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天順
元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札牙篤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28年~1329年1329年~1332年天曆1328年~1330年至順1330年~1332年
元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和西拉古圖土孛兒只斤和世琜1329年
元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宜林奇葆孛兒只斤懿璘質班1332年至順
元惠宗(元順帝)
圖干鐵木耳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1333年~1368年(至順1333年,元統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宋末帝
更新時間2010-7-25 20:27:45 字數:1805
宋末帝趙昺(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歲。趙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南宋於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戰中被元軍大敗,全軍覆滅,陸秀夫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張世傑、楊太妃等人也相繼投水殉國。南宋最後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滅亡。趙昺一般被稱為宋帝昺,亦稱宋衛王、幼主、幼帝、末帝等。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趙昺,曾先後封為信王、廣王、衛王。臨安危急時,他在母親楊淑妃帶領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宋端宗於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病死,趙昺被陸秀夫,張世傑於同月岡州擁立為帝,5月,改年號為“祥興”,6月,遷到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南)。與此同時,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被元軍統帥張弘范的弟弟張弘正所俘,其統領的督軍府從此瓦解。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范率水陸兩路元軍直趨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勢險要,張世傑下令焚燒島上行宮軍屋,人馬全部登船,然後依山面海,將1千多條戰船排成長蛇陣,用繩束連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築起城樓,船上塗上一層厚厚的濕泥,縛上一根根長木。將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間,詔示將士與艦船共存亡。張弘范見宋軍戰船集結,行動不便,就先用小船裝滿柴草,澆上油,點火後乘風攻擊宋水軍。宋軍船上的濕泥阻止了火勢蔓延,長木又頂住了火船,使元軍的火攻歸於失敗。張弘范又阻斷了宋軍的水源,封鎖了海口。宋兵饑渴交加,處境日益困難。張弘范派人勸降,被張世傑拒絕。2月6日,雙方進行了最後的決戰,張弘范分兵四路,發動猛攻。宋軍正在拼命抵抗時,忽聽得張弘范所在的指揮船上奏起了音樂。宋軍以為這是元軍將領在舉行宴會,戰鬥就鬆懈了一下。不料此樂聲是元軍總攻的訊號,張弘范的指揮船直撲而來,箭如暴雨。元軍在亂箭掩護下,奪走了宋軍的戰船七艘。各路元軍又一齊猛撲過來,從中午到傍晚,海戰進行得異常激烈。忽然,張世傑見到一條宋船降下了旗幟,停止了抵抗,其他戰船也降下旗幟,知道大勢已去,急忙一面將精兵集中到中軍,一面派出一隻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來,準備突圍。帝昺這時正由左丞相陸秀夫守護著,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來接帝昺,陸秀夫不知這是真是假,又擔心帝昺如突圍不成而被元軍截獲,堅決拒絕。他知道君臣都難以脫身了,就連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劍驅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盡。然後,換上朝服,回到大船禮拜帝昺,哭著說:“陛下,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理應為國殉身。德祐皇帝(恭帝)當年被擄北上,已經使國家遭受了極大的恥辱,今日陛下萬萬不能再重蹈覆轍了!”帝昺則給嚇得哭作一團。陸秀夫說完,將黃金國璽系在腰間,背起九歲的帝昺奮身躍入大海,以身殉國。頃刻間君臣二人就沉沒得無影無蹤。其他船上的大臣,宮眷,將士聽到這個噩耗,頓時哭聲震天,幾萬人紛紛投海殉國。張世傑率領水軍餘部突圍而出來到海陵山腳下,不久,有人帶來了陸秀夫背負帝昺共同殉國的噩耗。張世傑悲痛不已,此時,颶風再來,部下勸他上岸暫避。張世傑俯視著在風糧中飄搖的宋軍殘船,拒絕暫避。絕望地回答:“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共甘苦吧”又說道:“我為趙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沒有殉身,是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然而,國事發展到如此地步,難道這是天意。”說完墮身入海。南宋滅亡。
[編輯本段]生辰
出生年月日的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宋度宗咸淳八年壬申[寅正]十二月四日戌子,換算成公曆應該是1272年12月25日;另一種說法:宋度宗咸淳八年壬申[寅正]一月十二日辛未,換算成公曆應該是1272年2月12日。
[編輯本段]家庭
趙昺是南宋第六位皇帝宋度宗趙禥的小兒子,前任皇帝宋端宗趙是的親弟弟,先後被封為永國公、信王以及廣王等。
[編輯本段]陵墓
1983年,深圳特區開發蛇口,在一片竹林里發現一座灰砂墳。墓碑書有“大宋祥慶少帝之陵,趙氏三派裔孫同立辛吉旦”等字樣,被認為這是宋帝趙昺的陵墓(又有人認為這是趙昺的象徵性陵墓)。這座陵墓已經重修,並於1984年公布為深圳市人民政府首批重點保護文物。在香港亦有一個紀念兩位宋末皇帝逃難的地方,叫宋王臺公園。據宋王臺公園《九龍宋皇台遺址碑記》記載,昰昺二帝南逃期間,有金夫人墓,相傳為楊太后女,晉國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鑄金身以葬者,葬於今九龍城區,人稱金夫人墓,後來由於該址興建了聖三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