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64頁

    他微笑著走上前來,打量著他,尤其關注著他那副從雙頰蓄到下巴的濃黑鬍子,認為這是自己所看到過的最漂亮的鬍子。對此,他甚至產生了想親手摸一摸的衝動。不過,他還是抑制住了這種會被對方誤認為侮辱的舉動。

    他問楚材:"你多大了?"

    "二十六歲。"楚材用明朗有力的聲音回答道。

    "很年輕啊!"

    成吉思汗讚嘆著。對於他居然可以流利得聽說蒙古語,令他頗感高興。

    "你是個人才!我在一年前就聽說你是契丹人之中的豪傑。過去,你的祖國契丹被金國人所滅,如今正在我蒙古的幫助下恢復獨立,你這樣的人才正該投入到這偉大的民族復興運動之中去啊。"

    在契丹人面前,成吉思汗一慣善於將自己打扮成為復仇者的形象,因此獲得了包括耶律留哥、阿海、石抹明安等一批同盟者的助力。如今,面對楚材,他再度施展出這個高明的手腕,希圖一舉掠獲對方的心。

    然而,楚材的回答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可汗大人的話,在下未敢苟同。我家三代侍奉於金國,自當忠誠以事之,又怎敢將君父當作寇讎呢?那樣豈非是不忠不義,欺君妄上的小人佞臣麼?"  

    一旁的郭寶玉聞言大驚,連忙向他頻施眼色。楚材對此卻視而不見,繼續以他那鏗鏘有力的口調侃侃而談道:

    "請問大汗,你既然口口聲聲說是來為契丹人與漢人報仇,可是你的士兵卻正在毀壞漢人與契丹人的城市、房屋、農田,劫掠他們的婦女、財物、牲畜。這就是所謂的復仇嗎?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們與所謂的暴金又有何不同?"

    "大膽!竟敢將大汗與暴金相提並論!"納牙阿斷喝一聲,同時鋼刀出鞘。

    刀光閃閃,寒氣逼人,近在身側,只需大汗一個微小的手式,便可隨時奪取楚材的生命,但他卻連眼角都不搭,明亮的眼神直迫成吉思汗,朗聲喝道:

    "在金國的治下,百姓尚且可以平靜得生活下去,而你們一來,便要讓他們喪失一切,流離失所,這便是偉大的解放運動嗎?你們其實連暴金也不如!"

    "劫掠是遊牧人的傳統!是士兵們的特權!"納牙阿大聲抗辯道,"把這個狂妄的瘋子抓起來!"

    "讓他把話說完!"成吉思汗以低沉威嚴的聲音制止了納牙阿。  

    "何謂暴?殘民以逞者謂之暴!因此,殘害民眾者都是那些有權有勢的當政者!"

    一向謙和溫良的楚材此時儼然化做了一隻暴怒的獅子,激烈如槍刺箭簇般的話語配合著胸前的戟張的長須,奪人之氣溢於顏表!他的心情從未如今日這般舒暢,多年來鬱積於胸中的對朝政的不滿、對國勢的擔憂、對民生的悲憫,竟能於此時此地,在一個異族首領的面前得以一吐為快。這是何等酣暢淋漓的快意啊。

    在金國,他不過是一介員外郎的散官,在那袞袞諸公林立的廟堂之上根本沒有發言權。唯有今日,他卻得到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面折庭爭。

    "蒙古所仇者應該是金國的皇帝與官吏,而非那些無拳無勇的天下蒼生。大汗如今每至一地,動輒屠城焚屋、縱兵劫掠,還美其名曰‘傳統、權力‘。豈不聞,‘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那樣的傳統和權力也許在草原上可以行得通,可這裡是中原!要想成為中原之主,就要按照中原的規模行事!"

    "那中原的規矩又是什麼呢?"

    眾人驚詫得發現,大汗居然在向這個大放厥詞的契丹人求教。這誠摯的態度使楚材的語氣也和緩了下來。適才他自份必死,因此口調激烈,此時見對方虛心求教,他的回答便趨於理性陳述了。  

    "中原與草原的區別就在於城市。城市是什麼呢?是人類文化、藝術、知識、財富的集合體。一座城市所能出產的財富是幾萬隻牛羊都無法比擬的,而它所代表的人類最高級的思想,更是不可以黃金的價格來衡量……"

    成吉思汗認真得傾聽著這些對他來說都是前所未聞的事情。正像所有其他的蒙古人一樣,他根本不懂什麼城市經濟,對城市經濟沒有任何概念;至少在他一生中的這個階段,他還不知道除了把被攻陷的城市摧毀以外,還可以利用占領的城市做其他的事情。如果說父親也速該與軍師月忽難先後為他開啟了對廣大世界與偉大文明的認知之門的一角,使他得以管窺到其內的一縷春光的話,那麼如今的耶律楚才則是以他那遠勝於前兩者的卓越才識,親手為他洞開了這扇沉封已久的大門,使其中那無限明媚的春光乍然傾泄於他的面前,撲入他的懷中。

    此後的三天內,成吉思汗便將楚材留在宮帳內通宵達旦得閉門傾談,他下令除了吃飯時間外,任何人不得打擾他們。在這三天裡,兩個人都象著了魔一樣,多半是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才會發現送入的飯菜已經冰涼;實在睏倦了就隨便斜靠在哪裡打個盹。他們的外表開始憔悴,但都在彼此的目光之中看到了智慧與知識的火花。

    在第三天的深夜裡,成吉思汗向楚材詢問起關於福興之死的話題。楚材低下頭想了想,回答道:

    "這是漢文化對於執政者的一種要求。文死諫,武死戰,國君死社稷,這是每個合格的君王與臣下都必須盡到的責任。文官在向君王進言的時候,要不避生死,實話實說;武將在為國作戰時,也要有捐軀報國的覺悟;至於君王,則要將自己的生命與國家的興亡牢固得維繫在一起。只有這樣,大家才可以同心協力,使國家內享安定繁榮,外御侵略之憂。"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6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