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24頁

    伊藤博文總算是振作了一些。朝著山縣有朋點點頭:“是啊,皇國已經到了萬分危險的境地。再不拿出具體的方案。帝國就非常危險了。”他頓了頓,調門一轉:“不過這件事不應該我們來談,你們應該去找軍部,這裡是內閣,內閣只對天皇負責,制定帝國的方略,對於戰爭的細節,內閣沒有理由插手。”

    伊藤博文還是慢條斯理的樣子,他心裡有怨氣,作為新任內閣相。他還沒有來得及豎立威望,就立即遭受了來自軍部的反彈,軍部對他並不買帳,執意認為戰爭與內閣最大的關係只是戰略上的,至於戰術和其他的軍事問題,內閣不應該插手。伊藤博文也不是省油的燈,此時軍部遭受挫折,正好趁機難。這倒不是他懷有私心,他已經隱隱感覺到軍部與內閣的分歧,這種分歧不在於雙方的目標,卻偏偏在道路上。戰爭已經爆,內閣和軍部竟不能同心協力,這令伊藤博文早有

    “相大人,現在皇國危在旦乒,您還有必要在意那些軍部的傻瓜們閒言碎語嗎?小村壽太郎苦著臉道。

    小村壽太郎的話立即引來了山縣有朋的不滿,山縣有朋曾經在軍部任職,先後擔任過6軍大輔、6軍卿、參軍、參謀本部長等職,雖然現在已經步入政界,可是作為軍人出身的小村壽太郎,一直以自己從前在軍部擔任的職位而自豪,很顯然。小村壽太郎連帶著山縣有朋一起罵了。山縣有朋咳嗽一聲,沉聲道:小村君,請注意你的言辭,內閣與軍部同為帝國效力,都是天皇陛下的左右臂膀,難道閣下認為,是天皇陛下不能慧眼識珠嗎?”  

    小村壽太郎這才意識到失言。更何況得罪的竟是山縣有朋,想要解釋。伊藤博文卻終於話了:“軍部的朝鮮作戰方略我已經看過,從中的出的是,他們的許多計劃 都過於冒險,進取有餘,守成不足,與朝鮮新軍作戰,必然是長期的戰爭,怎麼能制定這樣的方略?

    山縣有朋頜點頭,對於這一點。他是贊同的,作為內閣與軍部的橋樑,對於軍部的朝鮮方略,他也隱隱感覺到有些問題,方略中闡述了過多進攻的細節和辦法,可是防守。卻只是隻言片語,可惜戰爭鬥沒有按照軍部所預料的那樣展,朝鮮新軍的實力亦不容小覷,畢竟這支軍隊是曾與法國、俄國交戰,雖然與法國只是局部戰爭,與俄國也只是對陣西伯利亞二線軍團,可畢竟積蓄了豐富的經驗,再加上朝鮮新軍的裝備,充足的給養,這樣的敵人,更何況還有英國人的支持,軍部那些傢伙竟完全希翼進攻,實在是愚不可及。

    “相大人,那麼您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制定的方略能夠實施嗎?或許我們應該考慮考慮,現在軍部已經亂成了一團,他們是靠不上的。天皇陛下已經過問此事,相大人。該是內閣出面的時機了。”小林壽太郎道。

    伊藤博文嘆了口氣:“掘開錦江似乎可行。雖然對我們亦有影響。但是朝鮮陷入澤國,正好可以得到重新部署的時間,此外,也正好調派增援的師團,帝國需要時間。遠征的將士也需要喘口氣了。  

    山縣有朋皺起了眉,重新部署自然重要,可這也意味著戰爭必須拖延下去,日本的軍費已經到了極限。與吳辰那種屁股底下藏著上億白銀不同,吳辰的軍費足以支持打上十年八年都不成問題,可是日本,卻已是巧婦無米,國內已經成了火山口,難道繼續增加稅賦,出售國債?

    “伊藤君,戰爭的軍費該怎麼解決?”

    伊藤博文嘆了口氣。道:“看來,只能出動海軍了,請海軍部軍官今日夜裡一道和我覲見天皇陛下吧。”

    “海軍?”山縣有朋眸光一閃,道:“伊藤君要海軍襲擊北韓?這會不會引起國際輿論的譁然?法國人、俄國人可以諒解,英國、美國人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伊藤君,英美兩國的商人在那裡投資了至少上億日元,一旦我們襲擊了仁”後果不堪設想,英國人如果出面,我們該何去何從?”

    小村壽太郎亦反對道:“海軍出動,勢必造成整個東北亞局勢的恐慌,正好給予了英國干涉的契機,請相大人三思。”

    伊藤博文道:“局勢已經亥不容緩,襲擊仁川是我們最後的手段,不過在此之前,可以讓海軍在朝鮮一帶游戈,對吳辰造成威懾。”  

    他頓了頓:“如果必要,海軍亦可承擔進攻仁川之使命!”

    伊藤博文擺明了是想犯險了。對於他來說,這場戰爭只能勝利,一旦失敗,日本將萬劫不復,如果6戰失敗,那麼只能在海上決勝,他賭的是英國人沒有精力干涉東北亞的局勢。

    不管是軍部還是伊藤內閣,其實都是激進的戰爭鼓手,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內閣所需要考慮的影響比軍部更多,而軍部更加冒進而已。

    山縣有朋點點頭,只要現在不攻擊仁川,只是對朝鮮新軍進行某種程度的威懾到是沒有問題,一旦戰爭進入了死胡同,攻擊仁川,也是勢在必行,戰敗之後帝國既然不復存在,那麼乾脆玉石俱焚,臨死之前拉上墊背。

    小村壽太郎卻不太接受伊藤博文的思想,不過相決定的事,並不是他能改變的,更何況連山縣都沒有說什麼,他能怎麼樣?他嘆了口氣道:“相大人,如果採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的方略,天皇陛下會不會產生誤會?”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2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