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諸兒等莊公不來,卻聽得前面樹林中有呼喝之聲。他自恃有些勇力,也便提劍趕來一探究竟。不想正碰上莊公被斗伯比追趕甚急。諸兒遂大喝一聲,朝著兩人奔來。莊公正惶急間,不辨敵我,心想若是敵將,我命休矣。然而當他看見朝這邊趕來的正是諸兒奇Qīsūu.сom書,登時大喜過望,急叫:“世子救我!”諸兒喊道:“鄭公勿慌,孤來也!”遂迎著斗伯比殺將起來。斗伯比沒有兵器在手,初時被諸兒攻的手忙腳亂。莊公趁機解脫,也拔出太阿寶劍掠陣。但他的本領實屬微末,根本就幫不上手。
兩人斗不數合,斗伯比一把奪過諸兒的寶劍,反朝諸兒攻來。諸兒沒有了劍,立馬支應不住,只得節節敗退。正危急間,忽聞樹林外有人喊道:“鄭公和世子可在裡面?”莊公聽出是蔡季的聲音,大喜道:“救兵來也。”遂連忙大聲應道:“正是本盟和齊世子被楚將追殺,汝等還不快來救駕?”外面蔡季聽了,慌與伯諼諸說道:“正是盟主和齊世子,我等快去,遲則有失。”兩人遂引兵四面合圍,來搜樹林。斗伯比聽得對方有兵來援,攻勢稍挫,諸兒與莊公趁機逃脫,朝援兵奔來。
蔡季與伯諼諸救下莊公與諸兒,合力圍住斗伯比砍殺。斗伯比奮力殺退兩人,回頭拔下大刀,與陳蔡兩軍大戰。陳蔡兩國兵將,被其殺死殺傷者甚多。不移時,忽聽得樹林之外有楚軍殺來。原來卻是斗章殺敗公子彭生,與從對岸殺來的斗谷於菟合兵一處,前來營救斗伯比。蔡季與伯諼諸不敢戀戰,護著莊公與諸兒且戰且退。
眾人殺出樹林之外,卻見楚兵密密麻麻,把樹林圍的鐵桶也似。眾人無奈,只得又退回樹林。情勢危急間,幸得瑕叔盈趕來,與楚軍大戰,楚軍不退,瑕叔盈也被圍困其中,脫身不得。
不移時,石之紛如殺到,卻又引得楚軍又添兵來。殺不片時,先前被斗章殺敗的公子彭生也趕到了。眾將一陣混戰,殺的不可開交。這一戰直殺到東方魚肚白,雙方將士死傷過半,卻仍然未決勝負。莊公與諸兒被蔡季和伯諼諸護著,站在一處高坡,正在焦急無措,卻忽見楚軍後方一陣大亂。只見樹林之外有一將圍著繃帶,如猛虎一般殺入楚軍包圍圈內。四人見那人槍起處,一楚將便翻身落馬,楚軍猶如浪潮,直向兩邊排開。四人大喜,知道是原繁殺到了。莊公見原繁殺來,心始稍安。
斗伯比見原繁勇不可擋,親自揮刀來迎。盟軍陣中睱叔盈,石之紛如和公子彭生等將也紛紛出戰,各迎一將捉對廝殺。雙方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楚軍頑強作戰,不肯退去,盟軍一時不能脫身。
眾將餓腹混戰到傍晚,鄭將高渠彌,魯將公子翬也各引生力軍殺到。楚軍不能抵擋,亂紛紛退去。莊公與諸兒等人至此方才得以脫卻災厄。
眾人保著莊公和齊世子,一路退出楚國邊境,方才穩住陣角。紀隨兩君都來參見,備言軍需糧草等物幸未有失。莊公羞愧難當,謂眾人道:“都是寡人有失算計,致有此敗。汝等可各歸本國,稟明各國君主,整頓兵馬,以備來日報仇。”話雖如此,他心中卻明白,這次自己主持中原會師,恐怕是最後一回了。各國人馬聽他這般說,都聽命而去。伐楚大戰,遂以盟軍失敗而告終!
鄭莊公回國以後,對曼伯之死婉惜不已,遂遺使入楚,請求楚王賜回曼伯遺體。楚文王意欲准其所請,大夫屈重卻諫道:“如今中原大敗,我王可斬鄭使,然後揮師北上伐鄭,則王霸大業可成!”楚王笑道:“漢江之戰的勝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首推谷於菟用謀,次推斗令尹用武,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原人心不齊,是他們失敗的根本所在。並非是我等以仁義所勝。那中原地大人多,其實力不容忽視,而且孤王亦曾聽說此次戰事之激烈,是我大楚立國以來從未曾有過。而中原人心離散,鄭侯已不能制。我若伐之則聚,我若不伐則亂。待中原局面大亂,孤王便可亂中取勝矣。因此孤王意欲不伐,以禮相待鄭使。孤王的這些想法,都是鬻拳給孤王的啟發。如今他的斷足尚在太廟之中,孤王又豈可辜負鬻卿的一片忠心?我想鬻拳在此,亦必不會同意殺使伐國。”屈重無話可說,羞慚而退。楚王遂命人把曼伯的遺體用線縫合,清洗乾淨,就令來使奉歸鄭國。
曼伯遺體運回滎陽之後,莊公親率眾文武為其帶孝,諡其爵為忠武侯,並進賜吳瓊為忠義侯,封杜鵑為一品誥命,著其子曼青襲其爵位,加倍給於俸祿,又一連頒下三道旨意,要接其母子二人入宮奉奍。此舉是莊公憐杜鵑親兄吳瓊先曾死於太叔之亂,曼伯的父母此前亦老病而死,如今他的夫君也為國捐軀,她與獨子曼青便孤苦伶仃,無處可去。饒是如此,杜鵑卻不願入宮,幾次奏請莊公也依晏珠之例,扶靈回鄉。莊公再三不允。杜鵑不敢違命,只得帶著曼青入宮。但杜鵑見後宮權位之爭愈演愈烈,深恐自己稍有不慎,惹來殺身之禍,便於入宮後的第二個月開始拒絕進食。莊公使元妃鄧曼再三相詢,杜鵑只不肯說出原因。紅杏憐他孤子寡母,便同叔詹商議,讓他出面奏請莊公,接他二人來府恩奍。杜鵑思之再三,遂點頭應允,莊公也便准奏了。
伐楚失敗之後,鄭莊公不去追思自己錯誤的決策,卻悔恨身邊沒有像穎考叔那樣的賢才。因此他對自己屢次欲害考叔一事後悔不迭。為表追思之意,莊公便聚齊群臣商議,欲以吳瓊,公子呂和曼伯之例,也為穎考叔追封名號。群臣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其中祭足以為考叔生前信義卓著,可追封為忠信侯。高渠彌則以為考叔甚廉,提議諡其為忠廉侯。原繁以為考叔忠而且能,意欲諡其為忠能侯。莊公決之不下,便問叔詹。叔詹近前奏道:“臣以為大將軍生前忠信廉能,皆源於一個‘仁’字。考叔品性之貴,稀乎有仁。”莊公深以為然,便追封穎考叔為忠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