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頁
(1)根據《秘史》記載,這段話出自博爾朮和失乞忽都忽之口。《秘史》原文中,木華黎也在此出現,實誤。眾所周知,他沒有參加西征,而是正在華北的戰場上全面指揮對金作戰。
(2)晃孩(Qongqaï),晃塔合兒(Qong-taqar),搠兒馬罕(Tchormaghan),關於大弓箭手的問題參閱第二十七章內容及注釋。他們進言相勸的情況亦見於《秘史》。
(3)報達(Baghdad),即巴格達。《秘史》原文誤做“巴黑塔惕”。
(4)丘長春或丘處機(Kieou Tch’ang-tch’ouen,1148-1227),字通密。山東登州棲霞(今山東棲霞)人,《元史.釋老列傳》稱 “有相者謂其異日當為神仙宗伯”。十九歲拜王重陽為師,出家於寧海崑崙山(今牟平之東)。是道教全真派著名的“七真人”之一。著有《大丹直指》、《鳴道集》、《攝生消息論》、《磻溪集》等道教專著。同時也是一位詩詞名家,《元詩選》收其詩三十九首,《金元詞》收其作一百五十二首。參閱元代人李道謙輯《甘水仙源錄》卷二錄陳時可《長春真人本行碑》。
(5)札法兒(Djáfar),通稱札法兒火者(Djáfar-Khodja)。“火者”一詞是一個波斯語源,意為“富貴”、“顯貴”,也是穆斯林對穆罕默德後裔的尊稱。其事跡參閱本書第二十二章注釋(3)。
第八十一章 呼羅珊的惡夢
更新時間:2005-7-23 10:26:00
字數:7239
當來自中國的人道主義者丘處機不顧七十二歲的高齡,艱難跋涉於荒蕪一片的北亞草原中之際,上演於呼羅珊舞台的龐大悲劇正走向其高潮的頂峰。
烈火肆虐,無限擴散,騰騰赤焰直衝蒼穹,勢欲毀天滅地。奉父命主持征伐的拖雷,將大軍兵分幾路,向各個城市發起了進攻。
馬魯(1),舊塞兒柱克朝的王都,綠洲文明的典範。它是中亞著名的優質棉花和棉布產地,同時還盛產粗蠶絲和絲織品。自上個世紀以來,它就做為貿易中心而斐聲於阿剌伯諸國。假如一位商人來到這裡,不去紡織品區,銅器商區和陶器商區,那麼他就等於白來一趟;而一位觀光客來此,若對那擁有巨大的青綠色穹頂的桑扎兒(2)算端陵視而不見,亦形同身入寶山卻空手而還。然而,以上的一切還不足以涵概馬魯的全部,真正使其名揚天下的則是那部至今家喻戶曉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它便是誕生於此地並逐步走向世界。
就是這被稱為“可與天堂媲美”的城市,如今成為了花剌子模殘黨們反抗蒙古入侵的主要堡壘之一。由一位名叫抹智兒木勒克(3)的前花剌子模官員在這裡挑起戰旗,集合起了一支隊伍。他們趁蒙古軍主力遠離之機,奪回了周圍的一些城鎮,斬殺了蒙古人指派的達魯花赤。他認為,要想擊退蒙古軍,就必需制止不加抵抗便合城歸降的情況再發生下去,因此,他這些軟弱者之中選擇了一座名叫撒剌哈夕(4)的城市,使之因恭順於蒙古而付出了血的代價。再之後,他幸運得抵抗並擊退了一支蒙古軍偏師,虐殺了六十名戰俘,樹立了強者之威。他甚至於認為自己可以繼承花剌子模的事業,成為新一任算端。
然而,這一連串的勝利卻已耗盡了他的全部好運。為了短時間內壯大力量,他的部下之中混入了諸多不法之徒,這些人打著反抗蒙古的旗號為非作歹,惹動民怨,加之血洗撒剌哈夕的暴行,終於激怒了全體百姓。他認為自己是在懲罰叛降,卻忘記了這些市民是在失去了本應保護他們的官員和士兵之後,不得已而為之的自保策略。真正失職的是太平時期享受他們供養,一遇危難便棄之而去的公職人員,這其中也包括已故的摩訶末算端。這種時候,人民正如失去父親的孩子般渴望一個溫暖有力的懷抱來依靠,而不是翻臉無情的劊子手。於是,本已聚集起來的民心就這樣悄然散失。當蒙古軍主力將馬魯團團圍困後,抹智兒木勒克才如夢初醒地發現,竟然沒有一座城鎮肯來援助,反而在蒙古軍的旗下卻出現了志願加入的撒剌哈夕人。毋庸置疑,他們是來復仇的。
對於這座不肯馴服的城市,拖雷親自上陣來指揮這場復仇之戰。他陳重兵於薛合里思坦門(5)外,展開了壯大的陣勢,發動強攻。
一旦親身體驗到蒙古軍那可怕的攻擊方式,城中高昂的反抗熱情立刻如被從天而降的暴雨所撲滅。誠然,那自半空之中飛落而下的巨石與火矢,挾死亡之火與霹靂之聲,傾泄於眾生之中,帶走無數的靈魂所造成的人心震怖,是任何空洞的大義名份所無法抗衡的。眾人開始報怨起抹智兒木勒克來,認為眼前承受的一切災禍都被是他的野心所連累,甚至於一些伊瑪目們暗中商議起怎樣將其殺死或捉起來獻給蒙古人,做這求和的禮物。這一陰謀並未能得逞,抹智兒木勒克及時發現並立刻對參與者下達了死刑令。然而,情況並未因此而好轉,殺死伊瑪目的行為遭到了全體市民的反對,人們愈發憎恨他了。
在眾叛親離的無奈困境中,抹智兒木勒克只得率軍突圍,然而拖雷對此早有準備,連續兩次都被無情的擊退,反而折損了許多人馬。至此,他才發現自己已走入了山窮水盡、四面楚歌的境地之中。
回曆618年穆哈蘭月8日(紀元1221年2月13日),絕望的抹智兒木勒克終於聽從了市民的勸告,放棄抵抗,宣布投降。這座一度轟轟烈烈的復國運動中心只經過七天的反抗便臣服於蒙古軍的鐵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