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80頁

  

    蒙古語言、歷史與文化

    語言和文字的存在和發展問題,一直是擁有語言和文字民族的重要的事情。青海民族學院教授賈晞儒教授在2002年第1期《青海民族學院學報》上發表題為《蒙古語言與蒙古族歷史、文化》,闡述蒙古語言不但是蒙古族人民的交際工具,而且是蒙古族文化、歷史的載體。他的語法結構、語義構成、語義演變等都表現著特定的文化蘊涵,是研究蒙古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蒙古族的拇指崇拜

    拇指崇拜是蒙古族獨特的文化現象。中央民族大學的胡格吉夫副教授在2001年第6期上發表題為《論蒙古族的拇指崇拜》,討論蒙古族拇指崇拜現象的產生、形成和發展。蒙古族拇指崇拜與蒙古族的神話、民俗、尊右習俗都有關係。古代的蒙古人神話了在狩獵過程中箭手的拇指作用,因而產生了拇指崇拜。蒙古人認為拇指是男子漢的象徵,英雄人物的化身。

    元代有關回回的立法

    元代回回是色目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元代色目人的地位僅次於蒙古人。在立法方面他們得到很多優待。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王東平博士在2001年第6期《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上發表題為《元代關涉回回立法初探》,探討元代回回在立法方面得到的優待。在行政法規方面:元朝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族不平等,全國居民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學術界沒有發現元朝政府為四等人的劃分頒布過專門的法令,然而四等人的劃分在實際執行的諸多政策、法令、法規中卻反映出來;元朝政府在職官制度中做出規定,一些官職必須由回回或色目人擔任;在科舉中也給回回人優待;在陰敘方面回回人也有比漢人高的特權;丁憂等一般的法規等方面回回都得到優待。在刑事法規方面,一是給予並保護回回人的一些特權;二是除了對回回人的一些特別規定外,回回人需遵守通行的法律法規。此外,在經濟法規和民事法規中都有給予回回人或色目人的較高權利。這些都以制度或法律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

    元代宗教文化的特點

    宗教是文化的組成部分,研究一個民族的宗教,對研究其民族的歷史、經濟等都有好處。中央民族大學藏學院的孫悟湖先生在2001年第6期《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上發表題為《元代宗教文化的特點》,點評元朝宗教的特點。元代宗教派系繁多,呈現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宗教融合大潮下的鬥爭性、信仰主體的複雜性、宗教氣氛的濃郁性和宗教團體的等級性等特點。

    阿拉善蒙古與清廷的聯姻

    阿拉善的蒙古人原屬於漠西額魯特蒙古和碩特部,其牧地東鄰寧夏,西接甘州,北近瀚海。領主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後裔,今分為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有清一代,阿拉善是清朝皇帝實行政治聯姻的重點部落。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的杜家驥教授在2001年第5期《民族研究》上發表《阿拉善蒙古與清廷聯姻述評》,揭示清廷與阿拉善聯姻的特點及政治關係和由此產生的滿、蒙古、漢血緣融合等。阿拉善蒙古是清代西部蒙古諸部中惟一與皇家有聯姻關係的部落,而且世代通婚,杜教授根據清皇族《玉牒》輯得該部與皇家聯姻27次。清廷與阿拉善的聯姻主要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地位。清朝前期,因為與噶爾丹的戰鬥,清朝不能忽視有重要軍事地理位置的阿拉善地區,同時,阿拉善蒙古的領主和羅理是青海蒙古顧實汗之孫,顧實汗的子孫不僅駐牧青海,而且進駐西藏,控制藏區。這也是清廷聯姻的原因之一。後來,上層之間的聯姻關係在皇家聯姻的基礎上形成,因此可以說,有清一代,皇家與阿拉善蒙古之間的聯姻關係在特殊原因,如戰爭等因素下中斷外,一直被持續著。因清朝皇家後代中有很多漢族皇妃所生的格格出嫁到阿拉善,因此,在血緣上可以說是滿、蒙古、漢的融合。

    德國出版的樺樹皮蒙文文獻

    2000年德國中亞研究所的伊莉莎白·喬多博士的研究成果《蒙古科學院收藏的從哈剌布罕·巴爾嘎松發現的樺樹皮文獻》出版。此書是整套研究工作的第一部分的成果,以後將有成果陸續發表。該書由序言、導論、原文語言特徵、正文、術語索引、參考書目和原文影印件等7部分組成。該書公之於眾的文獻殘片有240件,分屬42種文獻,主要內容有:

    1. 皈依佛陀方面的7篇經文;

    2. 崇敬聖觀世音菩薩之類經文,如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一種縮寫等8篇經文;

    3. 威德金剛頌1篇;

    4. 祭祀黃財神經文6篇;

    5. 格斯爾汗祭詞2篇;

    6. 高僧大德頌4篇;

    7. 阿勒坦汗讚歌1頁;

    8. 熏祭用品的來源及其禮儀祭詞2篇;

    9. 招魂詞及祭火招詞4篇;

    10. 藉助神力庇佑平安之咒語5篇;

    11. 禳災劫難之咒語2篇;

    12. 曆法書7篇;

    13. 占夢篇4篇;

    14. 星占術5篇;

    15. 中陰四部偈文。等。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的喬吉和中央民族大學的烏力吉在2001年第3期的《蒙古學信息》上發表題為《〈關於德國出版的樺樹皮蒙文文獻〉兼評〈蒙古科學院收藏的從哈剌布罕·巴爾嘎松發現的樺樹皮文獻〉一書》介紹和評價了《蒙古科學院收藏的從哈剌布罕·巴爾嘎松發現的樺樹皮文獻》。此批樺樹皮蒙文文獻是1970年由H·普日萊和E·B·莎符庫諾夫率領的蒙-蘇歷史文化考察隊在坐落於蒙古國布剌干省南部的達新齊蘇木所在地以西12公里處的哈剌布罕·巴爾嘎松古城遺址中發現了1400多塊寫有蒙古文和藏文的樺樹皮,學者們認定此文獻是17世紀前半葉的產物。此批文獻中的一部分法律文書已由蒙古國已故的著名考古學家H·普日萊教授公開發表。喬吉和烏力吉在樺樹皮文獻的成書時間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成書應該在西藏佛教再度傳入蒙古地區初期階段;另外,還注意到文獻中出現的中世紀古蒙古語,如13-14世紀蒙古人使用的月份的說法;同時指出了有些解讀的明顯失誤之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8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蒙古語言、歷史與文化

    語言和文字的存在和發展問題,一直是擁有語言和文字民族的重要的事情。青海民族學院教授賈晞儒教授在2002年第1期《青海民族學院學報》上發表題為《蒙古語言與蒙古族歷史、文化》,闡述蒙古語言不但是蒙古族人民的交際工具,而且是蒙古族文化、歷史的載體。他的語法結構、語義構成、語義演變等都表現著特定的文化蘊涵,是研究蒙古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蒙古族的拇指崇拜

    拇指崇拜是蒙古族獨特的文化現象。中央民族大學的胡格吉夫副教授在2001年第6期上發表題為《論蒙古族的拇指崇拜》,討論蒙古族拇指崇拜現象的產生、形成和發展。蒙古族拇指崇拜與蒙古族的神話、民俗、尊右習俗都有關係。古代的蒙古人神話了在狩獵過程中箭手的拇指作用,因而產生了拇指崇拜。蒙古人認為拇指是男子漢的象徵,英雄人物的化身。

    元代有關回回的立法

    元代回回是色目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元代色目人的地位僅次於蒙古人。在立法方面他們得到很多優待。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王東平博士在2001年第6期《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上發表題為《元代關涉回回立法初探》,探討元代回回在立法方面得到的優待。在行政法規方面:元朝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族不平等,全國居民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學術界沒有發現元朝政府為四等人的劃分頒布過專門的法令,然而四等人的劃分在實際執行的諸多政策、法令、法規中卻反映出來;元朝政府在職官制度中做出規定,一些官職必須由回回或色目人擔任;在科舉中也給回回人優待;在陰敘方面回回人也有比漢人高的特權;丁憂等一般的法規等方面回回都得到優待。在刑事法規方面,一是給予並保護回回人的一些特權;二是除了對回回人的一些特別規定外,回回人需遵守通行的法律法規。此外,在經濟法規和民事法規中都有給予回回人或色目人的較高權利。這些都以制度或法律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

    元代宗教文化的特點

    宗教是文化的組成部分,研究一個民族的宗教,對研究其民族的歷史、經濟等都有好處。中央民族大學藏學院的孫悟湖先生在2001年第6期《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上發表題為《元代宗教文化的特點》,點評元朝宗教的特點。元代宗教派系繁多,呈現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宗教融合大潮下的鬥爭性、信仰主體的複雜性、宗教氣氛的濃郁性和宗教團體的等級性等特點。

    阿拉善蒙古與清廷的聯姻

    阿拉善的蒙古人原屬於漠西額魯特蒙古和碩特部,其牧地東鄰寧夏,西接甘州,北近瀚海。領主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後裔,今分為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有清一代,阿拉善是清朝皇帝實行政治聯姻的重點部落。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的杜家驥教授在2001年第5期《民族研究》上發表《阿拉善蒙古與清廷聯姻述評》,揭示清廷與阿拉善聯姻的特點及政治關係和由此產生的滿、蒙古、漢血緣融合等。阿拉善蒙古是清代西部蒙古諸部中惟一與皇家有聯姻關係的部落,而且世代通婚,杜教授根據清皇族《玉牒》輯得該部與皇家聯姻27次。清廷與阿拉善的聯姻主要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地位。清朝前期,因為與噶爾丹的戰鬥,清朝不能忽視有重要軍事地理位置的阿拉善地區,同時,阿拉善蒙古的領主和羅理是青海蒙古顧實汗之孫,顧實汗的子孫不僅駐牧青海,而且進駐西藏,控制藏區。這也是清廷聯姻的原因之一。後來,上層之間的聯姻關係在皇家聯姻的基礎上形成,因此可以說,有清一代,皇家與阿拉善蒙古之間的聯姻關係在特殊原因,如戰爭等因素下中斷外,一直被持續著。因清朝皇家後代中有很多漢族皇妃所生的格格出嫁到阿拉善,因此,在血緣上可以說是滿、蒙古、漢的融合。

    德國出版的樺樹皮蒙文文獻

    2000年德國中亞研究所的伊莉莎白·喬多博士的研究成果《蒙古科學院收藏的從哈剌布罕·巴爾嘎松發現的樺樹皮文獻》出版。此書是整套研究工作的第一部分的成果,以後將有成果陸續發表。該書由序言、導論、原文語言特徵、正文、術語索引、參考書目和原文影印件等7部分組成。該書公之於眾的文獻殘片有240件,分屬42種文獻,主要內容有:

    1. 皈依佛陀方面的7篇經文;

    2. 崇敬聖觀世音菩薩之類經文,如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一種縮寫等8篇經文;

    3. 威德金剛頌1篇;

    4. 祭祀黃財神經文6篇;

    5. 格斯爾汗祭詞2篇;

    6. 高僧大德頌4篇;

    7. 阿勒坦汗讚歌1頁;

    8. 熏祭用品的來源及其禮儀祭詞2篇;

    9. 招魂詞及祭火招詞4篇;

    10. 藉助神力庇佑平安之咒語5篇;

    11. 禳災劫難之咒語2篇;

    12. 曆法書7篇;

    13. 占夢篇4篇;

    14. 星占術5篇;

    15. 中陰四部偈文。等。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的喬吉和中央民族大學的烏力吉在2001年第3期的《蒙古學信息》上發表題為《〈關於德國出版的樺樹皮蒙文文獻〉兼評〈蒙古科學院收藏的從哈剌布罕·巴爾嘎松發現的樺樹皮文獻〉一書》介紹和評價了《蒙古科學院收藏的從哈剌布罕·巴爾嘎松發現的樺樹皮文獻》。此批樺樹皮蒙文文獻是1970年由H·普日萊和E·B·莎符庫諾夫率領的蒙-蘇歷史文化考察隊在坐落於蒙古國布剌干省南部的達新齊蘇木所在地以西12公里處的哈剌布罕·巴爾嘎松古城遺址中發現了1400多塊寫有蒙古文和藏文的樺樹皮,學者們認定此文獻是17世紀前半葉的產物。此批文獻中的一部分法律文書已由蒙古國已故的著名考古學家H·普日萊教授公開發表。喬吉和烏力吉在樺樹皮文獻的成書時間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成書應該在西藏佛教再度傳入蒙古地區初期階段;另外,還注意到文獻中出現的中世紀古蒙古語,如13-14世紀蒙古人使用的月份的說法;同時指出了有些解讀的明顯失誤之處。

', intro:'', //章節vip標識 vipStatus : 0, //上一章id prevId :'932d7c8aacb28', //下一章id nextId :'f8d67c881e35c' }; book.chapterUrl = '/book/43828/chapterId.html'; book.url = '/novel/43828.html' user.Info = { "id":0, "recommend":0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