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頁
雖然威廉在未當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麥,但他登位後,就馬上與這位鐵血宰相生衝突。其實,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於人,想掌握統治帝國的最高權力。於是,他在 眈年迫使俾斯麥去職。後來,他任命卡普里維伯爵繼承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相都是高級公務員,而不是如俾斯麥一般的政壇老手。其實。威廉想避免第二個俾斯麥出現,因為他認為俾斯麥過於專橫 所有官員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會見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後。俾斯麥一直猛烈批評威廉的政策。
威廉二世生性衝動魯莽,故此未能在德國的對外政策上採取理性的方案。其中一個好例子,是他對統治英國的表弟及英國一種愛恨交纏的關係。對他而言,與英國生武裝衝突是“最難以想像的事”;然而。隨著他大量擴建海軍的計劃開始後,德國的崛起令英國甚為憂心。 眺年,德蘭士瓦的總統克魯格成功鎮壓詹森遠征,德皇竟然用電報向他祝賀。當時布爾人與英國關係緊張,所以英國對這克魯格電報感到憤怒。
不幸地。他想出於好意為自己的外交政策辯護,但屢次犯上嚴重的錯誤。令對外關係更惡劣。
雖然如此,德英兩國的皇室仍然保持良好關係。在愛德華七世葬禮的出席名單上,威廉排名第一。
威廉還嘗試緩和法國的復仇情緒,但與對英政策雷同,他還是不斃,彩地失敗了,始終是因為他不懂隨機應變。
革退俾斯麥以後,德皇任由在登位前簽訂的再保險條約在四o年失效。這令德國失去俄國的支持。從此不能保證她在德法兩國有衝突時會保
定。一方面。他忠於支持與奧匈帝國的聯盟一他甚至在 蹦年向奧皇表示。只要奧國以任何理由出兵。德軍也會鼎力支持;而另一方面,德國又願意與英國合作,甚至想過與法俄兩國組成強大的歐6聯盟。
其實在威廉二世登基之後。德國蒸蒸日上的國力已經令他野心傍礴。他積極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具有強烈軍國主義的色彩。
他欲借殖民地擴張,為德國尋找“一個太陽下的個置”一改以往俾斯麥以德國為核心的歐州中心主義。
他通過名曠年簽署的海軍方案,實行提爾皮茨計劃,以加快帝國的海軍擴張,趕上大英帝國的海軍力量。這與俾斯麥嘗試跟英國保持良好關係的政策背道而馳。結果。在 蚓年的海軍演練中,英國海軍就邀請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到臨,以展示其軍力。德國一直都不甘在海軍上落後於英國,積極爭取海上霸權。
威廉二世其實並不希望戰爭,可是在眼前的大勢之下。卻不得不被軍工集團綁架,大量的製造無數的軍備,他的性格偏執,有時又有些軟弱,在德國面臨最困難的時刻,他一面詛咒英國、法國,還有那遙遠的大新,叫囂著要讓這些拋棄德國的混帳報之以顏色,可有時 他又會憂心仲仲的與大臣們商議怎樣才可以打動英法新還有美國令德國進入這個世界性的貿易組織,他一方面大肆製造軍備,招募士兵,一方面又時不時說出一些反戰的詞句。
他比誰都要明白。一旦選擇戰爭的道路。隨時有可能會令德國萬劫不復。可是他對眼前的時局卻一點辦法都沒有,他曾想依仗俾斯麥,對俾斯麥憧憬有加,隨後又將他拋棄,等到出現困難時,又將這位鐵血宰相請出來,可是當知道俾斯麥在北京一無所獲時,他又憤怒了。
與此同時,在德國的民族主義陽。涇開始蔓延。咄紀初拿破崙軍隊的入侵給德意志代滯嗆空前的屈辱。激起普魯士朝野的民族情感。在反抗拿破崙侵略的過程中,全民的“愛國情懷”被喚醒,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開始在人們心中萌芽。德國歷史學家特萊茨克在萊比錫戰役匆周年大會上說:“我們還缺少一樣東西 國家。我們是唯一沒有共同法律的民族我們的船隻在公海航行時沒有國旗。像海盜一樣。”從那時起,德意志民族要求統一的**逐步成熟為一股民族主義思潮,滲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領域。
法國的入侵與文化的衝擊曾經阻礙著德意志民族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因此。對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抗拒一直存在於德意志的歷史之中。德意志從來就沒有和西方文化融為一體,反西方的傳統一直存在。
德國統一之後,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工業強國,對商品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的需求同英法等國同樣強烈。然而。德國和美國一樣,都是分割世界領土筵席上的遲到者,至今為止,德國竟沒有一個像樣的殖民地。為了實現其奪取世界霸權的目標,滿足“財的**。”統治階級利用了民間的民族主義情緒並加以煽動,使之成為對外擴張最“崇高”和最“樸素”的動機。民眾們十分抱怨的叫嚷:“德國人已經看夠了別人在分食的那個甜包子。”
對西方的不滿情緒一直深植德國人的心中,而國聯的成立以及德國國家的破產,幾乎使得這種不滿情緒瘋狂的化為摧毀一切的動力,德皇需要戰爭來擺脫危機,容克地主們渴望他們的產品能夠賣出去,而普通的民眾渴望就業。同時也急需復仇,整個德國,幾乎都處在激進言論之下。
擔任宰相的卡普里維伯爵曾對威廉二世道:“陛下,國庫的赤字已經難以為繼了,我們不能再製造更多的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