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55頁

    袁術麾下謀士楊弘,閻象,袁渙三人,這半年來袁術兵敗,實力岌岌可危,楊弘不斷勸諫,苦勸無果,最終憂鬱而死,袁渙見袁術敗亡在即,也逃離了壽春,不知所蹤。如今袁術麾下僅剩閻象一人而已。

    袁術冷笑道:“黃巾軍不過烏合之眾,而袁紹不過我袁家一個下人,給我提鞋都不配,哪裡能與我大軍相提並論?陳紀你便領三千兵馬出戰青州軍,讓各路諸侯與城中百姓看看,我成國豈是那麼好欺負的!”

    “諾!”陳紀大喜,拱手領命,便率領三千兵馬出了城。

    陳紀一路向東,行不過數十里便停了下來,召集心腹道:“袁術敗亡在即,咱們就算擊敗青州兵又如何,孫趙兵馬馬上就要打進九江,到時候咱們也難逃一死,不如前去投靠其他諸侯!”

    一眾部下一聽,都是點頭答應,在跟著袁術只有死路一條,便詢問道:“咱們去投靠誰?”

    “如今南北兩路,只有孫堅與趙匡胤的人馬,當初孫堅在主公麾下,咱們得罪過他,我們去了沒有好果子吃,便去北邊投靠趙匡胤吧!”陳紀沉吟道。

    “好,便去投靠趙匡胤!”  

    於是乎陳紀帶著三千兵馬,還未與陳慶之作戰,便逃了,去投靠趙匡胤去了。而袁術還蒙在鼓裡,一心等在陳紀的捷報。

    而陳慶之一路西進,各城守軍望風而降,陳慶之得以暢通無阻來到壽春城下。而陳慶之的兵馬拿下各城之後,將城中糧草分給百姓,將軍械分給義軍,而有志之士的義軍,也隨著陳慶之一路西進,一直到壽春城下之時,陳慶之八千兵馬一個不少,並且還發展壯大,身後跟著近萬得到兵器鎧甲的義軍!

    陳慶之兵馬在壽春城下安營紮寨,這個時候袁術終於坐不住了,陳紀呢?就算敗了也該有個信傳來吧?

    袁術慌張來到城頭,見著城下白袍軍,後面還有近萬的義軍。

    “我與青州孔融進水不犯河水,爾青州何敢犯我成國?”袁術大喝道。

    “袁術,你倒行逆施,僭越稱帝,將淮南弄得天怒人怨,天下兵馬,剿滅於你人人有責,哪裡要什麼理由?”陳慶之反擊道。

    袁術望著陳慶之的白袍軍,並沒有攻城器械,而他壽春城還有數萬青壯,七千兵馬,也不怕青州兵馬攻打。袁術鬆了口氣道:“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我壽春便在此地,你有本事便打進來吧!哈哈!”  

    袁術說罷轉身離去。而陳慶之大軍也在城下安營紮寨。

    當晚陳慶之幾人坐在一起,羅士信道:“將軍,明日我便派人打造雲梯,投石機,給我三日,我一定拿下壽春。”

    秦瓊搖了搖頭道:“壽春城高強深,不是那麼好打下來的!”

    陳慶之坐於案前,冷笑道:“壽春城雖然高大,但城內有我數萬大軍,儼然已經被我軍拿下,何須攻打?”

    秦瓊嚇了一跳道:“什麼?城內有我數萬大軍?哪裡來的?”

    “自然是倒戈過來的!”陳慶之搖頭一笑,提筆書寫,很快便寫了一封書信,交給秦瓊道:“將此信抄萬份,射入城中,不日壽春不戰而破!”

    第501章 千軍萬馬中的少年

    陳慶之給秦瓊遞過書信道:“將此信抄錄萬份,射入城中,不日,壽春城不戰自破!”

    “就憑藉這封信,能讓壽春守軍倒戈?”秦瓊眼中滿是不信,要知道壽春城不僅僅有數千守軍,還有數萬的青壯呢,就算能讓少數人倒戈,能讓所有人都倒戈?  

    看著書信,秦瓊不自覺便讀了起來:“袁術殘暴不仁,倒行逆施,諾大一個淮南,被他禍害的十室九空。如今袁術覆滅在即,孫趙兵馬已經逼近九江,壽春城破只在旦夕之間。爾等本是淮南百姓,被袁術強征壯丁,被他奴役,家中妻離子散。到如今正是復仇之時,不需要懼怕,拿起你們的刀槍,打開城門,回鄉與家人團聚便可!”

    陳慶之道:“光憑藉這個還不夠,你們去讓我們後方的義軍,問他們誰認識一家的親人,朋友在壽春,讓他們沒人寫一封家書,還有附近的百姓,你們也動員起來,一天時間,籌集越多的家書越好,射入城中。”

    秦瓊看完書信感嘆道:“將軍這攻心之計,堪比四面楚歌啊,末將這就去辦!”

    於是有意思的事情便出現了,陳慶之的白袍軍,以及後面的一萬義軍沒有準備進行攻城。反而是陷入了寫信的工作當中,陳慶之攻打壽春之計就是攻心。因此軍中多備識字寫字的士兵,大約有百餘人。於是這百餘人分成兩半,一半在軍營之中抄陳慶之寫的信。

    而另外一半,一千士卒的帶領下,去收集家書!

    壽春城不能進出,其中數萬青壯都是從各地抓來的,這一千士兵先是在附近宣傳,我們可以把你們想說的話告訴城內的親人,然後百姓蜂擁而來。這會識字的士兵,便按照百姓口述的話,寫成家書。  

    一天下來,竟籌集到數千份家書!

    第二天,白袍軍在城下擺開陣勢,信件綁在箭上,往城內射箭,不過幾輪,便將信全部射入城中了。

    城內守軍發展箭支上的信件,不明所以,但有識字的士兵拿起信件一看,周圍人便涌了上來,讓他說說信件的內容。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5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