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雲飛突出重圍,往宋河而走。行了將有三百里路,忽聽前面殺聲大震。雲飛趕近前來,便見一個白袍小將同祝聃殺在一處,竟然不分勝負。雲飛暗暗納罕,駐馬細觀,才知此人正是宋國兵馬大都督南宮長萬的獨子南宮牛。
原來南宮長萬接到虎勞的求援書信,本欲親自去救。南宮牛諫道:“父親奉主公之命鎮守此處,關係非小,不可輕出。兒子不才,願引兵三萬,去救防城。”南宮長萬喜道:“我兒親去,如我親臨。汝可速去。”便撥三萬精兵,讓南宮牛來救防城。不期中途被原繁用兵伏擊。南宮牛死戰得脫,雖未受傷,但所帶的軍兵三停里去了兩停。南宮牛原先自恃驍勇,不把鄭兵放在眼裡,與原繁一戰,方知天外有天。他首戰失利,怕被父親責罰,聽知鄭軍斷了防城糧道,尋思道:如果殺敗截糧道的鄭軍,或許能將功補過。是以不避祝聃,前來搶糧。不料祝聃也非等閒之輩,與其廝殺已久,不分高下。
祝聃戰不下南宮牛,心中焦躁,便心生一計,用槍在南宮牛頭上一晃,南宮牛不辯虛實,急忙躲避。祝聃趁機就走。南宮牛以為祝聃不支,緊緊追著不放。不想祝聃兜了一個圈子,見著南宮牛趕的近了,從背後抽出一箭,瞅准南宮牛便射。南宮牛毫無防備,眼看就要死於箭下。此舉正好被雲飛看見。遂大喝一聲,也發一箭,朝祝聃之箭迎頭射去。兩箭相撞,發出一聲爆響,就在離南宮牛三尺遠的地方爆裂開來。南宮牛嚇出一身冷汗,再看祝聃,已與雲飛戰在一處,也便上前夾攻。祝聃不敵,大敗而走。
二將聚在一處。雲飛問南宮牛始末,南宮牛便簡要說了一遍。雲飛就欲與南宮牛同至新城。南宮牛道:“那原繁久經戰陣,頗知用兵。我軍傍岸之後遭他伏擊,浮橋船隻,均被燒毀。你我二人雖不懼他,但我軍經此兩役,兵力大減,又有祝聃在後,恐又被其所算。不如我們同去防城,再做商討。”雲飛然之,遂與南宮牛往防城而來。二人來到防城,雲飛知北門必有防備,轉而朝東門而來。東門守將乃是齊國上卿夷仲年。二將英勇,夷仲年不能抵敵,被虎勞接應入城去了。
祝聃待南宮牛與雲飛走後,重又奪了糧道,與原繁各自上書向莊公請罪。鄭莊公接到二人的請罪書,批道:此不能全怪將軍。只在信中吩咐小心駐守。剛把信使送走,夷仲年也親來請罪。莊公笑道:“豈有不責本國,反責友鄰之理?”遂也不予追究。
莊公自南宮牛進入防城以來,便命穎考叔與高渠彌兩人輪番攻城,日夜不停,更嚴令諸將不准放入或放出一人,違者按軍法處治。城中將士在召之濟沒被招回之前,都已經疲憊不堪。召之濟走後,更兼缺乏糧草,軍民先是殺豬宰羊,後又殺馬而食,甚而至於食那樹皮草根。又過月余,別說是豬馬,就是樹皮草根也被食之一空。軍民多有餓死者。有那忍飢不住的,便偷偷食那死人骨肉。再後來,實在食無可食,年輕的便食年老的,又甚至於丈夫食妻子,父母食兒女,種種人間慘狀,不可勝數。可讓人奇怪的是,竟沒有一人偷下城去投降鄭軍。可見鄭莊公伐宋,實在不得人心。此便足以證明穎考叔等一些中直大臣的確甚有遠見。
其間虎勞等將,仗著兵多,亦多次突出城來,想與鄭莊公決戰。但莊公拿定主意,只欲困死宋軍。因此只用強弓,陷坑和伏擊對付宋軍,並不與其正面接觸。虎勞等將無可奈何,城中兵源亦日漸枯竭。此時防城之內兵力由鼎盛時期的二十萬銳減到足七萬,居民也由原來的三十萬減到現在的十萬。又過十餘天,城中大亂。虎勞等人見大勢已去,便與南宮牛等人計議道:“此城已不可守。我與劉開二將開南北西三門死戰,雲將軍護住南宮牛從東門突圍,不管路途遠近,也不拘是我國那裡,那怕是去衛國,一定護得其周全。各位不得遲疑,否則再過幾天,我們都將坐死城中。”眾將都知情勢緊急,都無異議。當下傳令眾將士,分四門開始突圍。眾將之中,唯有南宮牛,雲飛與劉開兩將有馬,虎勞雖有坐騎,但他很少乘馬。臨行之時,虎勞便把它殺了,大家飽餐一頓,各各上馬聽令。餘下的將士,包括一些偏將在內,盡皆步行。準備停當,虎勞一聲令下,諸將便大開四門殺出。
虎勞殺出南門,早見一將頭帶紫金冠,身穿綠錦袍,手提方天畫戟,坐下烏龍馬,已然等候在那裡,卻不是穎考叔是誰?遂大吼一聲,飛奔上前,狀若瘋虎,提狼牙棒攔腰就打。穎考叔不慌不忙,使畫戟格開狼牙棒,朝虎勞剌來。二將你來我往,殺在一起。虎勞雖勇,但飢餓已久,新食未化,氣力不濟。兩將戰有百餘合,虎勞漸漸不支,再看那穎考叔,卻越戰越有精神。又戰五十合,虎勞見自己無法取勝,便使用兩敗俱傷的打法,舍了性命躍起空中,從上至下,一棒朝穎考叔當頭砸下。穎考叔從容躲開,趁其尚未落地,不能變換身形,一戟剌進虎勞胸口。虎勞大叫一聲,丟開狼牙棒,雙手握住畫戟,用力一折,純鋼戟杆便斷為兩截。虎勞從胸口拔出戟頭,血如泉涌,卻忍住劇痛,使全力朝穎考叔擲來。穎考叔側身躲過,也把手中斷戟朝虎勞擲去。虎勞躲避不及,被戟杆穿過腹部,斜斜的釘在地上。虎勞口中嗬嗬連聲,欲再拔出戟杆,穎考叔卻不容他再度出手,從背後抽出那把曾經名動江湖的風雷劍,迎頭一劈,把虎勞劈成兩半。虎勞身體兩分,兀自手腳亂舞。穎考叔見虎勞已經死於劍下,遂仰天慟曰:“師兄,師兄,我今日終於用你的神兵,代你立功顯名。你在九泉之下,亦應當瞑目了。”呼罷痛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