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58頁

    申河(Sind),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河。這條發源於喜馬拉雅山麓的湍急大河在如同被天神的利刃所斬開的河床上奔流不息,它與北方的高山如同天然的屏障,將南方的土地與亞洲本體徹底的隔離開來。因此,後世地理學家為其命名為“南亞次大陸”。

    遭到成吉思汗大軍追擊的札闌丁算端率領殘部於兩周前放棄哥疾寧後,一路撤退至此,在一片臨河平地上安營紮寨。這條河是花拉子模與印度之間的天然分界線,一旦渡過這條河,他們將徹底脫離本土,進入異國的領地。雖然支配河對岸的同樣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但是札闌丁如今畢竟是一國之君,還帶領著自己的部隊。為了避免被誤會為入侵者,他不得不慎重從事。在與鐵王計議之後,他派出了使者去進行接洽,然而已經過了幾天,還未得到任何回音。

    但是,他並不急於渡河,因為從哥疾寧運出的大批金錢財物還沒有完全到達。做為日後復國所需的資金,稍事等待也算不得浪費時間。何況,他考慮到蒙古人一旦占領哥疾寧,照例會進行大肆搶劫與殺戮,那片人口稠密,出產富饒的土地足以延遲敵人的追擊速度。雖然對於一名王者而言,這絕對是無可奈何的下策,但是在這種危急關頭,卻也顧不得許多了。

    “早晚有一天,我會回來為所以死去的人們復仇!”  

    站在滔滔大河岸邊,札闌丁如是想到。然後,他對鐵王說道:

    “命令士兵們抓緊休息,做好渡河的準備。”

    “船太少了,大家竭盡全力也沒找到幾條。”

    鐵王沉聲答道。饒是他勇猛無雙,然而在天然的險阻面前也只能望而興嘆了。

    “不必過於憂慮,我們還有時間。”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札闌丁的心中忽然閃過一絲不安。因此,他還是下令全軍加強警界,以防蒙古人的偷襲。

    他的不安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正是因為這種警覺,使得他最終免遭襲擊。因為,就在札闌丁軍遷延於申河岸邊之際,成吉思汗的大軍正在晝夜兼程,向此地合圍而來。

    從巴米安出發後,成吉思汗幾乎片刻不曾停留,對於沿途的城市也沒有絲毫興趣。他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札闌丁的身上。一路上,他幾乎一言不發,除了在路過巴魯安戰場的時候將失乞忽都忽喚來,命他為自己解說雙方布陣的情況。聽完講述,成吉思汗說道:

    “你們雙方都沒有選擇正確的地形,因此在布陣上各有失誤。只是札闌丁的失誤要少於你,因此他取得了勝利。世間誠然沒有完美的作戰,勝負雙方之間的差距,比較的就是誰犯的錯更少一些。你沒有注意到背後的窪地,他卻沒有想到利用瓦里安的部隊去截斷你的退路。因此,你撤退的時候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他卻未能全殲於你。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札闌丁並非不可戰勝的敵人!”  

    對於這番分析,失乞忽都忽除了欽佩之外,幾乎無話可說。

    “不要象看天神一樣來看我,我和你一樣是凡人。只是,我所經歷的失敗與挫折比你要多一些而已。還記得我說過的話嗎?失敗是經驗,從失敗中尋求勝機者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成吉思汗說到此處,就住了口。因為他看到一名斥候正在飛馬趕來。

    “札闌丁和他部隊還留在申河邊,似乎在等待輜重隊。”

    “很好!我們全力追上去,一定要在河邊包圍他。”

    成吉思汗果斷地下達了急行軍令,部隊拋棄所有蠢笨的輜重,晝夜行軍。即使在路過哥疾寧城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停留。對於這座首府城市,成吉思汗也只是留下亞老瓦赤為本地的達魯花赤,負責組織後勤。全軍主力則兵分兩路,展開有力的鐵鉗,向札闌丁逼進。

    ※※※ ※※※ ※※※

    “算端,蒙古軍來啦!”

    飛馬而來的斥候發出的驚呼令所有人的心房為之一顫。即使是札闌丁也不免勃然色變。  

    “居然如此之快!”

    已經沒有檢討失算的閒暇,他只能布置應敵的陣勢。

    “這些財物不能留給敵人。”

    札闌丁咬了咬牙,命令將所有的東西一律投入河中。隨即,他又看到了自己的妻兒老小,開始後悔未能早一點將他們送過河去。之前,他曾經試圖安排一條船隻來運送他們,但是命運之風阻止了這次行動,引導著激流將船打碎在陡峭的岸邊礁石之上。

    “做為王族,你們不能落在蒙古人的手中去承受屈辱。我決定提前將你們送往真主的身邊去。”

    因為伊斯蘭教禁止自殺,他只能命令部下將他們全部丟入河水之中淹死,即使是那個最令他疼愛的小兒子,也未例外(2)。

    翌日,也就是回曆618年11月25日,隨著遠山間騰起沖天黃塵,滿山遍野的蒙古軍呈現出扇面狀的包圍網,切斷了這片河畔平地的所有出路。他們重重包圍了札闌丁的軍隊,狀若一張弓,而背後的申河則恰似緊繃的弓弦,配合著人為的攻勢,將算端和他隊伍陷入水惡火險的境地。

    針對蒙古軍的陣勢,札闌丁將自己僅用的部隊分成左右兩部,他將右翼交給鐵王率領,左翼則由自己親自指揮。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他勇敢地升起王旗,並率先展開突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5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