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88頁

    吳辰道:“再交涉交涉。看看能不能從緬甸、泰國等地徵購糧食,日本那邊也可以調一批來,想盡一切辦法。儘量要穩住。還有,那些糧商也耍監控起來。暗地裡來,不許他們哄抬糧價,誰敢這個財”。吳辰冷笑一聲:“格殺勿論

    李鴻章點頭道:“這些事內閣已經商量出條陳了,只是糧食還有缺口,這些事只是治標,卻治不得本,我和幾個內閣大臣打算聯名奏請皇上准許扶植農桑,譬如興建水利,興辦化肥工廠,對那些行業給予適當的補助,皇上以為如何?” 吳辰點頭道:“這是個辦法,要未雨綢繆嘛,你們先寫出條陳。到時候我會批准,沒有工業倒還能活下去,可是沒有糧食恐怕就是大事了,遼東那邊的移民還不夠多,可拿出點措施來遷徙一些人過去,開墾闢荒都要做,實在不行,再看看有什麼辦法

    李鴻章道:“眼下最重要的是工人的薪水高了些,而種糧的農戶青壯都往城裡跑,村舍里婦孺占了;忱,漢有勞力譬如泣兩年,吊然朝使興農批擬下開 荊別,可是糧食卻還是有所減產,這與南方有些關係。但是根本還是工廠占用了過多的勞力,此事若不解決,假以時日,恐怕積重難返。”

    吳辰倒是對這個,並不擔心,他明白,由於機器的運用以及農業科技的提升。大量的農村勞力將來反而會變成負擔,不過他也不可能對此事不重視,誰知道科技什麼時候爆呢,總不能只靠運氣,他皺起眉:“一些農具收割機是否可以代替?西洋人不是已經開始大量使用了嗎?”  

    李鴻章道:“老臣來見皇上也是因為這個事,西洋的收割機不符合咱們大新朝的耕田,他們大多是旱地,而我們大多是水田,因此。並不適用,倒是老臣要向皇上推薦一個人才,此人網剛明了一種機器。可在水田作業。”

    “此人叫徐建寅,皇上是不是要見見他?”

    吳辰思索了一會道:“徐建寅。這個名字似乎聽說過,我記起來了。張之洞曾舉薦過他,既然張之洞和李閣老都認為他是個人才,不妨就見見他吧。”

    “那麼老臣這就去安排。”李鴻章道:“臣要先告退了,內閣房裡恐怕還有如山的公文呢。”

    徐建寅字仲虎。江蘇無錫人。

    清末科學家。其父徐壽為中國近代化學先驅。自幼受其父影響,熱愛自然科學。蚓年隨其父在安慶軍械所供職。在徐壽研造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鴆”號時,“屋出奇思以佐之”蹦年後,在江南機器製造局任提調,協助其父研製輪船多艘,開中國造船工業之先河。徐建寅父子與西人傅蘭雅、金楷理協作翻澤了《化學分策》《冷機尺寸》《炮和鐵甲論》等西方科學技術論著。其間。徐建寅還與傅蘭雅等在上海創辦格致書院。為傳播近代科學知識,興辦近代科學教育起了示範作用。舊乃年,應山東巡撫丁寶禎聘請在濟南籌辦山東機器局,被委任為總辦。該廠創辦中未用外國人,從選址到規劃設計、施工安裝。皆傾心為之,徐建寅“胸有成竹,親標規尺。一人足抵洋匠數人”受到朝廷的褒揚。翌年。山東機器局建成投產。馴年6月,奉調北上。以駐德國二等參贊名義出使德、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寫成《歐遊雜錄》綣,算是最早派出國外考察的工程技術人員之一。既年在會辦金陵機器局時,採用西法製成新式後膛招槍和鑄鋼,維新變法時任農工商督辦。後任福建船政局馬尾造船廠提調,湖北省營務總辦。保安火藥局、漢陽鋼藥廠督辦。著許有《造船全書》、《兵學新書》、《化學分原》、《水雷錄要》、《歐遊雜錄》等的余種。  

    徐建寅一生致力於科學技術事業,不僅為創辦和展近代的軍事工業、化學工業做出卓越的貢獻。並且也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奠基者。

    當時,作為水上運輸和軍事裝備用的主要工具汽機輪船,在西方一些國家早已使用,但在中國卻依舊是傳統的木製帆船,“搖椿划槳、背纖使舵”當時。清政府要從外國購買或租借這種新式船隻,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如需請洋人來中國建造或修理。“則糜費更多”

    咸豐十一年,在安慶軍械所從事技術工作的徐壽,向提倡“洋務”的曾國藩建議,不需洋人自製輪船的設想,很快得到曾國藩的支持。為實現這個願望,徐建寅、華蘅芳多方搜尋資料,他們參照一些零星資料,先造出了蒸汽機。又據英人合信氏編著的《博物新編》中的一幅輪船插圖。以徐壽為主設計製做了船的模型。在試製過程中,一些技術問題和零部件的設計製造,徐建宙、華蘅芳都做了不少工作。經過多次試驗、改進”蹦年,一艘木殼機動輪船便試造成功。這就是被命名為“黃鳩”號的。幾年之後,徐壽、徐建寅在“黃鳩”號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加大。成功地製造出一艘長曆尺、載重萬噸、時引2里的機動輪船。當這艘船在長江下水時,外國人辦的《字林西報》。以《中國人的機器技能》為題作了專門報導,說這艘船的“全部工具器材,連同雌雄螺旋、螺絲釘、活塞、汽壓計等,均經徐氏父子親自監製。並無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協助。”

    此後徐壽、徐建寅經曾國藩推薦,到上海江南製造局工作。江南製造局由李鴻章初建時規模很以製造槍炮為主。聊年由虹口遷到高昌廟後,先後增設了造船、鍋爐等一些新廠。為吸取西方各國先進的造船技術,製造局根據徐氏父子的提議,設立了專門翻澤出版西書的翻譯館。於此徐建寅一面協同徐壽等研究造船技術,一面同傅蘭雅等合作翻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8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