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30頁

    窩闊台命令兩軍暫不對城堡發動攻擊,只是死死圍困,其餘部隊則加緊肅清其他城區的殘敵。至傍晚時分,全城幾成廢墟。只有木古哈勒只不率領少數殘兵逃脫,余者無論軍民,盡皆誅滅。

    --在一個猶如用瀝青洗刷過的黑夜裡,

    看不見火星,土星和水星。(10)

    懷著絕望心情的忽馬兒的斤站在城堡的側窗內,向腳下望去。夜色中凋殘破碎的玉龍傑赤所呈現出的猙獰悽慘,令他不禁悲從中來。前代詩人巴思里(11)的詩句流過他的心間:

    天!我們生在殘暴的時代:

    倘若我們在夢中看到他們,我們要給嚇壞。

    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死去的人倒值得慶幸。

    令他無法承受的是,堅守半年的城市,居然在一天內就被徹底攻陷,剩餘下一座孤伶伶的城堡,又能抵擋幾日呢?他就這樣滿懷沮喪與悲愴的心情佇立了一夜,直到天明後,下達了投降的命令。

    沒有人反對這道命令,更無人指責他膽小。失去戰意的人們現在根本沒有任何堅守下去的信心了。蒙古軍那無情的殺戮猶如恐怖的戰錘,將所有的勇氣砸得粉碎。也許投降者中還能有人倖存,但是做為首領的忽馬兒的斤卻絕對難以逃過嚴厲的處刑。  

    可惜,他們連最終的一點生存希望都未能得到。朮赤被這座城市的堅韌所激起的怒火又豈能僅憑一紙降書所能化解得了呢?在將自忽馬兒的斤以下,從官員到普通士卒一律處刑後,所有的工匠、婦女以及小孩被掠為俘虜,三人平分(他們忘記了成吉思汗的法令,因而在此後險遭嚴懲)其餘市民也被無差別的悉數屠殺殆盡。根據志費尼那沉痛的筆觸所記載,被掠者計十萬之數,而一名蒙古兵被分得的屠殺人數為二十四人。當然,這個數字應該是被誇大了,當時的玉龍傑赤絕不會有一百三十萬人口。不過,以這座城市為中心的整個花剌子模地區,確實是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屠殺。而這一切,完全是為了平息朮赤心中的憤怒而付出的代價。

    最後,猶有餘怒的朮赤命令士兵掘開了藥殺水(阿姆河)的堤壩,引水灌城,將這座帶給他無限痛苦回憶的詛咒之城化做一片汪洋澤國。在他想來,只有以如徹底的手斷將其從地面上抹去,才能真正消除這心中的隱痛。

    回兵途中,在迦里夫(12)地方,朮赤悄然引本部人馬不辭而別,向北而去。從此,他脫離了成吉思汗的本隊,再也不曾回歸。

    至此,花剌子模的新舊兩都悉數落城,整個帝國的根被直接掘起,參天巨樹的傾倒與枯萎,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了。然而,一個帝國的滅亡比之這一場浩劫所毀滅的事物而言,又算得了什麼呢?廢墟上飄泊無依的冤魂們何是能安呢?對此,做為後來者的志費尼用幾近哭泣的語言為水下的廢墟做如下之訴說(13)。  

    花剌子模,這鬥士的中心、游女的會場,福運曾光臨其門,鸞鳳曾在此築巢,現在則變做豺狼的家園,梟鳶出沒之處;屋宇內的歡樂消失怠盡,城堡一片淒涼,園林凋凌如此,大家會認為,"余使彼等之園化為此兩園"(14)的詩句,恰為其慘景之寫照。在它的園林、樂場上,那支描寫"人生如夢"禿筆,記錄下這些詩句:

    多少騎士在我們四周下馬,

    用清澈的水摻合醇美的酒;

    然後,在清晨中,噩運將他們掠走

    --這就是命運,變幻無方。(15)

    ---------------------------------------------------------------------------

    (1)"獅心王"查理(Ri插rd the Lionheart)紀元1189-1199年在位。英國安茹(Aujou)王朝第二代國王。1188年-1189年間結聯法王腓力二世合謀推翻父親亨利二世後,自己登上王位。1190年與腓力二世共同發起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在耶路撒冷(Jérusalem)被阿育布朝(Ayyūbid)算端撒拉丁(Saladin)所敗。議和回國途中被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Leopold)所扣留,直至1194年才被英國以重金贖回。  

    (2)腓力二世(Philippe Ⅱ),別名腓力?奧古斯特(Philip Augustus)。生於1165年,卒於1223年。1180年-1223年在位。卡佩王朝(Capétians,Capets)第七代國王。有尊嚴王之稱。在位期間削平地方諸侯,積極鞏固王權,並奪回了被英國安茹王朝長期占領的北方國土,建立了卡佩王朝的全盛時期,奠定了現代法國的基本疆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國王。

    (3)撒拉丁(Saladin),全稱(salah-al-din-al-ayyub),意為"世界的繁榮和信仰"。生於1137或1138年,卒於1193年。1174-1193年在位。庫德族(Kurdes)出身,於1174年奪取埃及,建立阿育布朝(Ayyūbid)。征服了敘利亞,擊敗了耶路撒冷拉丁王國,卻允許戰敗者帶走自己全部的家財。1190年擊退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保衛了阿拉伯世界。在歷史記錄之中,他是一位英明的國王,同時也是高超的戰略戰術家,更是一位富於真正騎士精神的人物。傳說中他甚至孤身進入十字軍的營地為對手"獅心王"查理治療箭傷。在後世阿拉伯典籍之中,他始終居於民族英雄的地位。

    (4)弗雷德里希二世(Frédéic Ⅱ),神聖羅馬帝國(Saint Empire romain germanique)皇帝,霍亨斯陶芬王朝(Staufen ou Hohenstaufen)第三代皇帝亨利四世(Henry Ⅳ)之子。1198年加冕西西里(Sicile)國王(時稱費德里科一世,FrédéricⅠ),1120年加冕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11年加冕德意志(Allemagne)國王,1225-1228年為耶路撒冷國王。也是義大利(Italie)國王和勃艮第(Bourgogne)領主。先後在母親康斯坦絲皇后(Constance de Hauteville)和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Ⅲ)的監護下渡過了童年。成年後即展開與教皇之間的權力鬥爭。在壓服教皇諾霍留斯三世(Honorius Ⅲ)之後,終於將西西里和德意志的領土聯合起來。當1227年,強硬的格里高利九世(Grégoire IX)登基後,他被迫進行第四次十字軍東征(croisades),他以一次絕無僅有的和平東征,通過談判手段將耶路撒冷交換回來,被埃及算端贊為最好的歐洲君主。1230年,他回師擊敗了教皇的軍隊,迫使教皇與之和解。英諾森四世(Innocent Ⅳ)繼位後,雙方繼續對立,但彼此無法戰勝對方。直到1250年,弗雷德里希二世病逝後,教皇組織的十字軍才將霍亨斯陶芬家族斬盡殺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3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