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今時今日,吳辰已不再是從前小小的千總,六七年的光景。搖身一變,成了最大的軍閥,掌控著無數人的命運,有了底氣,說話自然是另一番口吻。
馬建忠喝了口茶,起身道:“那麼,我立即電知會中堂大人,至於中堂大人同意與否,應當就一兩日會有消息。”
吳辰點點頭:“今日就不招待你了,等這事兒過去,咱們好好的聊聊,馬先生。咱們再見吧。”
李鴻章捋著顧須。將電文交給身邊的張佩綸。事情到了這個境地。他能毫無保留信任的也只有這個女婿,維新黨卑大,已經有不少從前的親信與維新黨接觸了,因此。這件事除了馬建忠,也只有張佩綸知道。
張佩綸著了電文,嘆了口氣。在吳辰的條件實在令人難以接受,收編北洋,整合涵 就意味著他這個岳丈的家底一股腦的全部都得奉上,換來的什麼參政大臣。說到底還不知道能不能兌現,可是現在的時局是真正的一邊倒,張樹聲站了出來,反對李鴻章不向朝廷交出兵權,其餘的小魚小蝦審時度勢。亦開始跟著張樹聲搖旗吶喊,整個北洋內部離心離德,到真有一副樹倒攢猴散的模樣。
淮軍也有一個月拖欠軍餉,淮勇們議論紛紛,雖然還沒有到兵變鬧餉的境地,可是再這樣下去,這一日也為期不遠了,真正的問題是,張佩綸明白,北洋內部,誰都可以投效朝廷,偏偏他的岳丈卻獨獨不能,他將電矢揉成紙團,望著李鴻章道:“中堂大人是如何想的?”
李鴻章闔著眼,苦嘆一聲:“吳辰若與朝廷開戰,占有極大的勝算,現在人心思動,朝廷雖然維新,只會死的更快而已,從前沒有維新的時候,還勉強能活,現在維新了。朝廷要修鐵路,要償還各國賠款。要建學堂,供養新軍,銀子從哪裡來?還不是加重賦稅?加重賦稅也就罷了,現在不少地方的鄉伸去辦工廠,把土地賣了。或者養桑產絲。那些佃農,都被迫趕到城裡去,可是這關內不是朝鮮,朝鮮城市有無數工廠,大肆招募人工,關內卻不然。現在許多鄉伸辦的工廠又相繼倒閉,再這樣鬧下去,非出大事不可
“北洋併入朝鮮,朝鮮能有八成的勝算,若是北洋任由朝廷控制,北洋亦有六成的勝算,你是沒有看到,現在這民心所向的,儘是在關外了。”
張佩綸點點頭,這些日子以來,張佩綸也十分關注時局,關內關外。兩相對比,一今天上一個地下,朝廷的維新只看到鐵路在修,學堂在建,新軍在擴充,可是百姓卻愈的苦了,維新維新,朝廷盡去學僂人。豈不知僂人善忍,縱是這樣,還都民變不斷,四處烽火,換來了鐵路、學堂,艦隊,可是朝廷憑什麼去彈壓?民心思亂啊。
這些日子張佩綸悉心研究過日本維新,越看越覺得不對味,對這種維新的法子,一點兒也不看好,吳辰在朝廷,走的也是維新的路子,可是人家盤錄的是朝鮮人,展的銀子是從法國人、俄國人那裡訛來的。憑著這些銀子,才修起的鐵路。建立了無數的工廠,可是朝廷是什麼模樣?外有戰爭賠款,內有無數流民,竟還敢走這樣的道路,豈不是作死?康有為這種書生,以為學了洋人。就能弄出洋人的一套,實在是荒謬。
張佩綸的結論比李鴻章更極端。李鴻章還認為朝廷有些勝算 張佩綸卻認為,這大清朝滅亡只是朝夕之間的事。就算是不爆與朝鮮新軍的戰爭,也只是時間間題。
“中堂的意思是,吳辰的條件。我們接受?”張佩綸聽出了李鴻章的弦外之音,頗有些喪氣道。
李鴻章皺著眉:“到了這個地步,還由的了我們嗎?不過馬建忠那邊。還要讓他去和吳辰談,能爭得一分是一分,我老了,什麼參政大臣的不稀罕。只求身邊的人能落個圓滿。”
張佩綸點點頭:“現在朝鮮新軍與日本人正在開戰,咱們是不是再等一等,待朝鮮的時局穩定平來,咱們再做決斷。現在朝鮮新軍勝負未知
李鴻章搖搖頭:“既然有了決定。就立即付諸,搖擺不定只會令吳辰生厭,越是這個時候,咱們就越要有誠意
張佩綸還有些擔心:“若是日軍得勝該當如何?”
李鴻章笑了笑:“聽天由命吧,還有,現在咱們北洋內部不少人與朝廷暗通曲款,這件事,若是不談成,暫時就不要先公布出去,哎,,人心難測
張佩綸知道李鴻章是真正的寒了心,不少李鴻章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現如今再沒有從前那樣熱絡了,有的與維新黨走愕近,有的勸說李鴻章交出兵權,說來說去,都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什麼維新,朝廷都只是個藉口,為的還不是他們自己。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才促使李鴻章決心與吳辰聯合,這些人上躥下跳。引起了李鴻章的警覺,生怕夜長夢多,若是有朝一日,朝廷先聯絡北洋內部的維新人物難,再要回頭,可就難了。
張佩綸點點頭:“中堂大人放心。這些事我親自來辦,絕不會讓第四人知道,待生米煮成熟飯。有人要反對,恐怕也已經遲了。”
一一,,
一個字,累,兼了幾份工,又要碼字,又要洗尿布,又要帶孩子。還好是個男人,就差餵奶了。
凹曰甩姍旬書曬齊傘
第二百二十三章
”!後。張佩綸親自從劉公烏抵達仁”乘火車抵達瓜鞏,擊次張佩綸親自出馬,十分秘密。隱瞞住了所有人,行程也十分低調,在仁川只有一個,扮作商賈的人迎接。將其帶至漢城,隨後,一身常服的徐世昌在衛隊的掩護下將其直接接到一處幽靜的行館宅院。 張佩綸是第一次來朝鮮,倒是總算見識了什麼叫繁華,仁川的商貿自不必說,沿路坐著火車過來到處都是矗立的工廠,到了漢城,這座已經擴充了數次的城市大多的住宅竟是八至十層的高樓,雖不美觀,與東方人追求的自然相差迥異,卻也能看出另外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