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92頁

    李鴻章、張之洞立即就明白了,多半是這翁同棘又說了些什麼不該說的話兒,清流就是這樣的,皇帝要用他們制衡權衡時,往往會把他們拱到台面,任由他們激昂文字,可是這些人若是不識相碎了不該碎的嘴兒,這就是自個兒討欠了,當年李鴻章被翁同酥罵了個狗血淋頭,此時見翁同酥的模樣,心裡不知生出了多少快意,一邊的張之洞卻滿腹同情,他也是清流出生,雖然現在辦的是實業,練得是新軍,可是骨子裡頭仍是和翁同棘一樣的,此情此景,兔死狐悲啊。

    “臣李鴻章給老佛爺請安,老佛爺福壽無雙

    “臣張之洞給老佛爺請安,老佛爺吉樣。”

    第三章正式送到,剛才書評區里關於女主角的似乎猜對了,嗯嗯,慧眼如炬啊。

    第一百三十五章讓吳辰去吧

    二禧板著個臉,冷笑著望著篩糠作抖的翁同酥。對千汰六 丁師”慈禧打心眼裡是不太喜歡的,讓他參入軍機,也只是為了制衡恭親王,開始時翁同躲倒也是這樣做的,在軍機里伙著榮祿幾個,一道排擠這位失了聖眷的王爺,慈禧還下了恩旨贊他忠直,翁同酥把尾巴翹到了天上,接著又去打壓李鴻章,也是一本本摺子的彈劾,一點兒也不消停。  

    那個時候李鴻章在地方上已獨樓大權,慈禧也有打壓李鴻章的念想,因此也只任由翁同酥胡鬧,害得李鴻章覺得風向不對,每日閉門不出,躲在威海衛避險。

    誰知翁同酥連罵了當朝兩大權臣,非但無過,還受了賞 越是肆無忌憚,時常在人面前自比比干魏徵,這一次矛頭指向了八旗,大談什麼八旗若不整頓,早晚要出大事兒,綠營的戰力都比八旗可靠些,非得對這些旗人老爺們大動干戈不可之類的話。

    這可犯了慈禧的逆鱗,旗人雖然對他老人家有點兒離心,可那也是大清朝立國的基石,是北京城裡的主心骨兒,由著這姓翁的胡說,不知道的旗人還以為是他慈禧授意的呢,今個兒慈禧原本想在軍機處聽聽這些大臣的意見,誰知翁同酥第一個站出來,不是說善後的事,而是指著鼻子就是罵盛京駐防八旗,隨後又依此類推,連帶著京營八旗一道兒罵了。世上還有這麼不識相的人?慈禧先是忍著,後來終於了火,手上緬玩的一塊玉佩啪的就摔在這青石板上,五六個軍機大臣見狀,紛紛跪下告罪,翁同酥似乎也預感到了什麼,撲通一聲跪下,這才現,自個兒似乎是說錯了什麼犯忌諱的事兒。

    慈禧抬眸望了李鴻章、張之洞一眼,聲音略略沙啞的道:“你們來了,來了就站好咯,今個兒趁著你們都在,我有點兒話要說。”  

    慈禧盤著著,在抗上鐵青著臉掃了一眼值房裡的大臣們,厲聲道:“大清朝安享了兩百年國柞,如今是內憂外患,舉步維艱,皇上又年幼,我這老婆子不得不站出來去給列祖列宗們看好這個家,你們這些人有的是宗親王室,有的呢,是軍功卓著的老臣,現在遼東出的事兒,咱們就事論事,該怎麼個剿賊,怎麼個善後。又怎麼向天下人交待,怎麼個,安撫那些遼東旗人,今個兒都得議出來。”慈禧如刀般的眸光落在翁同酥身上:“若誰想借題揮,要譁眾取寵,就別想有好果子吃

    這慈禧原本就是個老辣的人,對列強矮了一截,可是治這些臣子卻自有一套手腕,翁同酥早已嚇得魂不附體,更加面如土色,只拼命伏拜磕頭:“臣不能體會聖恩,亂嚼舌根子,萬望老佛爺恕罪”

    李鴻章闔著眼旁觀,跪地的恭親妾心裡頭大是痛快,這老傢伙沒少數落他。隔三岔五的揪他辮子,如今落到這般的田地,這不是因果報應嗎?其餘如榮祿、額勒和布、孫毓法幾個也只是瞅著熱鬧,由此可見翁同酥的為人實在是差了些,連一個幫襯著說話的都沒有。

    倒是張之洞心裡嘆了口氣,硬著頭皮出來說話道:“老佛爺心裡頭不痛快,火兒出來也就好了。咱們這些做臣下的,受了教,往後更加會曉事兒一些,悉心給老佛爺看護著這社稷家業,讓老佛爺舒舒心,這便是全忠字。翁大人活了這般大年紀,難道連這都不能體會嗎?。他明面是幫襯著教翁同酥,卻也是在為翁同酥開脫。  

    慈禧其實也只是想教教這老傢伙,還要留著他在軍機里與恭親王對付著呢,臉色緩和了一些,低沉著聲道:“好啦,你們有些個,什麼主意。都說出來,該怎麼說還怎麼說,也不要怕什麼忌諱,事兒都到了這份上,想必你們也能分得出輕重緩急。”

    軍機處幾個大臣都不說話,慈禧這話明擺著是問李鴻章和張之洞的,他們也不會在這當口湊這熱鬧,至於那翁同酥,總算是僥倖躲過一劫,心裡慶幸之餘,不由得偷偷瞥了張之洞一眼,心裡頭自然是對他感激的。

    李鴻章道:“事情已經出了,現在也只能將後果壓至最低,遼東的事不許人傳出去,只說是了民變,能瞞一時是一時,瞞的了一個是一個,尤其是江南,那裡想必還沒有收到消息,京城裡嘛,就告訴大伙兒先前的只是謠言,要闢謠就得讓讓人信服的人出去把消息散播開,這是其一。

    慈禧緩緩點頭,這當口瞞住消息確實重要,先前她怎麼就沒有想到,若是關外的亂賊還沒有剿乾淨,關內又鬧出了亂子可就不妙了,有時候民亂就是這樣的,出了點風聲,大伙兒都開始猜疑,隨後就是人心惶惶,再後來其他的不軌之徒也跟著抬頭,最後民變就如滾雪球的一樣變大,當年的太平軍,原本也只是一小磋人,可是偏偏鬧得天下震動,引得各地的幫會、匪徒紛紛冒出頭來響應,不到兩年功夫,這江南半壁就落入戰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9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