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頁
第431章 試射洲際彈道飛彈
在李嵐走上螢屏的同時,蘇魯德山脈中的衛星發射中心,也在進行最緊張的發射前準備。
梅當站在指揮的第一線,每一個步驟他都親自掌控,模擬飛彈徹底準備後,最後一個步驟,衛星母艙內的六顆模擬彈也都進行了最後的數據對接。天空上,三顆間諜衛星也處於就緒狀態中。
這三顆衛星將引導這些模擬彈頭,接過中繼制導的任務,為模擬彈進行末端制導。
李嵐的節目開始就是信號,而他出現在電視上的那一刻,梅當已經下達了清場的命令,長達二十四米的偽彈道飛彈,屹立在發射場中心,起重機械臂緩緩的鬆開飛彈,向地面容納自己的凹槽處緩緩躺下。
場地徹底清空人員後,梅當親自按下的飛彈發射按鈕。
偽彈道飛彈發射產生尾焰、羽流和柱狀煙霧。飛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縮水甘油疊氮聚醚低溫燃燒劑降低發動機尾焰溫度,加入鉀鹽抑制二次燃燒,降低尾焰中co2、ho2濃度,用發泡高分子物抑制煙霧,用添加劑使發出的紅外輻射避開大氣窗口,在發射場上空的大氣層中噴灑氣溶膠等技術,來降低美國飛彈預警衛星的發現概率。
18秒後,美國天基紅外系統同步軌道預警衛星發現彈道飛彈發射。天基紅外預警衛星靈敏度比dsp衛星提高10倍多,能夠透過大氣層進行觀察。但考慮飛彈採用了多種紅外隱身技術可以降低大氣窗口的紅外輻射,大約要到空氣稀薄的10千米以上高度才會失去大氣掩護,因此判定衛星發現時間延遲18秒後。
同步軌道預警衛星同時攜帶掃描型和凝視型紅外探測器,分別用於大範圍探測和小區域持續監視。如果飛彈採用機動發射方式脫離探測器可能進行監視的範圍,就能延緩被發現的時間。
“司令閣下,預警衛星發現索馬利亞向東發射了未知型號彈道飛彈,目前衛星正在對飛彈進行跟蹤。”
正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內休整的美國第七艦隊很快接收到了衛星的警告,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上第46任司令伯德中將立即下達了應對命令:“接收衛星分析數據,同步進行軌道測量。”
30秒後。預警衛星完成飛彈軌跡測量。天基紅外預警衛星發現紅外輻射時首先要根據紅外特性分辨出其波長範圍和特性,進而推斷其溫度甚至推進劑種類,據此分析分辨出目標的類型(如彈道飛彈或者運載火箭),然後測量目標的矢量速度。由於採用紅外探測器,觀察到的飛彈軌跡是一個個連續的點,所以必須積累足夠多的數據才能判定目標軌跡,衛星的掃描型紅外探測器掃描周期為1秒後,號稱在10秒鐘內能夠完成飛彈軌跡測量。
但是用紅外設備測量彈道飛彈的軌跡,必須2-3顆衛星在不同角度同時觀測才能得出三維空間內的彈道,單顆衛星只能得出一維平面上的投影。而融合其它預警衛星的觀測數據不可能由預警衛星自行完成,必須經過地面控制站處理,所以這時候得出的飛彈軌跡缺乏彈道高度與傾角,僅僅是彈道在平面投影的速度矢量,而不是飛彈的真實速度矢量,因此無法預測飛彈的目標。
38秒後。預警衛星發出飛彈發射警報,將信號傳遞給戰區內的聯合戰術地面站、澳大利亞的海外地面站和美國本土夏沿山的的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美國航天司令部預警中心,進行數據融合與處理,得出飛彈三維空間飛行軌跡。彈道飛彈的拋物線軌跡,其水平加速度是一個累積數據的平均值,必需有一定時間積累才能推算軌道,例如發動機推力不變,但工作時間延長50%,其彈道必然不同,因此僅靠10秒鐘內觀測到的飛行軌跡還不足以判定飛彈落點。
而且現代彈道飛彈多採用機動變軌技術。不等到主動段結束無法確定其最終彈道,所以真正的飛彈落點預測不會很快得出,也就無法對戰區內部隊發出警報。
“未知飛彈已經打開二級推進器,衛星持續跟蹤中。”這是關島空軍基地內的匯報。
索馬利亞飛彈一發射,便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民眾自然還不清楚,但是全世界擁有彈道飛彈預警衛星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可都坐不住了。
特別是美國人,這枚飛彈是向東發射,速度極快,轉眼間就飛躍了大半個印度洋,並且飛彈一直都未開始下滑進行再入階段,三節推進到現在也才脫落的第一個。
五分鐘後,飛彈二級火箭發動機關機脫離。天基紅外預警系統由於用多顆衛星對飛彈助推段進行凝視跟蹤,因此跟蹤精度比國防支援計劃(dsp)衛星高出許多,可精確給出飛彈關機點參數,便於對飛彈落點的計算。
十分鐘後,聯合戰術地面站計算出首批飛彈的落點,為太平洋中部地區,位於關島美軍基地以東兩千公里。
十五分鐘後,地面站進行數據融合與處理,得出飛彈三維空間飛行軌跡。
二十分鐘後,飛彈越過彈道最高點下滑十公里,第三級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點火。美軍同步軌道飛彈預警衛星發現飛彈點火併對其進行跟蹤。偽彈道飛彈通過加裝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將傳統的拋物線彈道轉變為具有多個波峰的跳躍式彈道,降低了彈道最高點高度,使得攔截系統在飛彈再入大氣層之前很難計算其最終落點。飛彈防禦系統對飛彈軌跡的預測是將彈道限定在一個管形區內,在飛彈飛行的過程中,根據已知彈道數據,逐漸縮小預測彈道管形區的半徑,當其小於攔截彈的機動半徑時就可進行攔截。而彈道跳躍的幅度越大,管形區的面積就會越大,給防禦系統的預測帶來更大的困難,從而大大提高了飛彈的突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