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距離滎陽東門三十里,是一處蘆葦坡。時值盛夏,道路兩邊的蘆葦正長的茂盛。昭公一行人行至夾道中間時,劉升突然心生警兆,慌令眾人停步,遂近昭公跟前奏道:“啟稟主公,臣見這葦坡之中,有大量人行過的痕跡。請主公立即掉頭回宮,然後再派人來察探這裡。”一語未畢,葦坡中猝然出現百十位手握快刀的蒙面黑衣人。為首一人體型高大,居中把手一招,眾賊便搶上前來,將眾侍衛一頓亂砍。虎衛軍雖然訓練有素,無奈對方也都是好手,況且寡不敵眾,片刻之間,就被殺的一個不留。劉升死命奮戰,也被亂賊所殺。那些雜役都抱頭逃命,一時昭公身邊止有一個名叫劉炎的太監。那劉炎倒也有些忠心,見賊首朝著這邊走來,抽刀護在昭公面前。那賊首近得前來,眼眼只盯著昭公,看也不看劉炎。劉炎揮刀朝那賊砍去,那賊首也不躲閃,伸手抓住刀背,抬腿朝劉炎跨下就是一腳。劉炎慘叫一聲,當即捂著襠部癱倒在地下。昭公抽出太阿寶劍,指著賊首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寡人?”高渠彌冷冷一笑,緩緩把蒙面揭開。昭公一時驚呆了。高渠彌趁昭公一愣之機搶上前來,奪去太阿寶劍,順勢朝他頸中一抹。可憐一代仁主,就這樣被奸臣害死了。其餘眾賊自是清點死人,其中一人探劉炎鼻息,認為他還沒有斷氣,就朝昏迷中的他又刺一刀。
高渠彌既除昭公,便入城與公子亶相見。當夜,高渠彌便奉太阿寶劍遍諭群臣,託言昭公在冬祭時被亂賊所殺,讓眾臣於明日一早入朝商議後事。第二天一早,眾臣在朝堂見到公子亶之後,就什麼都明白了。然而此時祭足在齊,原繁也遠在京城,朝中沒有誰有力量與兩人對抗。饒是如此,有些人不滿兩人為奪位就行弒君之事,特別是一些諫官,大都在朝堂之上以口舌相擊,高渠彌都教牽出去殺了,並派兵圍住這些人的府第,一一進行滿門抄斬。一時滎陽城中哭聲震地,血氣沖天。後來有人粗略統計,在此次國難中被殺害者竟達四千餘人。渠彌凶頑,由此可見一斑。後人讀史至此,說子忽為世子時,便知高渠彌不是善類,及至兩度為君,亦不能剪除兇惡,以致自取其禍,甚至殃及無辜,豈非優柔寡斷之所致也?
當齊襄公還是世子的時候,因鄭世子忽與妹妹文姜相親一事,曾恨他入骨。後來文姜嫁魯,諸兒便將恨忽之事擱起。他原本並不敵視鄭國,甚至有點珍視兩位先君結下深情厚誼,所以他見祭足親自奉禮從鄭國而來,欣然應允他的請求,並說好於祭足起程歸國的時候,也派使臣隨他回禮。哪知道三天過後,齊襄公忽然獲悉昭公被高渠彌所弒,而先前一直被幽禁的公子亶已然是鄭國之主了。襄公大怒,便使人喚來祭足,商議起兵討伐子亶。
然而事情就是這麼不湊巧,兩人商議興兵未果,卻忽見執事官進殿奏道:“啟稟主公,魯侯夫婦已近爍水。”齊襄公聽了,只得向祭足說道:“寡人妹婿魯侯與妹妹要回敝國,一來為寡人迎娶王姬主婚,二來省親。因此討伐公子亶一事,只恐要往後推一推了。”祭足奏道:“既然君上國中有事,老臣便先回國等候消息。請君上念在齊鄭兩世交好的分上,勿請伐戮亂賊,以謝天下,以續兩國兄弟之好。”襄公點頭應道:“祭相請放心。寡人待這件事完畢之後,一定親自率兵往誅亂賊子亶與高渠彌二人,為先君昭公報仇。”祭足磕頭謝恩而去。襄公遂把伐鄭一事暫時擱起,親自排駕前往爍水迎接魯侯夫婦。
卻說魯國大夫申糯見桓公欲讓文姜同行,便諫止道:“臣聞古有制曰:‘女有室,男有家’。禮無相瀆,瀆則有亂。女子出嫁,父母若在,每歲可歸省一次。如今君夫人父母均逝,沒有以妹省兄的道理。魯以秉禮為國,主公此次若帶著君夫人入齊,臣恐天下諸侯恥笑。”桓公聞言猶豫片刻,方道:“可寡人已經答應了夫人,又怎可失信?汝不必再諫了,寡人辦完事後當早早歸國,料無他事。”申糯嘆息而出,暗道:“齊侯乃淫亂狂暴之輩,其妹未出嫁時,兩人便鬧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荒唐事。如今夫人歸國,主公危矣!”心中想歸想,卻不敢向任何人說起。
魯侯夫婦同行至爍水,齊襄公早已等候多時。見兩人到來,襄公慌忙上前迎接,備敘寒溫,並置酒相待。魯桓公見襄公熱情周到,心情也甚歡暢,不由得多飲了幾杯。當夜皓月當空,桓公早早的睡下了。文姜因見兄長越發挺拔雄偉,不由得情慾高漲,便起身推推了桓公。但桓公因為一路車馬勞頓,赴宴時又飲多了酒,此時已經睡熟了。文姜十分失望,遂起身披了一件披風,出中庭觀看月色。
不料襄公見文姜模樣比先前越發標緻水靈,不禁神魂俱盪,只礙著有魯侯在場,不得不有所收斂。送走魯侯夫婦,襄公卻沒有一丁點兒的睡意。因此他也來庭中欣賞月色。兩人走著走著,忽抬頭看個四目相對。文姜見哥哥也在庭中,下意識的回頭就走。襄公急忙上前拉著文姜的手,輕聲說道:“妹妹還記得‘叮嚀’之語否?”文姜被襄公握住左手,掙脫要走,便拿右手去推襄公。不料襄公伸出右手,一發把她右手也握住了。文姜掙脫不得,又聞到襄公身上那種青年男子特有的雄性氣息,不禁一陣眩暈,“嚶嚀”一聲,不由她做主,那身子便斜靠在襄公肩頭上了。襄公趁勢緊緊抱住文姜,將她扶到一處僻靜處,方欲低頭親她,只聽身旁有人咳嗽一聲。兩人急忙分開,張目四望,卻見襄公的內侍孟陽手捧一件錦袍,正俯首立在兩人面前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