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頁

    脫原是由中亞貴族出資交商人們經營的商業組織,即商隊、夥伴的意思。斡脫們放出的高利貸稱斡脫錢。大元時期,斡脫錢橫行,元政府也先後設置斡脫所、斡脫總管府,以牟取暴利。對外貿易

    大元促進了蒙古的國際化。從對外影響範圍、往來國家數量和國際地位角度比較。大元有優惠的通商政策使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廣州已具有國際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為國際最大的對外貿

    易口岸。旅行家、商人、傳教士、政府使節和工匠,由陸路、海路來到大元,他們當中的部分人長期旅居大元,有些人還擔任政府官員。據統計,這些人分別來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敘利亞、

    摩洛哥、高麗、不丹、尼泊爾、印度、波蘭、匈牙利、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阿富汗等國。歸國後一些人記錄了他們在中國的見聞。正是這些遊記,使西方人第一次較全

    面地把握了中國和東方的信息,一個文明和富庶的中國真實地展示在世界面前。這些信息改變了歐洲人對世界的理解和熟悉。學術界普遍認為,馬可波羅等人的著作對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產生了至關重要

    的影響。開創了古代蒙西文化交流最繁榮的時代。大元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經貿往來的國家和地區由宋代的50多個增加到140多個。海路到達非洲海岸,陸路往來直抵西歐,統一的環境為國  

    際間、地區間的交往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史稱“適千里者,如在戶庭;之萬里者,如出鄰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歐洲人湧向東方的同時,元代中國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對周邊國家、中亞、

    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了解更加清楚,足跡甚至延伸到西亞和西歐。人們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和介紹,不再局限於道聽途說,而大多是親身經歷。如汪大淵的《島夷志略》一書,所記印度洋沿岸和南海各國

    史實“皆身所遊覽,耳目所親見,傳說之事,則不載焉”。該書記錄了數百個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險要、氣候物產、人物風俗,與大元國的經濟、文化交往情況等等,多屬前人未載內容。類似的文獻

    還有《西遊記》、《西遊錄》、《北使記》、《西使記》、《真臘風土記》、《異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新熟悉和開闊的文化視野。

    交通

    元代為了滿足大都的糧食、物資需要,除了利用陸路和運河交通外,又開闢海運航線。海運成本低廉,終元之世,深受重視。元代修治了以北京為中心的南北大運河(大運河原為隋朝時修建,

    元代為補充修建)。其中主要有從山東的濟寧(今屬山東)到東平(今屬山東)段的濟州河,從山東東平到臨清(今屬山東)段的會通河,自大都至通州(今屬北京)段的通惠河等。  

    文學

    元曲-元曲四大家,即四位著名的散曲作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又稱”關、馬、鄭、關漢卿白”。元代,民族樂器三弦的出現值得注意。戲曲藝術在元代出現了以元雜劇

    為代表的高峰。元雜劇的興盛最初在北方,漸次向南方發展,與南方戲曲發生交融。代表性的元雜劇作家有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另外還有王實甫、喬吉甫,世稱六大家。典型作品如關漢卿

    的《竇娥冤》,《單刀會》,王實甫的《西廂記》。元雜劇有嚴格的結構,即每部作品由四折(幕)一楔子(序幕或者過場)構成。一折內限用同一宮調,一韻到底,常由一個角色(末或旦)主唱,這

    些規則,有時也有突破,如王實甫的《西廂記》達五本二十折。元雜劇對南方戲曲的影響,造成南戲(元明之際叫做傳奇)的進一步成熟。出現了一系列典型劇作,如《拜月庭》、《琵琶記》等等。這

    些劇本經歷代流傳,至今仍在上演。當時南北曲的風格已經初步確立,以七聲音階為主的北曲沉雄;以五聲音階為主的南曲柔婉。隨著元代戲曲藝術的發展,出現了最早的總結戲曲演唱理論的專著,即

    燕南之庵的《唱論》,而周德清的《中原音韻》則是北曲最早的韻書,他把北方語言分為十九個韻部,並且把字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種。這對後世音韻學的研究以及戲曲說唱音樂的發展均  

    有很大的影響。

    藝術

    繪畫-元代未逾百年,然在中國繪畫發展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山水畫方面,由於蒙古朝廷輕視漢人,多所貶抑,漢人知識分子有不願出仕異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與友朋往來,其中

    不乏有以書畫交誼。此時的繪畫脫離了宮廷氣氛,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文人畫多取材山水、花鳥,藉以抒發“性靈”和個人抱負。畫家標舉士氣,崇尚品藻,講究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

    ,並開啟重視詩、書修養的文人條件。此類畫家以“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為代表,並開啟後來中國山水畫主流。入仕元庭的畫家也對中國繪畫有重要影響。如趙宋後嗣的趙孟頫

    ,官拜刑部尚書的高克恭,以及如朱德潤、柯九思、任仁發、唐棣等。趙孟頫提倡復古,主張青綠設色和古樸的山水構圖,著名的作品如《鵲華秋色圖》可為代表。而由於道教藝術在元代頗為活躍,多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