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頁
元大都的水系工程由水利專家郭守敬規劃,疏通了東西向的通惠河,另規劃了一條新渠,把北部山區水源引入城市,使大都有充足的用水,並與運河相連通。主要水系有兩條:一條由高梁河引水經海子、通惠河通往通州;一條由金水河引水入太液池,保證宮苑用水。在城市幹道兩側用石條砌築寬約1米的明渠,將廢水通過城牆下預先構築的涵洞排出城外。
忽必烈定都大都
1271年11月,忽必烈採納劉秉忠、王鶚等儒臣的建議,根據《易經》“乾元”的意思,正式建國號為大元,並頒布《建國詔》。
蒙古自從成吉思汗建國以來,一直用族名充當國名,稱大蒙古國,沒有正式建立國號。忽必烈登上蒙古汗位後,建年號為“中統”,仍然沒有立國號。隨著忽必烈統治日益鞏固,他決定在“附會漢法”方面再邁進一步,把自己的王朝建成傳承漢族封建王朝正統的朝代。忽必烈建國號大元,明確表示他所統治的國家已經不只屬於蒙古一個民族,而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繼續。
至元九年(1272)二月,忽必烈採納劉秉忠遷都的建議,改中都燕京為大都,正式定為元朝首都。蒙古國時期,統治中心在和林(今蒙古境內),忽必烈即位後,元朝的統治中心已經南移,遠在漠北的和林不再適合作都城,忽必烈開始尋找新的建都地點。他升開平為上都,取代和林,接著又遷往更理想的燕京(今北京),定名為中都。中都改為大都後,忽必烈於至元十一年(1274)正月在大都正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大都從此成為元朝的政治中心。
元大都不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還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從海道、運河和陸路,都有大量商品進入大都。來自亞洲和東歐、非洲海岸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從長江流域經過大運河和海運的船隻,可駛入城內積水潭停泊。手工業和商業都很繁盛。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到中國,居住了十幾年。他在記述東方見聞的《馬可波羅行記》一書中,描述了大都等中國城市的繁華景象。他記述元大都說:“外國巨賈典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
當時,泉州取代廣州成為元朝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經常停泊著數百艘海船,大量貨物在那裡匯集和起運。至今屹立在泉州附近的六勝塔,就是當年引導海船進出港口的燈塔。
元代,廣州在7個建置市舶提舉司的沿海城市中僅居泉州之後,是一個著名的大港口。摩洛哥旅行家伊賓·拔都他在其遊記里寫道:“秦克蘭(廣州)者,世界大城市之一也,市場尤美,為世界各大城市所不及。”由於外貿活躍,廣州此時已經出現了專營進出口業務的“舶牙”,並且開始使用紙鈔。
白雲觀
白雲觀是元大都遺留建築之一,也是北京最大的道教建築,創建於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歷代擴建,被稱為“道教第一業林”。元朝成吉思汗大帝的主要謀士、全真道長邱處機死後,將遺蛻埋葬於此。現在邱祖殿內塑有邱祖遺像奉祀。
白雲觀山門外有氣勢雄偉的木雕彩畫牌樓一座,每年正月都會在這裡舉行廟會。
《蒙古秘史》成書地點考
魯塔傑日嘎拉在《內蒙古社會科學(蒙文版)》2000年第1期以《〈蒙古秘史〉成書地點考》為題探討了《蒙古秘史》的成書地點。《蒙古秘史》第282節寫到:也可忽鄰勒塔 忽里周 忽鼠合納 只勒 忽蘭撒剌答 客魯列訥闊迭額阿剌倫 朵羅安孛勒答合 失勒斤址克 豁牙兒 札兀剌 斡兒朵思 保兀周不灰突兒 必赤周 倒兀思罷。這是對《蒙古秘史》寫作時間和地點的交代。魯塔傑日嘎拉在《〈蒙古秘史〉成書地點考》中認為:在《蒙古秘史》寫作地點的交代中,客魯列訥闊迭額阿剌倫、失勒斤址克、朵羅安孛勒答合三個地方名稱是秘史中的又一個秘密。作者通過詳盡的考察認為客魯列訥闊迭額阿剌倫是指肯特山西南一直到克魯倫河流域的廣闊低洼乾燥的平原,失勒斤址克是指比其他山清晰、視覺上重疊的山,朵羅安孛勒答合是指黑色的、多皺的孤山,失勒斤址克、朵羅安孛勒答合都處在客魯列訥闊迭額阿剌倫平地上。
《蒙古秘史》中的數字
美國學者拉里·莫西斯在《蒙古學信息》2000年第1期撰文(陳一鳴譯):《數字的傳奇:〈蒙古秘史〉中數字的象徵意義》,深入研究了數字在《蒙古秘史》的運用。數字1在《蒙古秘史》中出現146次,它最常用於表示十進位單位(49次,33.3%)。在所有的數字中,1是最不具有象徵意義而且也最難歸類的數字,總結用法如下:用於人、人的單位49次(33.5%);用品、雜物48次(30%);動物15次(10%);思維狀態11次(7.5%);時空概念12次(8.5%);其它11次(7.5%)。
數字2在《蒙古秘史》中顯示出了一種令人驚異的形式,它是使用最多的數字,以單獨的數字形式或與其它數字相結合的形式共出現259次。總結如下:成對的人215次(83%),指成對的人或兩個人的組合,這種用法只用語指男人;隨意物品14次(5.5%),如衣領之兩端、牛之兩角,車之兩轅;數字單位13次(5%);地方6次(2.5%);馬匹5次(2%);部落3次(1%);其它3次(1%)。有數字2出現時,有明顯的節奏,這節奏很可能反映了口傳者記憶術方面的需要,而不是歷史準確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