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頁
巴林敖包的起源
內蒙古師範大學的額爾敦高娃老師在《內蒙古師大學報》(蒙文版)2001年第1期上發表題為《論巴林敖包祭祀的起源與發展》,論述了蒙古族敖包祭祀的起源,重點分析了巴林的敖包祭祀的起源、種類、祭祀的過程和發展。蒙古族敖包祭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有1)在遠古崇拜天神,向大山祈禱時期,選擇大山、大河、大湖為集會和祭祀的地點,敖包祭祀就產生了。2)敖包祭祀的起源是在萬物有靈時期向眾神祈求保佑的一種方式。3)敖包祭祀實際是自然崇拜的一種,它的起源是遠古時期的蒙古人堆積土石,區分地界、指示路標、或什麼標識。4)敖包祭祀是蒙古人祭祀天和祭祀成吉思汗的一種衍變和發展。)5)敖包祭祀是薩滿教的一種重要儀式,是遠古自然崇拜的產物。6)敖包祭祀是從蒙古古代時期就崇拜山(寶爾罕哈勒敦山、杭蓋山等)有關。額爾敦高娃老師認為,蒙古人的敖包祭祀是在萬物有靈時期人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有靈魂,崇拜自然的神秘的力量的時期產生的,也是薩滿教的一種儀式,在以後的蒙古歷史多次被運用和發展下才形成的。巴林地區有一個敖包祭祀的起源傳說:蒙古人在貝加爾湖地區生活的時候,有一個叫哈達格巴特爾的牧民有一天在貝加爾湖岸的葦叢中狩獵,天邊飛來了七隻白天鵝,就要射擊時,天鵝變成了七個姑娘,進入湖中游泳,哈達格巴特爾悄悄爬過去把其中一個姑娘的衣服藏了起來,游完泳後有衣服的五個姑娘,剩下的一個姑娘穿上哈達格送來的人世間的衣服,與哈達格結為夫妻,生育一個孩子時,妻子請求歸還天衣,哈達格沒有同意,生育第二個孩子時也沒有同意,當生育第十二個孩子時,哈達格念在多年夫妻的情分上把天衣拿給妻子,妻子穿上天衣後變成了天鵝,飛出蒙古包的天窗,當父子13人跑出蒙古包時,妻子繞著蒙古包飛行了三周後飛向了遠方,哈達格用把奶揚起,祝願妻子平安,這就是奶祭的由來。哈達格獨自養育十二個孩子,有一天來到有石頭的山上,他們每一個人都堆起了一個石碓,中間是哈達格的,兩邊分別有六個是十二個子女的,共十三個石碓,哈達格告訴孩子,石碓越高就越接近天,離母親的距離就越近。這十二個孩子生活在人世間,就是祭祀敖包人的遠祖。蒙古人的敖包祭祀的形式也不同,但是都有準備、祭祀、娛樂三個步驟。
蒙古人的北斗七星崇拜及其他
中央民族大學的格·那木吉拉教授在《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蒙文版)2001年第1期上發表題為《蒙古族北斗七星崇拜及其文學作品研究》深入研究了蒙古族的北斗七星崇拜現象。蒙古人很早就崇拜北斗七星,特別是在元朝由畢拉尼西里把印度的《北斗七星經》由漢文翻譯成蒙古文後,北斗七星的崇拜更加深入,北元和清朝時期,北斗七星的崇拜從性質到形式都有了遊牧文化的氣息,更有了蒙古文化的特徵,蒙古人每月一次,每年12次祭祀北斗七星,具體時間是:農曆一月初八、二月初四、三月初二(有的是初五)、四月初四、五月初五、六月二十三、七月二十(有的是三十)、八月十七(有的是十二)、九月二十、十月十一、十一月十五、十二月初八(有的是二十),祭祀時,在蒙古包前用白沙按北斗七星的分布堆起七個沙堆,沙堆旁邊放置七盞佛燈,將供品裝入盤中放到沙堆前,並繞沙堆三三九轉。
把漢那吉的家庭糾紛
1570年(明隆慶四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之孫把漢那吉因家庭糾紛憤而降明,這個事件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明蒙“隆慶和議”和“俺答封貢”的轉折點。薄音湖在2001年第3期《內蒙古大學學報》上以《把漢那吉的家庭糾紛》為題,深入研究了這一事件的始末。把漢那吉是俺答汗第三子鐵背台吉的獨生子,自幼失去父母,長大後娶了妻子,但不中意,又自聘了另一個女子。這時,俺答見到襖兒都司已聘之女十分年輕漂亮,便奪為己妾,引起襖兒都司的不滿,為平息其不滿之情,俺答將把漢那吉所聘之女作為補償給了襖兒都司。引起襖兒都司的不滿,憤而降明。文章對把漢那吉的妻子是誰,把漢那吉自己聘的女子又是誰,俺答從襖兒都司處奪來的女子又是誰,都給予了回答,同時指出,在把漢那吉事件中涉及到的女子,與明人津津樂道的俺答汗的三娘子無關。
蒙古學研究(二)
更新時間:2005-7-23 10:50:00
字數:4329
元朝宮廷的高麗貢女
元朝皇室的聯姻制度歷來被史學界所重視,傳統的看法認為,由於蒙古族民族傳統的影響,黃金家族一直保持著與固定部族的聯姻關係。喜蕾在2001年第3期的《內蒙古大學學報》上撰文《元朝宮廷中的高麗貢女》指出,在元朝與高麗王國的交往歷史上,高麗王國向元朝獻納本國女子是兩國間存在達百年之久的固定制度。作為一種國家行為,先後有大批高麗女子被進獻到元朝。其中,許多人進入皇宮,成為元帝後宮中的宮女、嬪娥乃至后妃,使元朝後宮中的女性人口構成出現了高麗女子人多勢重的獨特局面。在這個特殊的高麗貢女集團中,無論是身份低微的高麗貢女,還是地位尊貴的高麗后妃,由於有共同的族系背景和同一的生活環境,加上人數眾多,歷時長久,因而對元朝與高麗王國的國家關係、兩國政壇以及元朝的宮廷生活乃至宮廷文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