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這孩子可是吃了不少苦,是餓怕了。”有田娘說著看了看自己的兒子,略帶不滿地說道:“倒是你呀,可是變得嘴饞了。有好吃的就多叼幾筷子,飯菜若不好,便對付幾口,弄個半飢不飽的。”
孟有田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變化肯定是有,也只有自己的母親才能注意到這些小細節。玉米面窩頭,鹹菜,他倒還能將就,可最不愛吃的就是高梁面,還是紅高梁磨的,口感既差,吃多了還便秘,嗯,嗯,真是有點受不了。
“開春可不種高梁了,蒸的饃吃著澀,產量又低,都改種玉米。”孟有田象是有些賭氣地說道。
“這孩子。”有田娘停下了筷子,訓道:“怎麼越大越說傻話呢?”
“嬸子,您別生氣。”阿秀在一旁勸解道:“要不這樣,以後俺們吃高梁面,讓有田哥吃玉米面。”
“別,那成什麼話了。”孟有田使勁搖頭,“讓俺和女人孩子爭吃的,傳出去俺還怎麼做人?娘,俺說的可不是氣話,這高梁用處是多,可種玉米也一樣能代替呀!您哪,開春種地的事情就別管了,看俺怎麼弄吧!”
高粱也叫“桃秫”,杆高、穗簇,成熟後穗呈紅色,因過去種植面積大,每年又恰值在立秋後陸續成熟,故有“立秋三天遍地紅”之說。在舊社會,高粱種植面積很大,即使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高粱種植仍然不少。
高粱面不大好吃,蒸的饃吃著澀得很,產量又低,為什麼以前農村種植那麼多呢?其實這是和那時人們的生活條件相聯繫的。
以前缺少肥料,高粱不太耐肥,一般地力就可生長,這是其一;其二高粱渾身都有用處,除可以食用外,高粱葉子還是農戶蒸饃的鋪箅材料。高粱即將成熟時,各戶都要去刷桃杆葉。人鑽在丈把高的高粱地里,一個葉一個葉地刷下來,往往熱得汗流浹背,身上、胳膊上還掛出很多的紅道子,胡燥得很。回家後,再把刷回來的散葉捋成小把紮好,曬乾捆掛起來,就夠一年蒸饃用了。
而脫粒後的高粱穗是扎刷子的好材料,農戶人家的廚房、磨坊都要用。長茅的高粱穗,還可以扎掃帚,是農戶必不可少的家什。
要說用處最大的便是高粱杆了,那時候農村多草房和小瓦屋,高粱杆(俗稱桃杆)是蓋房子做襯裡子的好材料。除此之外還可以織箔、編席,燒鍋做飯等。鑑於高粱對農家有這麼多的用途,即便產量不高,種植量也自然就會大了。
但孟有田想過這些,除了不能做掃帚外,玉米和高梁形態相近,用處也相似,有很多可以替代的地方。比如說玉米葉,也可以作為鋪箅材料;玉米杆不僅能作為青貯飼料,也能作蓋房子的材料;玉米軸能作燃料,能作飼料,還能做工業溶劑呢!再說,自家不種,有別家種,一些小材料也用不著發愁。
“把你能的。”有田娘還是心疼兒子,嘴上訓斥,見孟有田放下碗,又關心道:“再來碗稀飯吧,吃得這樣少,可是不行哇!”
“俺吃飽了。”孟有田嘿嘿一笑,站起身說道:“俺這就去趙伯那兒,娘,你們慢慢吃啊!”
唉,有田娘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呆會兒再走不行嗎,一天急急忙忙的干甚,就不能陪娘嘮嘮磕,坐在那兒讓娘多看看也好哇!”
孟有田沉默了一下,感到很愧疚,由於阿秀和嫚兒的關係,由於自己急著想讓生活變得好一些,這些日子與娘在一起的時候確實太少,最主要是缺乏了溝通。
“娘,俺在這坐著,和您好好嘮嘮,讓您知道兒子在想什麼,在幹什麼,您老就放心了。”孟有田笑著坐到一旁,伸手撫弄狼崽子,這小東西喝飽了奶,正趴著昏昏欲睡,孟有田的手撫在它腦袋上,它抽了抽鼻子,竟將小腦袋主動貼過來。
嗯,有門兒,狼和狗都是犬科動物,習性應該有些相近,從吃奶的時候養起,長大了不會發生忘恩噬主的事情吧?孟有田這樣想著。
有田娘和阿秀、嫚兒吃完飯,阿秀手腳麻利地收拾碗筷,端到外間洗刷,嫚兒也跟著,屋裡只剩下了母子二人。
“來,跟娘說說,你是咋想的,日後要咋干?”有田娘坐在兒子身邊,慈愛地拍了拍兒子的手背。
孟有田撓了撓頭,整理了下思路,笑著說道:“娘,您還不知道吧,老趙伯和王叔他們已經核計好了,開春便把根保家的房子收拾修整,給俺住呢!”
“這倒是個大好事兒。”有田娘喜道:“這樣一來,你成親時也有新房了。”
第四十九章娘倆夜話
孟有田很無奈,娘的心思轉到這個問題上,他還是真沒想到,“娘,咱先不說成親的事兒哈。兒子呢,開春就得使勁踢騰了,宋家那四十多畝地都交給了咱打理,咱就得對得起人家不是。我已經和魏青山、二虎子、小全、鎖柱說好了,咱五家把這地下力氣種好,多打的收成讓各家都寬裕寬裕。”
“宋家對村里人算是寬厚了,對咱家更沒啥說的,咱是得下力氣把地種好。”有田娘贊同地點了點頭。
“要把地種好,那可不容易。”孟有田慢慢地解釋道:“若是按往年的法子,人累得夠嗆,也不過多打幾升糧。俺已經想好了一個新辦法,套種、間作、漚肥,按照宋家田地的不同土壤,不同墒情,合理種植,爭取來個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