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十三世紀的中都城,其規模遠遠遜於今日之北京城,根據其今日遺址估算,大致相當於今天北京的南部地區。即使如此,在當時的文明世界範圍內,它依舊是首屈一指的超級都市。這座正方形的城市周邊長達十八點五公里,容納著二十萬戶,一百萬以上的人口。東有施仁、宣曜、陽春三門,南有影風、豐宜、端禮三門,西三門名為麗澤、顥華、彰義,北面則有四門,名為會城、通玄、崇智、光泰。這十三座城門上均建有恢弘壯麗的高樓,城壁向四面八方無限擴張出去,街市則遠遠超出了城市的限制,在廣大的平原上次第鋪陳出去,彰顯著城市文化的輻射能力。皇城的主門名為應天門,兩旁有左右翔龍門,和日華、月華二門,再向前就是象徵皇權的正殿大安殿。大殿兩側有左右掖門,東面的宮牆上另開了一座敷得門,通往太子所居的東宮。東宮之北為壽康宮,是皇太后頤養天年之所。繞過大安殿,經宣明、仁政二門,就是真正的深宮內院。出宮城之北,是名為“萬寧”(4)的離宮,其地點大約靠近今日“北海”的白塔寺一帶。另外,在其附近有瓊林苑和西園,是兩座傳供帝王玩樂的皇家園林,其中有橫翠殿、瑤光台、瓊華島和瑤光樓等精美的建築。
這些集盡奢靡豪華的宮殿鑑證了自從海陵廢帝定都於此之後六十年間的風雨滄桑,人事險惡,卻沒有哪一次能比如今的滅頂之災更加可怕。
身負力挽狂瀾之責的完顏福興不愧為一位老道的用兵家,憑藉著他的耿直聲望和廉潔操守居然再度振奮了士氣。同時,蒙古軍四處屠城所造成的恐怖印象也令城中的士兵與百姓堅定得保衛著自己的家園。這已經不是一場單純的城市攻防戰,而是人類的求生存之戰。因此,中都雖然如同一艘在大海之中孤立無援的小舟,卻在拼命得抵抗著不斷拍打過來驚濤駭浪。
可惜,主將和士兵雖有抗戰之心,但是經過長期的殘酷封鎖後,城內的軍糧儲備已經完全見底。金主的南逃不但帶走了大批士兵,還帶走了大半的軍糧。因為他對中都的存亡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認為這些糧食與其留給蒙古軍不如帶走了事。於是,城市裡饑荒流行,不久便出現了“人相食”的悲慘情況。在這山窮水盡的境遇下,以抹然盡忠、完顏師姑為首的武將們率先動搖了。他們經過一番密謀後,私自帶領本部人馬,保護著各自的家小開城南逃。
當部隊行至東南方向的八里橋時,士兵們終於明白了自己的主將並非是要出城決戰,而是逃跑的時候,立刻一鬨而散,一部分跑回中都,一部分投向蒙古。這些被撇下的貴人們在悽惶無助的狀況下被蒙古軍斬盡殺絕。
這次逃跑事件給予防禦中都的福興以沉重的打擊,心力交瘁的他在拒絕了蒙古的勸降後點燃了大火,然後服毒自盡。失去主將的守軍戰意盡失,最後的防禦宣告土崩瓦解。紀元1215年5月,明安率領的契丹輔助軍在烈烈飛炎中率先殺入中都。百年繁華的大都會在兵燹中呻吟、剝落、坍塌、崩壞……
----------------------------------------------------------------------------------------------------------------
(1)《金史.逆臣傳》:元帥右監軍朮虎高琪屢戰不利,執中(即胡沙虎)戒之曰:“今日出兵果無功,當以軍法從事矣。”高琪出戰復敗,自度不免,頗聞慶山奴諸人有謀,十月辛亥,高琪遂率所將颭軍入中都,圍執中第。執中聞變,彎弓注矢外射,不勝,登後垣欲走,衣絓墮而傷股,軍士就斬之。高琪持執中首詣闕待罪,宣宗赦之。以為左副元帥。
(2)《聖武親征錄》:甲申,上(指成吉思汗)駐營於中都北壬甸。金丞相高琪(即朮虎高琪)與其中謀曰:“聞彼人馬瘦病,乘此決戰可乎?”丞相完顏福興曰:“不可,我軍身在都城,而家屬多居諸路,其心向背未可知。戰敗必散,苟勝亦思妻子而去。祖宗社稷在此一舉矣,當熟思之。今莫若遣使議和,待彼主還軍,更為之計,如何?”金主然之,遣使求和,因獻衛紹王公主,令福興來獻上。
這一記載與上一章源引自《元史》的說法頗有參差。不過從中可以看出,金國當時的軍事與政治狀況完全是一團混亂,幾乎瀕臨失控的邊緣,完顏福興提出求和也是萬不得以的策略。中原化的少數民族政權也再度搬出了漢族對少數民族的故有招數——和親。只是較之漢朝初年,不甚高明罷了。
(3)地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和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境內的閃電河上游。
(4)初名太寧宮。《金史.地理志》言:“大定十九年建,後更為壽寧,又更為壽安,明昌二年更為萬寧宮。”
第六十四章 耶律楚材
更新時間:2005-7-23 10:22:00
字數:10022
暗夜籠罩下的中都城,戰馬嘶鳴,刀劍鈧鏹,垂死者的呻吟,婦孺們的慘號,加之在城中各處無情肆虐的烈火飛煙,將這做華北第一繁華都會化做了修羅世界,人間煉獄。
整座城市中,唯一還不曾遭受戰火荼毒的只有位於西山龍泉寺。此時,那位被郭寶玉評價為人中龍鳳的耶律楚材正站在寺廟的致高點舍利寶塔的頂樓,駐足憑欄,以一種悲愴與憤恨雜揉的目光凝視著眼前這片慘遭蹂躪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