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頁
宇文泰一直盯著元寶炬,終於也微微地吐氣,貌若安定。
元欽不敢置信地看著,直到最後。當元寶炬再也不動了,他上前輕輕地推了推。“父皇”。元寶炬還是不動。元欽再用力推,還是不動,他終於明白過來,撫屍大哭起來。
元欽那無所顧忌的大哭讓宇文泰心裡非常不快。他隨即站起身向帳外走去,沒有再回頭看元寶炬的屍身一眼。
皇帝崩逝,大魏突變,又是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要想好應變之策,決不能再橫生枝節。
元寶炬最後說的那句話,宇文泰沒聽清楚,他也沒在意,以為不過是元寶炬不放心兒子。
元欽卻聽清楚了,所以他才格外悲傷。
元寶炬最後說的是,“月娥……宇文……誤我……”
第413章 收服人心
父之憂子,子之憂父,其情皆如此。
小關,是潼關廢棄的古址,並無可據守之處。東魏大將軍高澄暫在此安營塞,是為了把禁谷大戰中的東魏軍齊集一處,然後再商議下一步對策。
匆忙之間安好了營塞,東魏軍連戰連勝,但已疲勞不堪,最要緊的就是養精蓄銳,得以休息。
營塞里安靜下來。士卒飽餐之後已安睡。除了事先安置好的防衛措施,其他人都因為過度的勞乏而睡得人事不知。
中軍大帳里,燈火通明,大將軍高澄並沒有在寢帳中安睡。他手裡緊握著一份帛書,立於剛張掛好的羊皮輿圖前沉思不語。
剛來救潼關之危的大都督高岳還有高澄的心腹平南將軍、右丞陳元康皆立於他身後極關注又極安靜看著高澄的背影。他的背影雖挺拔,但不知為什麼,就是讓人覺得沉重。
那份帛書是加急從玉壁送來的。上面的內容陳元康和高岳剛才也奉大將軍之命看過了。他們二人此時心裡的沉重可能並不比高澄少。
帛書上說,高王大丞相久攻玉壁不下,辦法用盡,就是不能破城。若要真是僵持,倒也還罷了,至少能牽制住王思政。但偏偏王思政又出奇計,在高王連番攻城不下的退兵之機,突然出城奇襲,令高歡折損兵將不說,就是高歡自己也受了重傷。
陳元康曾連任丞相機要及丞相府功曹參軍,一直都深得大丞相高歡的信任和器重。然而陳元康的憂慮不在此。他覺得,如果不能在這個時候一鼓作氣滅了西賊,以後想再找機會恐怕就難了。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出了問題。還是這樣讓大將軍高澄難以抉擇的大問題。
大都督高岳雖不是高澄心腹,是太原公高洋的人,但他也是大丞相高歡的族弟。聞聽大丞相高歡重傷,這是於家於國都有大礙的不利消息,他又豈能不著急?何況這其中還有一事:若真是高王突逝,世子繼任,在這個變動的時候,太原公該何以自處?這是他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大將軍!”外面忽然傳來大喝。
高澄立刻轉過身來,同時大聲命速速進來回話。
蒼頭奴劉桃枝走進來。
“大將軍,潼關之內哭聲震天,西賊皇帝已死,聽說那太子已繼位了。”劉桃枝心裡有種躍躍欲試之感,恨不能現在立刻就趁機攻入潼關。
果然如此,高澄心裡狂跳。沒想到月光拿著玩的東西真的起了大作用。元寶炬竟真被他的金丸擊中而亡了。沉默了半天的高澄一瞬間控制不住地興奮起來,急切走上兩步,但他很快就止了步,盯著劉桃枝追問道,“確實嗎?”
“大將軍放心,消息確實。”劉桃枝肯定地回答。
高澄眉棱處不經意地一動,這是大好消息,可他現在卻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他身上也有劍傷,傷處無礙,正好趁著這個西賊遭變的大好時機更進一步,但這時他心裡想的卻不止於此。
“大將軍,若是此時不能再擒了宇文黑獺,只怕以後就再不會這麼容易了。”陳元康終於說了出來,殷切盯著高澄。
高岳不滿地看了一眼陳元康,他是不同意陳元康提議的。因為再攻潼關的變數太大,結果又不能預料。難道眼睜睜看著高王傷在玉壁而不理?高王真要有個意外,別說高氏一族,就是世子高澄也失了靠山。
高岳盯著眼前過於年輕的世子,心裡覺得他還不如他的弟弟太原公高洋有心機,心冷而狠,高澄能支撐得起高氏的基業嗎?
高岳心裡此時滿是疑問。從前覺得這位世子不過是個少年紈絝子弟,他對待元老親族從來都是放肆而不客氣。但這些年來,世子入鄴輔政:富國強民,興兵用武,南和梁朝、北撫柔然,功績昭昭是無可否認的。正因為如此,高岳才心裡格外矛盾。
劉桃枝是不能插話的,但他也和陳元康所見相同,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郎主聽吩咐。
高澄眉頭糾結,沒說話。他側轉過身去,極美的側顏在燈光的陰影里神秘不明。
營塞之外,漆黑一片,大行台慕容紹宗的人馬趕到。
慕容紹宗與獨孤信打得難分難解,等到終於占了上風,忽然又有消息傳來:潼關失守了。這讓慕容紹宗大為懊惱悔恨。百密一疏,他留下潼關守軍,馳援禁谷。
原意是想著西寇無兵可調,武關、上洛、玉壁雖有兵力,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甚至想都沒想過到手的潼關還會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