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有田,這可是買了不少東西呢!”張嫂走過來,幫著拿東西,笑著說道:“這吃的、用的都有,可是能過一個好年了。”
“嘿嘿。”孟有田微微一笑,說道:“張嫂,抽時間去俺家一趟,這藍布可有您一件大褂的料子呢!”
“俺的,還有俺的料子?”張嫂愣了一下,看了看紫鵑,說道:“那,那怎麼使得。”
紫鵑眨了眨眼睛,有些明白孟有田的意思,說道:“有什麼使不得的,過年了,您也穿件新衣服。”
張嫂嘿嘿笑著點了點頭,心道:這兩個人,是拿東西堵俺的嘴呢!
三個人出了雜貨鋪,將東西放進車裡,眼見著中午是趕不回去了。紫鵑提議在鎮上打尖,然後逛逛大集,幫孟有田買牲口,再去普惠寺燒柱香,反正她是不想早回家,非把白天的時間都用光不可。
瞎老元和張嫂心裡明白,紫鵑象出了籠子的小鳥,好不容易zìyóu了,當然想在外面多玩玩,更想和孟有田多呆些時間。沒辦法,人家是主人,他們倆按身份來說都是仆傭。瞎老元雖然有些特殊,但他不吭聲,不反對,事情也就按紫鵑的安排進行了。
……………
在安平鎮外,有座廟,叫普惠寺。雖然比不上一些名剎大寺、靈山秀水,但這裡栽花插柳,也頗有“曲徑通幽處,禪堂花木深”的意味。而且方丈是個能說會道、很會交際的老傢伙,結了不少善緣,連年修葺,到了現在卻也是遠近聞名的大寺了。
燒香拜佛,占卜吉凶,求籤問卦,許願還願,那時候不光是富人,連窮人也相信這個。每每掏出自己的血汗錢,去求個簽,壞了便垂頭喪氣,好了也只不過是個心理安慰。也有窮人家得了病症,到廟裡求神拜藥,弄點香灰、神水回家的。至於能不能治好,天才知道。反正治好了是神佛的功勞,治不好就是你不誠心,是前世的業報。
孟有田不是一個信佛的人,但他在後世每見寺廟一般都要進去觀光,或為尋找壁畫、泥塑,更為感受其隔絕紅塵的氣氛。赭黃的琉璃瓦,大紅的柱子,難看的新塑的雜sè菩薩,成群的善男信女和旅遊者。
每進廟門,多有古松翠柏、梅、蘭、竹、菊。抬頭望天,白雲悠悠,遠離了塵世喧囂,難得忘卻了諸多煩惱。和尚和尼姑們當感謝有了寺廟庵堂,給人間的不幸者留了一個隱蔽身、心的避難所。而窮鄉僻地破落的寺廟殘殿,門窗不遮風雨,院內雜草叢生,枯枝上棲息著幾隻苦苦鳴叫的烏鴉,更是描繪出人間無盡的寂寞,任人無限的品嘗咀嚼。
如果你遊覽了不同的寺廟,你會發現,其實不論規模大小,位置如何,寺廟建築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一般寺廟建築的順序是: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
山門殿即寺廟之大門,一般稱為“三門”,通常是一座帶有三個洞門的牌樓式建築,中間為正門,左右各一個稍小的洞門。這三門象徵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人們常說“身入空門”,是指進入寺院大門,開始過清靜的寺院生活。
山門後建有一通道式的長方形建築物,稱山門殿,殿內一般左右塑對稱的手持金剛杵的力士像。傳說古印度有二位王子皈依佛門,發誓常隨佛旁,作佛的親近衛士,後來果真悟道,稱為“密跡金剛”。在寺廟山門殿中樹立的力士即為此二位親近衛士。
第五十七章逛廟
四個人在一個小館子簡單吃了午飯,便分頭辦事。孟有田和紫鵑,再加上在後面跟著的張嫂,三人在年集上逛了一大圈,孟有田在一家藥房買了些西藥,紫鵑也在集上買了些東西,這才去鎮子北頭的騾馬市與瞎老元會合。瞎老元已經選好了牲口,並談好了價,那是一頭黑騾子,就等著孟有田來交錢了。按照瞎老元的說法,這頭騾子既能拉車,又能耕田,是別人用熟了的,也好駕馭。
孟有田對此不太精通,也就從善如流,痛快地掏錢買了下來。至於騾車,村裡有木匠,回去了再弄也不遲。事情都辦妥了,他們才坐上車,出了鎮子,來到了普惠寺。
普惠寺確實名不虛傳,雖然趕不上寧波的阿育王寺、天童寺之類香火旺盛的名剎古寺,建築規模卻也相當不凡了,年終許願上香的香客也是不少。
“有田哥,咱們只閒逛不燒香嗎?”在廟裡逛了逛,紫鵑低聲問著孟有田:“有很多人都買了香去燒,求菩薩保佑呢!”
孟有田正在凝神看著廟中一堵過人高、幾丈長的土壁上的文字和繪畫,那上面說的是一些佛家故事。聽到紫鵑的話,他淡淡一笑,說道:“在寺廟燒香拜佛的,多是祈求菩薩的保佑。好人祈求菩薩保佑,歲歲平安;壞人祈求菩薩保佑,破財消災;官員祈求菩薩保佑,不斷升遷;商人也去祈求菩薩保佑,大大發財。你說,菩薩是不是不管好人壞人,誰上的香火多便保佑誰?”
“這,應該不是吧?”紫鵑猶豫著說道:“不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還有心誠則靈這麼一說呢!”
“呵呵,那些人拜佛求佛,卻並不是真的信佛,只是對佛有所求罷了。這樣懷有自私的目的,怎麼能說得上心誠呢?”孟有田笑道:“我講個故事給你聽:從前啊,有個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里求觀音,走進廟,發現觀音像前面也有一個人在拜。那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便上前好奇的問道:‘你是觀音麼?’那人回答道:‘是啊。’他又問:‘君為何拜自己啊?’觀音笑答:‘我也遇到難事了,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