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7頁

    “揚澤此計太妙了,如此我軍破此城不費吹灰之力。”董楓低聲得意道。

    “若是城裡有謀士的話此計必被識破,但可惜這兩個人是庸才,他們也真聽話,我說明天攻城,敵人的話他們也信。”周弘搖頭道,沒錯,周弘讓公孫瓚說得話看上去是為了讓城內守軍內亂,實際上卻是一種暗示,變相的告訴你我明天要攻城。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你如果告訴他我明天攻城,他基本不會信,但你要說如果你今天不投降我明天就攻城,沒腦子的通常就會信了。比如這張舉張純,此時已經喝得爛醉如泥,雙雙躺倒在郡守府中,董楓一聲令下,全軍攻城,黃忠,徐晃二將率先衝上城牆。守軍雖然察覺,但很快便成了徐晃的斧下亡魂,而黃忠張弓搭箭,將城內試圖接近城牆的士兵一一射死,此時的黃忠帶一身金甲,身披紅袍,沒了兒子的顧慮,他一身英氣。幾個士兵衝到他那,他便收回長弓,大喝一聲,將背後大刀揮了個圓弧,頓時接近者全部屍首異處。

    奪下城門後,董楓和公孫瓚沖在最前面,六萬大軍湧入城池,殺敵無數。張純張舉聽到敵襲後大驚,隨即騎上馬帶上親衛出來迎敵,而董楓看到這兩人也不慌不忙,他喊道:“楊奉,掩護!”

    “諾!”楊奉雖然不起眼,但出征時卻一直作為護衛跟在董楓身邊,他衝上去隔開張純張舉的親衛,董楓駕馬上前,張純張舉二人酒還沒醒,看著董楓都重影,還沒緩過勁來就被董楓挑飛武器,一手提著一個,跑回了己方軍中,隨即全軍大喊道:“逆賊已擒,降者不殺。”  

    經此一戰,石門守軍盡數投降,俘虜達萬人。

    備註:查了很多資料,說法是相當一致,都說張舉與丘力居,公孫瓚戰於石門(也沒說是城,有可能在附近某個地方),公孫瓚先勝,然後追太遠了又敗糧草沒了所以敗了,歷史對這段歷史記載並不多,就連當時道路怎樣也沒有明確記載,所以筆者自行腦補了。

    第八章 趙雲來投破烏桓

    第二天中午,戰場清理完畢,公孫瓚與董楓周弘二人在郡守府中喝酒吃肉,公孫瓚大笑道:“沒想到周弘妙計,而董將軍也有如此兩位虎將,最後以這麼少的傷亡拿下了石門城,還生擒了張舉,張純兩人。要是強攻的話,即使攻下來,這兩人也難保不會逃走。”

    “確實,此戰,揚澤當居首功,幹了!”

    三人隨即痛飲一杯,周弘道:“如今的問題,就是還在我大漢領土中作亂的丘力居,他本是被張舉張純二人請來,如果他們來這裡的時候發現城池易手,必會從遼西方向逃走。”

    董楓立刻道:“但是我們不能讓他輕易逃走。”

    “子昭兄的意思是要把他們攔在這裡?”公孫瓚問道,因為董楓與公孫瓚情投意合,便已經開始以表字稱呼了。  

    周弘沉吟片刻,便道:“弘有三策,下策為堵,以一支兵馬封鎖住丘力居北進的道路,丘力居糧草不足,必然死命突破,我等從城中派軍兩面夾擊丘力居的部隊。但對手畢竟是騎兵,即使夾擊代價也不會小,故而為下策。中策為截,於石門城到遼西關外,騎兵大概會走上三日,一路上有很多位置可以埋伏伏兵,布陷阱,我們將兵力分成兩部分,都可以以極小的代價殺敗大量敵軍,現在是五月份,道路旁草地茂密,我們還可以用火攻,但是這兩截不會截掉丘力居的全部兵馬,估計還會剩下一萬人左右,縱使大哥有黃忠徐晃兩元悍將,也很難擒住丘力居,故而為中策。”

    “那上策呢?”公孫瓚問道。

    “上策為引,遼西有一空城名為管子城,我軍現在以急行軍將石門的糧草送到那,隨後丘力居一到,我們便一路追擊,丘力居糧少,道也不寬,並不適合騎兵衝鋒,他必不會與我們拖延,我們步步緊逼,把他們逼得人困馬乏,隨後只要以糧草為誘餌引他們入城,再讓先到的士兵提前在地上澆滿油,以火燒之,則可大破敵軍。”

    “上策得益最大,但也最險,我們不敢保證丘力居會把全部的兵馬移到城內,雖然他應該沒那個腦子提防,但他們是否進城關鍵還是要看他們有沒有那個心對我們反戈一擊。”公孫瓚分析道。  

    “公孫將軍說得有理。”董楓笑道:“我認為只要能擒住丘力居,那麼中策也可以達到上策的效果,這就要看我和公孫將軍帳下幾名壯士的能力了。”

    “大哥所言甚是,我也覺得上策較險,只是要是想以最小的損失全殲敵軍便只有那個方法。”

    “好啦。”董楓起身道:“既然決定了計策,我等現在就去布置埋伏吧。”

    然而,還沒等他往外走,便有一名守衛沖了進來,他單膝跪地道:“啟稟董大人,門外有一人帶三十餘騎來投大人和公孫大人,請二位出去相見。”

    “哦?我們馬上去看看,伯奎兄。”董楓略微整了整衣衫,走出郡守府,公孫瓚緊隨其後。只見一男子,身長八尺,身著一身銀甲,身後一白色披風,一手牽身後白馬,另一手持一桿銀槍,他英姿颯爽,目光銳利,其英俊不下於董楓,而相比之下,此人二十歲左右,比董楓更加成熟。而這人身後,還有三十餘騎,雖不如此人英武不凡,卻也都是難得的精銳騎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