笑。
曹操還在欣賞張飛的勇氣,又聽張飛在喊:“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這一嗓子,比剛才還高,吼得戰馬都跟著嘶鳴了起來。
曹操聽的膽顫心驚,回顧左右道:“關雲長曾對我說過,他的三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爾等當心,不可輕視。”真是本性難移,見到好的,就把身邊的人看成笨蛋。大家也習慣了,除了有幾個人撇撇嘴外,大多數人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也本性難移白他一眼:“張飛雖猛,匹夫之勇,現在是打仗,不是比唱歌,更不是比嗓門大小。丞相,今日定要生擒了此人,斷了劉備的一條手足。”
曹操沖我撇嘴,那意思我明白:你沒受傷,還行,現在你這個樣子,怎麼擒他。我知道他在想什麼,正想開口說出我的方法,那張飛衝下橋頭又在吼叫:“汝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這聲音真像打了個大炸雷,怪不得羽哥哥說有野史傳說他這聲將橋下的流水喝的倒流,這些人也能編,河水也是能被叫得倒流的?我正在好笑,曹操身旁一個護衛的戰馬受不了了,這個畜牲撲通一聲跪了下去。那馬背上的護衛全部身心都在張飛身上,戰馬來了這麼一下,他一下子就被扔了下去,身子正好倒在曹操的戰馬前。曹操的戰馬被旁邊這馬的動作一驚,猛地一抬前蹄,放下去正好踩在他胸口上,這一下,這個護衛是一聲狂叫,口吐鮮血,眼見得就沒有出氣了。曹操的戰馬這下是一聲長嘶,拔腳就要跑。
這些事說起來慢,也就一眨眼的事,眼見得曹操的戰馬受驚,我和典韋的反應都快,我是一伸手,使勁拽住曹操的戰袍,同時大喊一聲:“丞相穩住了。”
典韋猛地跳下戰馬,伸手拽住了曹操這匹奮蹄欲起的戰馬韁繩,穩穩站在了那裡大呵一聲:“站住。”
這嗓子也不比張飛差多少,周圍的人的耳朵都被震得嗡嗡響,我也不例外,心裡哀嘆,典大哥,你不會是故意的吧!那戰馬被拉得仰頭長嘶,這一嗓子吼下來,它卻乖乖不動了,眼見得也被嚇著了。曹操趁機兩腿使勁,將戰馬穩住了。
張遼和許褚也過來了,幫典韋拽住了那馬。張遼道:“丞相,我們人多,還怕了一個張飛否?”
曹操晃晃頭,這才說得出話來:“這莽夫,喲,他驚了老夫的馬。混蛋,拉下去殺了。”
人已經沒氣了,殺個屁。我鬆開了拽曹操戰袍的手,喘息了數下,才說出話來:“文遠、仲康兩位將軍,你們一起上,先纏住他,我有辦法活捉了他。”
曹操點頭,張遼和許褚對望一眼,沖了上去,張飛一挺長矛,和兩人戰在一起。場面上很熱鬧,一矛對兩刀。張飛的矛比一般人的武器長出許多,他仗著矛長氣力大,主動出擊,招招指向張遼和許褚的戰馬,也很聰明。張遼和許褚要防備戰馬受傷,加上他們的刀不太容易靠近張飛的身體,因此兩人的戰馬圍著張飛是團團轉,想將張飛逼下馬,一時間也沒辦法。但張飛想要傷他們兩個,也沒有這個本事。
看看張遼和許褚不會有事,曹操的注意力轉移到我身上了:“你怎麼樣?”同時要搖頭,那意思是不要逞強了。
我對他笑笑:“丞相放心,我去助他們一臂之力。”不顧曹操的阻止,我拍馬上前。曹操急命典韋跟隨。
眼看距離差不多了,我從行囊中取出特製的羽箭,這種羽箭不會致命,細而短,出手也不會有聲音,很適合偷襲,上面塗上了最厲害的麻藥,這是從華陀的近百斤麻沸散中提煉出來的。這是我特意準備的,費了很大的功夫才做了兩枝,本來是準備用在雲哥哥或孫策身上,可我對用它來擒雲哥哥沒把握,擔心用它的效果是不是好,萬一不好,怕害了雲哥哥的性命。不過,現在用在張飛身上,我卻沒了顧忌,也算做個實驗,說不定,以後可以用在孫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