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不只楚國,河西那邊秦兵出兵神速,龍賈率兵八千不慎中計深陷山中,最終逃出生天的只有不到五百人,更可怕的是即便損失了這麼多人後,他們卻連秦軍的影子都沒看著,在重整旗鼓想要反攻的時候,函谷關再次大門緊閉沖不進去了。
關外的營帳消失的一乾二淨,似乎前些天只是他們的錯覺一般,龍賈被氣的七竅生煙,然而只要函谷關閉上,他們就沒法再找秦軍麻煩。
河西守軍將秦國堵在邊陲之地沒法進入中原,函谷關在那裡卡著他們也不能奈何秦國,更何況楚國來勢洶洶,能不和秦國打就不打,因此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魏王最不喜歡聽到的就是魏軍打了敗仗,可這些天不光龍賈那邊回大梁請罪,楚國更是連下楚國好幾座城池,要不是他趕緊將龐涓派了過去,只怕楚國還能繼續往南打。
熊良夫那傢伙不知道發什麼瘋,楚國在南邊好好當他們的山大王多好,冷不丁的又往中原打什麼?
大魏王很生氣,在朝堂上連發了好幾天的火兒,勒令龐涓在兩個月內把楚國奪走的城池再搶回來,不然他這個上將軍也就別回大梁了。
有魏王這話在前面放著,龐涓就算想收兵也不能收了。
楚國沉寂數年忽然兵發中原,拿到手的城池不會輕易吐出來,楚王不是昏君,當然知道出兵第一戰便毫無所得接下來會有多大壞處,所以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會死守著這幾座城不放。
可魏王要他把城搶回來,君上之名不得不聽,他好不容易才在魏國站穩腳跟,不能因為楚國搗亂而化為烏有。
因為魏王一句話,戰事已經平息的魏楚兩國再次打的不可開交,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中原的小國守著自家看熱鬧,北邊的趙國卻不想錯失良機,趁龐涓在和楚國干架的時候也跟著像魏國進兵。
三晉對彼此太過了解,一旦打起來爭的就是成片的城池,尤其趙國的胃口向來很大,沒有大片的地盤他們也不屑於出兵。
公子卬早就不滿龐涓獨領大權,當即請命率軍抵禦趙國,魏王這些天忙的焦頭爛額,索性就由著他去了。
魏卬雖然有時候不太靠譜,但是在打仗的時候還是靠得住的,即便比不過龐涓卻也不是庸才,就算沒法抵禦趙國,撐到龐涓回來總不是事兒吧?
還好公子卬不知道王座上的兄長心裡在想什麼,不然的話,只怕寧可丟掉城池也不想給龐涓做陪襯,什麼叫他比不過龐涓,什麼叫他撐到龐涓回來就沒事兒了,都是魏國的將領,憑什麼他就要低人一等?
公子卬向來自視甚高,平日裡在朝堂上就看不慣魏王事事捧著龐涓,如今更是巴不得龐涓收不回那幾座城。
他哥朝會上眾目睽睽之下說出的話總沒有反悔的道理,收不回城池上將軍就得換人做,魏國將領中有這個資歷的除了他就只有龍賈了。
龍賈需要常駐河西,大梁城就只剩下他公子卬一人,上將軍一位還不是非他莫屬?
不過這事兒他也只能想想了,龐涓不會放棄在魏國得到的一切,所以不管用什麼陰招兒,楚國奪走的那幾座城池都必定會回到魏國手中。
幾國之間的爭端很快傳遍諸國,衛公每天看著內侍送來的消息心情很是愉悅,如今只有楚國趙國兩家出兵而已,這才到哪兒,魏罃再這麼肆無忌憚下去,接下來打他魏國的就不只這兩家了。
衛國是四戰之地,他魏國一樣也是,只是魏國強大輕易沒人敢惹,所以不像他們這樣一有點動靜就緊張,強敵環伺之下,只要有一家比魏國更強,接下來魏國就只能縮著脖子挨打。
看現在這情況,接下來會收拾魏國的究竟是誰還說不準,其他諸侯國他不管,只希望秦國能儘快強大起來打魏國個措手不及。
衛公唇角帶笑在竹簡上寫寫畫畫,對如今的秦國很是看好,變法還沒有正式開始就能在沒有損失的情況下滅掉魏武卒七千餘人,傷亡要看雙方對比,這般大勝便是當年獻公斬首魏武卒六萬也比不過。
霽兒將孫伯靈帶去秦國果然是個好決定,鬼谷子教出來的學生果真沒有一個是尋常之輩,衛公將竹簡放好,看了眼外面的天色然後伸了個懶腰朝朝會的大殿而去。
魏國現在忙著打仗,南氏那點事情對他們來說無關痛癢,再加上他之前和其他幾位君主一起去大梁的行為讓魏王的威望空前提高,南氏對他們來說就更不重要了。
這衛國終究還是他的衛國,南氏再怎麼跳腳,沒了外面的助力也只能被他踩在腳下。
神色溫和的華服青年在君位上坐定,底下的朝臣卻大氣也不敢出,這些天的君上雖然和以前一樣天天臉上帶笑,可所有人心裡都清楚,君上從大梁回來後必定會拿南氏開刀,這把刀一天砍不下去,朝堂就一天沒法恢復如常。
是的,在衛國朝臣們眼中,天天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吵架是常態,正兒八經和別國一樣討論政事才是反常。
南氏因為祖宗公子郢的祖訓,族中弟子為官者並不多,他們大部分也都在戚邑,鮮少會到帝丘來。
在戚邑他們和國君無甚兩樣,來帝丘頭上壓著個真正的國君,所以南氏弟子沒幾個樂意到帝丘來做官。
只是不管他們願不願意,在衛公派出宮廷侍衛前去逮人的情況下,南氏要緊的族人也都被強行帶到了帝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