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8頁

    ,生出野草,以便畜牧。第一任大汗鐵木真即曾規定,殺蒙古人的償命,殺色目人的罰黃金四十巴里失(一巴里失大概折合二兩銀幣),而殺死一個漢人,只要繳一頭毛驢的價錢就可以了。遇到征

    伐戰爭,差別待遇較平時更甚。像一二八六年,為了明年進攻安南王國,徵用全國馬匹,色目人三匹馬中只征兩匹;而漢人的馬,無論多少,全部徵收。以後不斷征馬,每次如此,漢人的馬就成為珍品

    。蒙古統治中國,從基層起就有嚴密而徹底的控制。每二十家編為一“甲”,首長稱“甲主”,由政府委派蒙古人充當。這蒙古人就是這二十家的總管,這二十家就是這蒙古總管的奴隸,衣服飲食,他

    可以隨心索取,女子和財產,他更可以隨心所欲。元政府有嚴厲規定:禁止漢人打獵,禁止漢人學習拳擊武術,禁止漢人持有兵器,禁止漢人集會拜神,禁止漢人趕集趕場作買賣,禁止漢人夜間走路。

    “甲主”以上的地方政府首長,全由蒙古人擔任。當蒙古人不夠分配,或中亞人賄賂夠多時,則由中亞人擔任。蒙古官員大多數是世襲的,每一個蒙古首長,如州長、縣長,他所管轄的一州或一縣,就

    是他的封建采邑,漢人則是他的農奴,他們對漢人沒有政治責任,更沒有法律責任。

    經濟發展

    元朝的運河和海運航線由於蒙古的勢力擴展到了西亞地區,使得歐洲與大元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大元的經濟仍以農業經濟為主,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

    花泛種植等都超過了前代。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大元是蒙古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以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政權,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紙幣流通制度,比歐洲早了400多年(元末時因濫

    發紙幣而造成通貨膨脹)。商業在大元也極度繁榮起來,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

    農業生產和賦役制度

    由於長期的戰爭,使得北方人口下降,農田大量荒廢為牧場。在內地先進農業經濟的影響下,大元統治者逐漸放棄落後的遊牧經濟和剝削方式,實"以農桑為急務"的政策。忽必烈在位期間,先

    設立勸農司,後又更名為司農司、大司農司,派出許多勸農使分赴各地整頓農桑。元政府又將《農桑輯要》一書頒行各路。大元推行了軍屯、民屯及軍民和屯等屯田措施。此外,還採取了興修水利

    等其它許多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於是,各地的農業生產逐漸獲得恢復和發展。元代棉花種植的逐漸推廣,是農業生產上的一項重要成就。在土地zhan有關係上,元代基本上沿襲遼金及南宋的傳統

    ,佃戶從事生產的租佃關係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在元朝,佃戶的地位又有所下降。元代還存在著落後的驅口。他們另有戶籍,稱驅戶、驅丁。非經放良或贖買,不能改籍。驅口作為奴隸制的殘餘

    形態,直到大元滅亡才消失。在大元,土地兼併的趨勢繼續發展。隨著土地兼併的惡性發展,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社會危機迅速加深。元代的賦稅制度,主要有稅糧和科差兩項。稅糧南北不

    同,北方分為丁稅、地稅;南方則沿襲宋代舊制,按地畝徵收兩稅。科差行於北方者,包括絲料、包銀和俸鈔三項。南方科差則有戶鈔、包銀。元代差役,按里甲戶等編派,如坊正、里正、倉官及

    庫子等。又有修城、開河、築堤、運輸等力役。元代差役極為繁重,給勞動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手工業生產

    元的官營手工業作坊,生產規模都很大,內部分工更細。官營手工作坊服務的對象,主要是統治者。元代實行匠戶制度。工匠另編戶籍,稱為匠戶。元代匠戶分為軍匠、系官人匠。此外,還有

    投下匠戶。匠戶職業世襲,非經放免,不能脫籍。元代棉紡織業取得了突出的發展。在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的推動下,松江烏泥涇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同時,絲織業也有一定的發展。其中如杭州

    等地的私營絲織業作坊,在元代後期達到較大的規模。元代的制瓷業有新的發展。景德鎮是全國最大的制瓷中心,產品精美,其中的青花瓷最為著名。其餘如龍泉窯、鈞窯、定窯等,都繼續得到發

    展,產品遠銷海內外。此外,元代的礦冶、造船以及印刷等行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商業的發展

    大元的大都,不僅是全國的經濟中心,而且是當時國際上著名的大都市,吸引了東西方很多國家的商隊和使團。其它重要城市,多集中在水、陸交通沿線,其中運河和長江沿岸的商業城市進一

    步發展起來,如揚州(今屬江蘇)、集慶(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平江(治所在今江蘇蘇州)及杭州(今屬浙江)等。此外,沿海的廣州(今屬廣東)、泉州(今屬福建)、福州(今屬福建)、溫州(

    今屬浙江)及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等,都是重要的外貿港口。元代沿襲前代的專賣制度,從鹽、茶、酒、醋到農具、竹木,無不列入專賣範圍。其中最重要的則是鹽。元政府也設立市舶提舉

    司,嚴密控制海外貿易。元世祖時,先後發行了中統元寶鈔和至元鈔。以後,幾代元政府曾變更鈔法,並鑄造過銅錢,但都行之不久。元末,濫發紙幣,結果紙幣貶值,激化了社會矛盾。斡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