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75頁

    曹沖馬上回答:“它的意思就是有大老鼠,把人們辛苦一年地收成全部吃光了,人們非常痛恨它,只有打死它,才能還給人們好的生活。”

    我馬上誇獎他:“殊兒說的不錯。那你還能從這首詩歌里讀出什麼其他的意思嗎?”

    正卷 運籌帷幄篇 第一百七十七章 授業收徒(2)

    曹沖點點頭:“它這裡面地大老鼠應該暗指很壞的人或者官吏,他們貪婪成性,使得下面的民眾生活的苦不堪言。民眾就想殺了這些壞人和貪官。”

    真的很不錯,我笑著繼續問:“你理解的很好。那除了這些,你還能看出別的嗎?”曹沖搖搖頭。我也不解釋,而是繼續問他關於《小星》等幾篇的理解,曹沖很聰明,基本上都理解了詩歌要表達的含義。

    我滿意地聽著曹沖的回答,等這些說完了突然話題一轉,我問他:“先生教你的其他學問都是什麼?比如春秋、禮記等。”

    曹沖回答:“這些都是教我們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

    我問:“那你都能理解這些嗎?知道如何做到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嗎?”  

    曹沖搖搖頭:“不是很明白。可只要做到勤學知識,多讀書,懂道理就可以修身養性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事情,先生說要等我們長大以後才會做。”還好,這些孔孟門生還沒有教育他們忠君愛國。要是孔融大人在,必要先教育曹操的兒子忠君才是正途。

    想到這裡,我看了曹操一眼,才指著詩經對曹沖說:“那些書可像它一樣,教你具體如何做到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法?”

    我這樣一問,不僅曹沖不明白,就連曹操也愣了:“子云,這些詩歌寫的是很美,也很好,可它怎麼會教人具體做……哈,真要是這樣,我們都看懂詩經就可以橫行天下了。”

    我得意地笑,這可是我費心血才得出的教育方法,你當然不明白:“這個道理雖然簡單,可真正明白的人並不多。如的師傅就是其中之一,他就是這樣教授趙如學習知識,培養才能的。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大人,詩經是什麼?它是民間流傳幾百年的詩歌組合,它所包含的內容上至天子朝臣,下至村夫走卒,大至兩國交戰,軍事行動,小至一戶人家的談情說愛,打架鬥毆,沒有任何一部書有它所表達的內容豐富。而且它所表達是人們最直接,最樸實的思想。所以,無論士大夫推崇的周禮,禮記,孟子、春秋、論語寫的多麼好,多麼深,聚集了多少知識,都比不過這麼直接,這麼現實的反映來的好。況且,那些高深的知識,精闢的理論,甚至包括治理國家的學問,都是從現實中得來的,那些是現實生活中歸納總結的經驗,而詩經就是現實生活的具體表現,它能更直觀,更有效地教人如何治理民眾,如何管理國家。作為一個當政者,所要明白的就是怎樣從民眾口中得知他們需要什麼,抱怨什麼,有什麼要求。當一個國家的老百姓不去報怨而是稱頌自己君主的時候,這個國家才會強盛、富裕。”

    看著曹操父子都很專注地聽我解說,我也不客氣,繼續給兩人當先生:“你們來仔細閱讀這幾首詩歌。《小星》表面上說地是一個小官吏哀嘆自己命苦,比不上別人地生活寬裕幸福,實際上卻反映出任用官吏上造成的不平等,底下小官吏辛苦一生也得不到安穩的生活,而上面許多官吏卻不怎麼做事就享受生活。它教我們,君主在任用官員的時候,要合理分派他們地職責,要讓每個人的才能在得以發揮的情況下,還要做到多勞者多得賞賜,不勞者絕對無所收穫,這是任用人才之道,是御下的本領。《擊鼓》表面上是寫士兵因為主帥決策的失誤而產生怨恨,實際上卻是很明顯的對久拖不下或者長期征戰的士兵情緒的描寫,正合兵法所說的勞師遠征不利,出師太久不利,頻繁用兵是兵家大忌等說法。它教我們的就是為帥為將之道。《式微》《兔爰》表面上是說民夫差役繁重,抱怨不得早些歸家,抱怨生不如死,實際上是提醒君王不要過多驅使百姓,徭役繁重就會引起民眾怨恨,就會激起他們地反抗。”

    說到這裡,我看了一眼曹操繼續道:“《碩鼠》就像殊兒說地那樣,實際上是反映了民眾對剝削的他們生活無法繼續下去的貪官污吏的憎恨。它要告訴我們的卻是:作為一個君王或者治理國家的重臣,再任用官員上,必須考察官員的品德和能力,絕對不能讓道理敗壞或貪婪成性的人去做官。倉舒,你要記住,再小的官在民眾面前也是君王的代表,他行使的是君王賦予他的權利。這個權利行使的讓民眾叫好,那民眾就會喜歡愛戴自己的君王;如果他行使權力過分,讓民眾感到痛苦,那民眾就會憎恨自己的君王。一個失去民眾擁護的君王,也就失去了他大半個江山了。所以,《碩鼠》教給我們的就是為君治民之道。《北風》這首詩歌正是《式微》《兔爰》中抱怨的後果,由於君王奴役百姓太重,他們已經受不了了,抱怨都不起作用了,只好開始逃亡。當政者要是能了解《式微》《兔爰》的深刻含義,採取了寬民政策,自然就不會再引起《北風》中的逃亡了。而逃亡還是輕的,再厲害,就引起反抗,既然我已經生不如死,那就拼卻一死好了,民眾就會作亂,國家就濟濟可危了。這三首詩歌教授了我們使用民眾之道,也是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還有那些描述君王糜爛宮廷生活的,嘲諷歷代暴君的詩歌等,都會引起我們的深思,教授我們如何吸取教訓。這些詩歌的深層含義都非常符合《禮記》中教授為君者‘止於至善’的思想,也正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的具體體現。倉舒,原來先生教授你的知識,在詩經中,你都能找到具體理解和實施的方法,所以,義父才精心選擇了這些詩歌,讓你學習。”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7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