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頁
“走?走去哪?”高思繼一臉不解。
“算算時間,如今李將軍與益州兵僵持不下,漢的伏兵也應該出動了,咱們提去埋伏!”諸葛亮笑著說道。
高思繼一聽眼睛一瞪道:“孔明,你可別亂來,斜谷,讜洛道,子午道,這些地方益州兵馬都可能偷渡過來。你知道益州兵馬從那條路來,更何況他們既然要對長安下手,其兵馬必定不少,咱們只有三千人馬,若是一個不慎,長安憑藉那些青壯,可是難以堅守的啊!”
“斜谷路途平坦,是如今漢與關流通的唯一要道,錦衣衛深入打探,並無發展,並且在咱們這邊,還在山道設置了關卡,益州兵馬不會從此經過!”
高思繼點了點頭道:“的確如此!益州兵出斜谷,卻是沒有什麼可能。”
諸葛亮繼續說道:“至於讜洛道,較為偏僻,近些年年久失修,多年不曾行走,如今多處損壞,想要行軍,難加難!”
“這麼說是子午谷了?”高思繼故意道:“可是子午谷最為險峻,應該也不大可能吧?”
諸葛亮看著高思繼說道:“其他兩道乃是因為道路不通或者我軍有所防備而不能行走。但子午谷卻是因為險峻讓人覺得不可能,你認為,在不能和不可能之間,哪一種是有可能的呢?”
高思繼神色一正道:“益州兵是覺得我覺認為子午谷不可能行軍,故而兵出子午谷,打我軍一個措手不及?”
“當年淮陰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也是這個道理嗎?”諸葛亮笑著說道。
“子午谷離長安不過數十里,若益州兵出子午谷,不過一日便可抵達長安,兵臨城下,事不宜遲,我軍當儘快行動!”高思繼連忙說道。
諸葛亮笑道:“將軍現在倒著急起來了,不急不急,如今正是七月,咱們這裡還時常暴雨,子午谷氣候多變,敵軍沒那麼快過來。且容亮前去準備準備!”
“我與你一同過去!”高思繼連忙起身,與諸葛亮並肩出府。
兵馬器械,還要經過狄仁傑的同意,於是二人一同來見狄仁傑。
諸葛亮將自己的打算跟狄仁傑一說,狄仁傑卻連連搖頭說道:“不可不可,敵軍算真的兵出子午谷,算是行險,但你們只有三千人馬,何嘗不是弄險?還是以穩為主,駐守長安!”
諸葛亮據理力爭說道:“刺史大人,我軍雖然只有三千,但子午谷險峻無,只要提前占據有利地形,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以有心算無心,定可大敗敵軍!”
“若是有個閃失如何是好?如今長安只有你們三千兵馬,敵軍大舉來攻,呂布又可能跟著一起,以青壯守城,恐怕……”狄仁傑搖頭拒絕道。
諸葛亮指著地圖的函谷關說道:“大人,若是任由敵軍長驅直入,兵臨長安城下,那函谷關高長恭將軍帶著騎兵跟隨陛下攻打冀州,此刻也沒有兵馬駐守,若是敵軍放棄攻打長安而轉道攻打函谷關,兵出洛陽又該怎麼辦呢?我軍絕對不能讓益州兵馬越過子午谷,抵達關,否則算守住長安,還有其他方面的威脅。所以此次我軍卻是非得出兵不可!”
第658章 豬哥的智慧
當諸葛亮說若是不如阻攔益州兵馬,他們便有可能不攻打長安,轉而是攻打函谷關,東進洛陽。
如今高長恭的騎兵正在冀跟隨劉辯作戰,函谷關只有很少的步卒,若是益州兵馬真的攻打函谷關,恐怕還真能威脅洛陽。
長安與洛陽孰輕孰重,狄仁傑心十分清楚。
狄仁傑連忙說道:“孔明言之有理,你即刻帶三千兵馬前往子午谷設伏,弓箭乾糧的一應器具皆去府庫取!”
諸葛亮高思繼二人大喜道:“多謝刺史大人成全!”
狄仁傑說道:“幸虧是孔明點醒了我,我光記得長安,卻忘了洛陽此刻同樣空虛。你們快快前去準備,本官即刻書信函谷關增加防禦,長安城也要召集青壯,準備守城!”
“大人且忙,亮告退!”諸葛亮拱了拱手,帶著高思繼離開刺史府。沒過多久,二人在府庫領了大量的弓箭,火油等引火物,以及數日的乾糧,便直奔子午谷方向而去。
子午谷,北口為子,南口為午,北口位於長安城外百里,而南口則在漢洋東一百六十里外。
諸葛亮準備好弓箭器械,便與高思繼向南直奔子口,這個從漢前往長安的出口要道。
不過百里之遙,諸葛亮大軍又是在自家地盤,長安又有馬匹,一日便抵達了子口。
諸葛亮與高思繼站在高處,往子午谷內張望,望著其若隱若現,隱藏在山崖石壁灌木之棧道,高思繼不由得感嘆道:“這子午谷當真險峻,看模樣棧道邊灌木濃密,益州兵馬還未趕到,我軍可在高處設伏,令士卒多備乾柴,到時候益州兵至,便推下乾柴,燒他個天昏地暗!”
諸葛亮點頭贊同,下令道:“三千士卒,一千人馬前往附近山林,撿拾乾柴,滾石,另一千人馬,熟悉附近地形,占據有利位置隱藏起來,高將軍,你率領一千人馬,退後二十里!待看到此地燃起大火,便乘勢殺來,還有退走時,沿途騎兵腳印切記抹除乾淨!”
高思繼不以為然:“孔明,你這也太謹慎了吧,何須退後二十里呢?那益州兵將肯定以為長安防禦空虛,子午谷如此險峻,他們定會爭著出谷,怎麼還會派出斥候深入打探二十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