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559頁

    而羅馬與大漢的情況也差不多,大約在公元100年左右,羅馬安東尼王朝達到空前強大。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道幼發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達萊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

    而到了公元192年安東尼王朝最後一位皇帝被殺以後,羅馬又出現了近百年的混亂時期。

    史學家將193年塞維魯王朝建立,到235年這段時期稱為後期帝國時期。這個時期的羅馬社會、經濟和軍事均爆發危機。

    而在235年以後,這個混亂達到空前規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劃出一個三世紀危機時期,這一時期,戰亂頻仍,皇帝更迭頻繁,奴隸和隸農的起義遍及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大漢這邊到了280年左右司氏建立了晉朝,得到了統一,而與此同時的羅馬也再次恢復了統一。

    在劉辯看來,這個時期的羅馬,與他便宜父親靈帝統治時期差不多,社會黑暗,起義頻繁。到了235年以後,就像大漢時期的軍閥混戰一樣,社會更加黑暗,戰亂不斷。

    若是蒙古實力尚可,西遷羅馬,不說橫掃羅馬,建立全新的統治。在歐洲大地上成為一個霸主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當然,事在人為,若是謀劃不當,全軍覆沒也是有可能的,若是謀劃得當,一統羅馬也未嘗又不可能。

    想想司馬懿,赤壁之戰後才被曹操任用,當時天下已經呈現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後來還是建立了晉,歷史誰也不能預料。

    劉辯對郭侃說起這個計劃,也只是希望日後將蒙古擊敗,希望蒙古殘部不要負隅頑抗。也免得頻頻向北方出兵,勞民傷財。若是郭侃真的勸服蒙古西遷,便是造福大漢百姓的好事。

    像後世小說中所說,主角親自攻打羅馬,隨後分封給後代,在劉辯看來,卻是嗤之以鼻。羅馬路途遙遠,以大漢的國力根本無法攻打。

    歷史上漢武帝攻打大宛,第一次數萬兵馬都是全軍覆沒,第二次動員全國這才贏了大宛。而大宛尚且只在西域旁邊,羅馬更是距離大漢以萬里計,攻打羅馬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只有蒙古這種以部落生存,打仗靠劫掠的種族才有可能在羅馬存活,闖出一片天地。要知道歷史上蒙古建立的元朝,是真的一路殺到了歐洲。

    而且郭侃就是西征的大將之一,他橫掃中亞,攻破一百多坐城池,被稱為東方的天將軍,神人。

    “陛下你是說這個時期的羅馬混亂不堪?”郭侃看著地圖說道。

    劉辯點了點頭道:“不錯,若是不出預料,沒有雄主出世,混亂持續百年也是有可能的。”

    郭侃點了點頭道:“陛下的提議郭侃記下了,待我返回蒙古,會派遣往西打探羅馬的情況。若事情屬實,且若日後蒙古真的有那麼一天,我會勸說殘部西遷,如此大漢也不需要頻頻向草原出兵,也算我為大漢做出的最後一點貢獻吧。”

    見郭侃答應,劉辯笑道:“相信不久之後,朕便會與蒙古兵戎相見,只希望你這段時間打探清楚羅馬的情況。你一身本領,既然不願在蒙古,大漢身上施展,希望你能在異國他鄉,一展拳腳。”

    第1006章 秦檜刺劉

    跟郭侃談論一番,已至深夜,隨後劉辯讓人將郭侃送回了驛站。

    跟郭侃所說這的這些話,只是劉辯臨時起意。

    如今羅馬的統治並不穩固,再過些年,便會進入到大混亂時期,相當於大漢時期的黃巾起義,諸侯混戰。若是郭侃真能說服蒙古殘部西遷,在羅馬闖出一些名堂也不是不可能。

    蒙古部落若是真能在主力守挫之後遷移,對於大漢,對劉辯的好處太大了,漢武帝征伐匈奴,打了幾十年,並非打不過,而是找不到主力。以鐵木真以及如今蒙古的實力,若是真跟大漢玩躲貓貓這種戰略,相信其戰事不是幾十年能解決的。

    不過這都是以後得事情,劉辯原本也打算順其自然。但正好郭侃來了,劉辯便召集他將自己的想法跟他說了。若是事情不成,劉辯也不損失什麼,若是事情成了,便是功在千秋的好事情,動動嘴皮子便能解決,自然是好的。

    隨後幾日,各地使者陸續離開。

    卻說血滴子也為秦檜想出了一套振名的方案,劉辯看罷不禁莞爾。

    原來這方案與曹操刺董,有異曲同工之妙。

    卻道前司徒王允,手中有一柄寶刀,名為七星寶刀。王允死後,這柄寶刀便落在劉辯手中,世人皆不知這寶刀下落,否則王允也不敢拿出來送給曹操,讓他刺殺董卓,否則王允自己也會暴露。

    史阿提議,讓劉辯拿出這柄寶刀拿出去拍賣,讓秦檜買下,讓秦檜以獻刀為名,刺殺劉辯。

    聯想到曹操刺董的事跡,劉辯便對血滴子的計劃加以潤色使其破綻更少。

    到時候等秦檜逃回江東,秦檜便成了刺殺劉辯的英雄。以孫策的個性,定然對秦檜刮目相看,等秦檜受到孫策重用。在藉助錦衣衛勢力,離間孫策麾下文武關係,也就更加簡單了。

    這個世界,可沒有曹操刺董卓的事情,在後人看來,歷史上的許多計劃,戰略平平。但在古代頭一次使用的時候,卻是效果非常好。

    比如曹劌論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個道理在後世很多人都知道。可在曹劌以前,沒人知道士氣的運用。而當曹劌提出這個道理之後,後世統帥便重視士氣,加以作用。兩千年下來,就成了人人皆知的道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55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