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他怎麼就養不出來這麼可人疼的小孩兒呢?
衛霽將剩下半杯的熱茶放下, 看旁邊這人莫名其妙感嘆個不停撇了撇嘴, 為了防止他再胡思亂想便開口問道, 「長公子, 新軍訓練的怎麼樣了?方便說說嗎?」
他的窩冬是窩冬, 衛鞅和孫伯靈的窩冬是幹活, 連王詡老爺子在天冷下來之後也不常出門, 他之前好奇心起去隔壁看看,好傢夥,三間房三個人都在奮筆疾書。
為了不耽誤他們的正事兒, 衛霽只好叮囑廚子每日按時過去送飯, 自己則是在房中煮茶賞雪消磨時間。
畢竟只有小孩子才要被長輩壓著學習, 大孩子是不需要埋頭苦讀噠。
不過話雖如此,該看的書還得看,尤其在為了氣孫伯靈而拜了老爺子為師之後,需要看的書就更多了。
唉,既然當了老爺子的徒弟,出門總不能墮了鬼谷門生的名頭, 就算老爺子可能只是為了收徒後更理直氣壯的讓他搗鼓好吃的也一樣。
如果他太差勁,在一群才能足以經天緯地顛倒乾坤的師兄弟們之間就顯得更突出了, 不管是用他來襯托同門的優秀,還是用同門來襯托他的差勁,最終丟人的還是他自己。
為了自己的名聲著想, 還是得多讀點書的,只是鬼谷先生給他的書簡都是自己所著,縱橫捭闔奇謀征戰,和他以前所學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面,陡然接觸實在是有難度。
在沒有人催促的情況下,就算整個冬天都用來看書,他也沒法像兩位師兄一樣進展飛速。
在孔夫子「有教無類」打破教育壟斷之後,庶民也有機會讀書學習,而且學習的時間一般都放在冬天。
為什麼後世的著作中那麼多「足膚皸裂而不知」「四肢僵勁不能動」,因為夏秋兩季農忙,再小的孩子也得幫忙幹活,只有把地收了才能交得起束脩,就算想在夏秋學習也沒那個錢財。
不過這說的都是庶民,對原本就必須要學習的世家貴族來說,一年四季都是讀書學習的好時節。
鬼谷老爺子教學生很是隨性,將書給了就算教了,有什麼問題找他去問就行,他會很耐心的解答問題,卻不會浪費時間盯著學生讀書。
能被他收做徒弟已經是幸事,整日無所事事不好好學習甚至還要被老師催,這是想著被趕出師門嗎?
當然,這是衛霽入門之前的情況,老爺子對他沒什麼要求,把身體養好,時不時搗鼓點好吃的,要是心情好能想起那虛無縹緲的隱世大才說過什麼話寫過什麼文章那就更好不過了。
別人家的小孩兒讀書時間少了要挨罵,他就不一樣了,他哪天看書看的太晚,第二天醒來就會看見一群板著臉的大人外加一個滿眼興奮的老疾醫。
一睜眼就看到這麼一副場景,沒被嚇死那是他承受能力強。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他的日子過得比公子虔府上幾個小娃娃愜意多了,說是勞逸結合,其實還是閒著的時候多。
孫伯靈不是每天都在家奮筆疾書,而是隔幾天就去軍營一趟,大營離櫟陽城不遠,過去回來一天的時間足矣。
公子虔大口喝著酒,感受著烈酒燒喉的痛快,將酒樽放下然後嘆道,「孫軍師真他娘的是個人才!」
衛霽:……
他一時間竟然聽不出來這是在誇人還是罵人。
孫大軍師的確是個人才,為了出門在外方便行事,他在軍中的時候自稱孫臏,說是因為受過臏刑所以才叫孫臏,其實所有知情人都知道,他其實就是在記仇。
秦軍單兵戰鬥力驚人,但是排兵列陣和中原相比差距很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秦人性子太烈,暴躁起來什麼都不怕,這在打仗的時候的確能一往無前,可打仗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將兵法陣數運用到極致,即便是老弱殘兵也能以一當十。
孫大軍師訓起人來六親不認,要不是每次都有公子虔跟在旁邊當保鏢,他那張嘴在第一天就當讓他當場血濺大營。
一個連走路都做不到的孱弱小子,敢來他們秦營指手畫腳,這是不想活了嗎?
還好公子虔的威懾力夠強,又有秦公耳提面命讓他聽軍師的話,不然只怕第一個動手的就是他。
就算有一起搶飯的感情也不行,敢說他帶出來的兵亂七八糟這能忍?
反正不管能不能忍最後都得忍,公子虔頂著一張苦大仇深的臉,到底還是聽從安排將其中一營的兵重新訓練。
孫大軍師張嘴不饒人,練兵的本事卻是真厲害,公子虔一拍大腿,看旁邊的小孩兒感興趣就開始說個不停。
兵者,國之大事,練兵這種事情按理說不應該輕易泄露,但是衛霽不一樣,他自己對秦國來說就比什麼都重要,能讓人吃飽住暖就是救命,知道些要緊的事情不算什麼。
衛霽饒有興致的聽這人吐槽,對現在沒有瓜子很是遺憾,吃瓜群眾沒有瓜也沒有瓜子,他這個吃瓜群眾當的實在是太慘了。
公子虔會聽話的孫伯靈說什麼他就幹什麼不光是因為秦公的命令,也不是他是鬼谷子的學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孫伯靈是孫武的嫡系子孫。
自孫武出世,後世為將者沒有人敢對他不敬,身為兵家鼻祖,即便是前些年大出風頭的吳起在他面前也會黯然失色。
孫伯靈身為孫武子的嫡系子孫,自幼熟讀兵法,在外出遊學時能被鬼谷子看中收為親傳弟子,足以說明他不會埋沒祖先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