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全魏國都覺得龐涓有能耐,有能耐也沒見他打多少大仗,三晉滅秦何等霸氣,若主將換個人當豈不更好?
可惜不管他怎麼說也只求來了半數兵馬的調兵權,王上對龐涓過於信任,現在還不是扳倒他的時候。
龐涓說完之後,看公子卬依舊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強壓怒氣面無表情道,「如此安排,公子可有異議?」
公子卬掏了掏耳朵,故作驚訝的坐正了身子,「講完了嗎?上將軍見諒,卬剛才不小心走神了,勞煩上將軍再說一遍唄。」
作者有話要說:韓趙:我們就靜靜看著不說話。
———————————————
接上章作話,看有小可愛沒反應過來駟兒的名字為什麼魔性,那就來個不算科普的科普吧。
戰國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秦國公族以目前來說接受度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嬴姓趙氏,當然也有說是以國為氏贏姓秦氏的,這個我也沒辦法(PS:不准槓,槓我也不會改),現在沒有確切的說法,只能說嬴姓趙氏的接受度最廣。
我們現在叫政哥嬴政是因為秦漢之后姓氏就不區分了,為了迎合後人的習慣才直接叫嬴政,但是在戰國時期,政哥可以叫公子政太子政秦王政等等等等,同理前面的秦王秦公也是這樣,咱們國家的史書避諱特別多,不懂各朝的避諱直接看史料很大的可能就是什麼都看不懂,因為沒人敢直接寫他們的大名,所以政哥他們家的氏到現在還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明白了這些那我們就再掰扯一下,駟兒吧,他是嬴姓趙氏名駟,所以是我們尼古拉斯*趙四過氣了,還是這是個暴露年齡系列的梗,貓貓式疑惑.jpg
第105章
營帳之中, 韓趙兩國的將領坐在旁邊當透明人,公子卬朝龐涓發難不是一次兩次了,最開始他們還會吃驚, 現在卻學會不該摻和的事情絕對不摻和,仗還沒正兒八經開始打, 魏國內部就已經起了爭執, 說出去也不怕別人笑話。
只希望公子卬在真正開戰時別再胡鬧, 聯軍攻秦不是玩笑, 兵馬已經到位, 若功虧一簣最終誰都沒法交代。
趙韓的將領明白這個道理, 龐涓自然看的更清楚, 此戰不光不能輸,還得光明正大的贏的利落,不然他這些年攢下來的名聲就徹底無法挽回了。
所以就算公子卬再怎麼故意攪鬧, 他現在也只能忍著火氣不能發作, 公子卬不在乎名聲, 他龐涓還要臉。
主位之上,盔甲加身的盟軍統帥悄然捏緊了拳頭,面上卻依舊冷靜,看著玩世不恭故意和他過不去的公子卬,眸光微閃將剛才的布置又說了一遍。
秦人堅守函谷不肯出來,他們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七月流火,夏去秋來, 天氣轉涼,洛水的河面也大大縮減,空出了很大一片河谷, 夏日裡沒有河灘可以行走,這些天卻不同。
行軍講究天時地利,如今地利歸秦,天時歸聯軍,接下來就看他和孫伯靈的本事了。
公子卬漫不經心聽龐涓說著,目光轉到輿圖上看了一會兒,暗恨自己怎麼就想不出這些策略來,如果他比龐涓先想出來,多來幾次帥位不就非他莫屬了嗎。
華貴的大帳布置的非常符合公子卬的心意,他雖然帶過幾年兵,但是卻是個吃不得苦的,能過的舒服絕對不會虧待自己,魏國也有這個資本讓他這麼舒服。
而龐涓不一樣,打仗就是打仗,主將和士兵的區別只在於一個下令一個執行,營帳能住人就行,如果都按公子卬的要求舒服的和在家一樣那還打什麼仗,直接捲鋪蓋回家得了。
這倆人的矛盾一時半會兒說不完,不過公子卬也不是一心只想胡鬧,他費了那麼大勁兒到軍中來是為了打勝仗,給龐涓找麻煩只是順帶,最重要的還是滅秦。
沒了公子卬搗亂,帳中的氣氛很快恢復如常,韓趙兩國的將領也敢說話了,眾人討論到日上中天,傳令兵出去了一個又一個,直到飯菜送過來才堪堪停下。
滅秦的誘惑實在太大,誰都想讓自己的名字因為這件事情名留史冊,韓趙魏五十萬大軍壓境,任秦人再怎麼掙扎,這個坎兒也絕對過不去。
三晉聯軍中如此作想,中原乃至整個天下也都這麼覺得,秦公在國內稍有起色時便得意忘形,這麼被三晉滅了不虧,就是三晉這次出兵太快沒法摻一腳分杯羹有些不好,秦國再怎麼窮也是正兒八經的諸侯國,地盤拿到自己手中誰還會嫌他窮?
衛國帝丘,宮裡大大小小也都在關注西邊的戰事,秦國的輸贏並不只代表著秦國,他們兩國如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秦國要是輸了,他們衛國也得跟著涼。
傍晚的涼亭中,衛霽帶著大侄子和太子駟玩,聽到最新戰況時不由得再次慶幸魏王派去當主帥的是龐涓而不是老將龍賈。
龐涓在兵法上的天賦的確夠高,可他畢竟年輕氣盛,通曉兵法卻不熟悉河西秦魏交界的地形,只這一點就足夠孫伯靈將他算計死。
龍賈是老將,歷經文侯武侯再到如今魏王三朝,年少時便在軍中摸爬滾打,當年吳起在魏國為將,更是隨之打足了七十六場戰役。
吳起拿下函谷關拿下龍津渡一直打到關中,每一戰都有他的存在,他對河西地形的了解不比公子虔等秦人少多少,如果聯軍主將是龍賈,孫大軍師想從地形上算計他,成功的可能性幾近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