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成吉思汗就這樣無言地佇立於小丘之上,在這個原該歡慶歌舞的時候,在心中默默得計劃著未來的戰爭,計劃著如何跨越傳說中的萬里長城,攻擊那頭穿金戴銀,因吸食蒙古人的鮮血而腦滿肚肥的名叫金國的巨獸。
“快些將蒙古建設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吧!然後開始戰鬥!蒙古必須要戰鬥!只有靠戰鬥來完成屬於它自己的富強之路!”
當成吉思汗在心中向自己下達這個命令的之後,他便轉身大步走下小丘,背映著烈烈火光,消失於無邊的夜幕之中。
---------------------------------------------------------------------------
(1)這是新蒙古帝國的國旗。蒙古人以九為神聖,白色為吉祥。其式樣為“白旄有九尾,即是說,其端有九”(yesun köl-tu t插gha’an touq)。符拉基米爾佐夫說:“正是旗之神靈,即保護神,領導著蒙古人去征服世界。”
(2)貼卜一詞起加強意義。騰格里意為“天”、“天神”、“屬於天的”、“上帝”(科瓦列夫斯基《詞典》,Ⅲ,1697頁)。
(3)Kökö Mongka Tänggri。蒙語中的“Tänggri”或“Tenggeri”與突厥語中的“tängri”或“tengri”同指“天”或“天神”。“mongka”、“mönghä”或“möngke”的意思為“長生”,等同於古突厥詞“mängku”。蒙語中的“kökö”在突厥語中為“kök”,意思為“青”,前文曾提到一個地名“闊闊那語兒”意思便是“青水湖”或“青海子”。由此可見,蒙語與突厥語之間有很多共通之處。
(4)《拉施特書》認為,成吉思汗這個稱號早在他擊敗克烈亦惕後便已擁有,時在回曆599年,即紀元1203年。《秘史》則認為,成吉思汗早在十七年前,即第一次被推舉為蒙古汗時(紀元1189年)便有此尊號,從那時起,《秘史》就以成吉思汗之名呼之,然而又在第123節說,成吉思汗(Tchnggis-khan)是汗而又有著成吉思可汗(Tchnggis-qaghan)的頭銜。《元史》則說,在1206年的大庫勒里台上鐵木真被加以成吉思合罕之稱號。這個中文頭銜有著皇帝(pâdichâh)的意味,而且在“汗”(國王)與“合罕”(皇帝)之間經常浮移不定,大約有身後追尊為帝的可能。《薩囊徹辰書》則認為,成吉思汗的稱號並非得自帖卜騰格里,而是由一種天鳥(應該是白色海青鳥)所宣示的。
(5)音:nökud。自由人一詞的複數。
第四十七章 論功行賞
更新時間:2005-7-23 10:19:00
字數:9558
在預定持續九日的大宴接近尾聲的時候,成吉思汗再度升坐於斡難河源的高台之上,發布了自他成為新帝國皇帝後的第一道重要詔命:論功行賞令。
長久以來,他始終思索著如何徹底消除阻礙蒙古統一的舊有部族藩籬,而代之以一種全新的、更有活力、更便於管理的全新制度。如今,他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腹案。當這些充滿榮耀感而又略帶惴惴不安之心的人們來到他的面前後,成吉思汗用熱切的眼光掃視著他們,然後朗聲說道:
“你們這些為新國家的誕生而竭盡全力的人們啊,你們這些在困苦中亦不背棄我的老朋友啊,今天在這扎牙篤惕(1)之地委任你們為千戶之職。”
這便是此後數百年間為蒙古人奉為圭臬,集軍事、行政職能於一體的千戶制度,直至清朝初年,才為八旗制度所取代。成吉思汗分蒙古為九十五千戶,設長官共計八十八人(2)。他們分別是:
一、蒙力克;二、博兒術;三、木華黎;四、豁兒赤;五、亦魯該;六、主兒扯歹;七、忽難;八、忽必來;九、者勒蔑;十、禿格(即統格);十一、迭該;十二、脫欒;十三、汪古兒;十四、赤勒古台;十五、孛羅兀勒;十六、失吉忽都忽;十七、曲出;十八、闊闊出;十九、豁兒豁孫;二十、兀孫;二十一、忽亦勒答兒;二十二、失魯孩;二十三、者台;二十四、塔孩;二十五、察合安豁阿;二十六、阿剌黑;二十七、鎖兒罕失剌;二十八、不魯罕;二十九、合剌察兒;三十、闊闊搠思;三十一、速亦客禿;三十二、納牙阿;三十三、冢率;三十四、古出古兒;三十五、巴剌;三十六、斡羅納兒台;三十七、歹亦兒;三十八、木格;三十九、不只兒;四十、蒙古兀兒;四十一、朵羅阿歹;四十二、孛堅;四十三、忽都思;四十四、馬剌勒;四十五、者卜客;四十六、余魯罕;四十七、闊闊;四十八、者別;四十九、兀都台;五十、巴剌扯兒必;五十一、客帖;五十二、速不台;五十三、蒙可;五十四、哈勒札;五十五、忽兒察忽思;五十六、苟吉;五十七、巴歹;五十八、乞失里黑;五十九、客台;六十、察忽兒孩;六十一、翁吉蘭;六十二、脫歡帖木耳;六十三、篾格禿;六十四、合答安;六十五、抹羅合;六十六、朵里不合;六十七、亦都合歹;六十八、失剌忽勒;六十九、倒溫;七十、塔馬赤;七十一、合兀蘭;七十二、阿勒赤;七十三、脫撒合;七十四、統灰歹;七十五、脫不合;七十六、阿只乃;七十七、禿亦迭格兒;七十八、薛赤兀兒;七十九、者迭兒;八十、斡剌兒古列堅;八十一、輕吉牙歹不合古列堅;八十二、忽鄰勒;八十三、阿失黑古列堅;八十四、合歹古列堅;八十五、赤古古列堅;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阿勒赤古列堅(管轄三個翁吉刺惕千戶)八十九、九十、不禿古列堅(管轄兩個亦乞刺惕千戶);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阿剌忽失吉惕忽里(管轄五個汪古部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