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3頁

    還真讓李仁慶說對了,孟有田等人正在村公所的正房裡商議著以後的事情,收拾李大懷也提上了rì時議程。

    “嘿嘿,李大壞送來了麥子,想用這幾石糧食來收買咱們呢!”小全走進屋子,用嘲諷的口吻把事情簡單一說。

    “他以為咱窮人眼皮子薄,幾石麥子就打發咱們了。”強子翻了翻眼睛,不屑地說道。

    “看來,李大懷確實老jiān巨滑,咱們來硬的自然是行,可要讓全村人都信服,打下他的威風,就得有真憑實據。”孟有田的眼睛眨巴著,還真是一副狗頭軍師的模樣,“義倉,這個事兒俺琢磨了很久,是李大懷的把柄,也是壓在鄉親們心上的一塊石頭,只有在這件事上鬥倒李大懷,才能讓大傢伙的心活泛起來。”

    “有田說得在理兒,要說咱村最招人恨的就是李家成立的義倉,要不把這個義倉給他端了,把那塊石碑給砸了,村里人可就動不了心。”老趙頭低沉的說道。

    說起義倉,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那年七月里下了一場早霜,第二年又是大旱進了七月,在方圓百十里之內,遭了一場人吃人的災荒。  

    樹大招風,因為十里村有李家大財主,周圍村莊的一些災民,吃光了村裡的,便你拉我扯,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都往十里村來要飯。開始,李家大院還開個門縫,把糠秕爛谷渣煮一煮,發放給要飯的。後來一看人多了,便關門上閂,來了個鐵筒山搖。

    後來,李大懷聽到風聲,說是鄰村上下,人們都要向他來借糧,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自古常說:災荒災荒,災出荒亂,眾口難堵,災民難欺。他聽了這個信兒十分害怕,抓耳撓腮,捉摸了一天,讓他想出一個萬無一失的妙法,那就是成立義倉。

    為此他拿出了四十石穀子,並立了規矩。一有年景,就四六交息;人亡家破,有莊產抵墊。你有十分家產,就給你借五分谷,有五分家產,吃二分谷,活著欠不下,死了也騙不走,要是沒底墊憑據,你就只好朝南撅起屁股喝西北風了。

    這樣一來,他李大懷既已將糧食入了義倉,對村里百姓是扶危濟困,開倉救人;萬一要是鄰村左近人們來鬧,十里村的人們自然就會挺身而出,拚死抵擋。他還給村里人擺了**陣,說什麼只要熬過這兩年,義倉里這四十石谷,永也不能有短欠,到時缺欠多少,由李家立刻補上。而且特意定了一條,那就是閭長們吃糧不用交息。

    這真是條騙人的詭計。明面上,義倉里的糧食好象一短欠,就是他李家掏腰包,其實不然,四六收息,他李家該得多少利,漫說短不下,就是短下了,他再補上,再放出去,也還是四六收息。  

    李大懷還讓全村閭長給他打保票,全村百姓為他趕饑民,有莊有產的借給糧食,窮得叮噹響的一粒也沒想拿走。這一建義倉,可把全村人拴在他帳柜上了,既是個永世發財的門路,又抗住了外村借糧,真是一箭雙鵰的好買賣。

    提到了義倉,王明義屈指弄掌,粗算了一下,說道:“主是打上個對摺,這十幾年,俺看李家至少也從義倉收回不下一百石穀子。”

    “俺算過,大概是二百石出頭的樣子。”孟有田憤慨的說道:“他李家早就把四十石老底兒收回了,村里人吃義倉是吃自己的,還要押房子、押地,二虎子家就是因為借了義倉的糧食,被逼得無立錐之地,二虎子他爹鬧義倉,被李大懷勾結官府衙門,關進大牢打斷了腿,他姐也被搶到李家當丫環,死得不明不白。那李大懷還在義倉前立了塊石碑,恬不知恥的吹噓自己是澤惠桑梓,流芳百世呢!”

    “這個才混蛋,明兒就帶人破了這個義倉的臭規矩,砸了那個破石碑。”強子是個直xìng人,壓不住火氣,氣得臉都變sè了。

    “你先別急嗎,有田,你既然算得很詳細,一定有對付他的法子,說說看。”王明義制止了強子的暴走。  

    “村子裡的人對這個義倉可是恨之入骨,但說法不一,有的說四六交息是老規矩,動不得;有的說,李家要是不答應免掉這個規矩,就砸石碑,給他往金字牌上摔狗屎!”孟有田很自信地說道。

    第一百章義倉規矩的漏洞

    突破口是義倉,這是李大懷的把柄,這是孟有田早就琢磨明白的事情,現在對著眾人講述起來也有板有眼,有根有據。

    孟有田臉上帶著淡淡地笑意,繼續說道:“俺的想法是應該先算義倉的帳,看看李家這十幾年來到底從義倉收走多少穀子。這樣鄉親們看得明白,也就鬧得理直氣壯。”

    “嗯,你的想法好。”老趙頭又叨起菸袋,說道:“先讓大傢伙看到事情的根底究竟,一算帳,全村人都看見了,李大懷前後白白颳走多少糧食,要不炸了鍋才怪。”

    “你們哪,多跟有田學學。”王明義對著強子說道:“動不動就要砸石碑,你不說清楚,大傢伙覺得是要闖禍,可就被嚇住了。”

    強子撓了撓腦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這是俺抄下來的碑文,仔細研究了好幾天,終於發現了其中的漏洞。”孟有田從掏出張紙,鋪在了桌面上,念了起來:“丁酉年吾村不幸,嚴遭霜凌,翌年復罹荒旱,赤地四野,餓殍載道。李公急公好義,解囊賑輸,立倉濟貧,實乃德被桑梓者也。村人為感戴李公之深惠,延義倉於萬年,爾後凡取糧於倉者,咸以四六交息。立碑存證,以昭來茲。”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