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頁
而此時,奧斯曼已經和德國、俄國接觸。蘇丹意識到眼下只有加入戰爭才能解決奧斯曼內部的問題,因此毫不猶豫的開始與德俄接觸,妄圖一勞永逸的利用戰爭來扭轉時局。
戰爭爆之後,米的哈特尚在英國,更為憂心忡仲,此時他年紀已經老邁,卻也只能大聲疾呼小可是沒有效果。
在戰爭初期,德俄聯盟進行的十分順利,法國人差點兒巴黎淪陷,德俄攻勢凌厲,可是到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開始逐漸出現扭轉,德國陷入困境。而新軍的參戰也意味著俄國人的好日子到頭了。
在這種局面之下,蘇丹已經感覺到了風險,他已經不再對德國和俄國抱有任何的指望了,必須儘快的與英法媾和,奧斯曼才能得到拯救,如若不然,奧斯曼的處境不會比現在的俄國要好多少。
基於這個原因,蘇丹想到了米德哈特,米德哈特是堅定的親英分子。除此之外,他流亡之後,一直致力於與英國人打交道,他很早就呼籲和平。那個時候蘇丹一點都不希望和平,可似乎現在,他實在太渴望這個東西了。
他派出了代表去和米德哈特接觸,米德哈特答應了蘇丹的請求,表示願意重新回國任職。同時接受蘇丹的委託與英國人接觸。
幸運的是,英國人同意了與奧斯曼達成諒解,蘇丹欣喜若狂,立即委託米德哈特為全權代表,與英國人私下談判。
英國人自然不是著在米德哈特的面子或者是好心而答應奧斯曼的請求,他們有自己的小算盤。新軍已經攻占了大半的俄國。徹底的將其征服只是時間問題。
自此之後,新國的疆土將從東歐延伸至東亞、印度、中亞,這是一個何其龐大的帝國,想一想都令人心顫,領土面積將過兩千五百萬平方公里,整個歐亞大6新國占了一半。
在這種局面之下,英國的態度開始生扭轉。他們現在最大的敵人已不再是德俄,他們不過是窮途末路的可恰蟲罷了,遏制新國。已經是當務之急,否則英國的世界霸權將會徹底瓦解。
英國人有理由相信,當新軍解決了俄國之後,必然會繼續向中亞、東歐挺進,繼續攻擊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地跨波斯、與地中海、黑海比鄰。若是連它們也被新軍收入囊中,那麼還有誰能夠制衡他們呢,整個歐洲成為了他們的家門口。這可不是英國人想要的。,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州 涵叭 。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二百三十六章
小登時局如何變化。英國人的戰略永遠都只有一樣。卵淵足…住他的霸主地位,維持他的殖民地,以支持帝國的運轉。
支持法國人是如此,打壓德國也是如此,而現在,時局出現了變化,英國人愕然現,從前的思維已經過時了,德國已經成為了過去,而現在一個新的力量正在上升,比德國更加可怕。
面對這種處境,英國人預感到了危險,俄羅斯、中亞、北印度、整個東亞、南洋如今都成為了新國的勢力範圍,這個擁有四萬萬人口的國家已經成為了工業第一強國,而與之相對的英國卻因為捲入戰爭,工業水平已經急劇下降,尤其是貿易方面,以至於連他們自己的殖民地市場也完全落入新國之手。
更令人可恥的是,據悉,新國通過戰爭弄到了一筆不錯的財富,而這筆財富的用途卻只有一咋”不是擴軍,而是修建一條北至西伯利亞,南至南洋出海口、北印度、東至朝鮮,西至東歐、中亞、波斯灣的鐵路網。
這是何其龐大的一個計劃,若是這個工程得以實施,那麼無疑是英國消亡的開始。
英國的霸權取決於海洋,他們通過飾造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控制各個重要的海峽,從而控制整個世界的貿易,任何國家要想從事海洋貿易,必須從英國人手裡拿到海洋的許可證,否則他們的商船將隨時在任何一處海域被英國艦隊擊沉,他們的商船同時也通不過各處海峽,去地中海,若是不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或者蘇伊士運河是不可能的,去南洋若不從馬六甲海峽通過就需要繞一個大彎子,耗費雙倍的運費。
這是英國立國的基礎,是霸權的有力保障,因此,不管那些後起之秀們工業如何的強勁,鋼鐵的產量如何過英國,它們在英國人眼裡雖是潛在的威脅,卻無論如何也動搖不了日不落帝國的基礎,縱然你有雄心壯志,在英國艦隊面前也必須低下頭顱,乖乖的為英國繳納稅賦,乖乖的承認英國的保護。
美國就是這樣,幾年前,美國的工業水平就遠遠的過了英國,人口亦趕了英國,本土面積是英國的十幾二十倍,可是在令一位面,美國參加一戰之後,簽署巴黎條約時卻沒有分到多少好處,當時簽署條約主要針對的是德國,其他還有對保加利亞奧地利,匈牙利的條約冷起來統稱凡爾賽條約這個條約因為法國的干預所以對德國的懲罰過於苛匆,包括對德國政治,經濟,國防海外殖民地的所有,還有德國的領土都有嚴格的規定這個條約對後世影響很大,唯一沒有得到落實的就是德國的賠款問題整個會議就是英國法國在操縱著,美國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義大利因為沒得到什麼好處提前負氣回國退出會議,這個會議從,月吵到6月,驚世駭俗,
條約簽署之後,美國雖然有過抱怨,卻從未和英國翻臉,重要的就在海洋,當時的美國處於外向型經濟,隱隱成為世界工廠,大量的貨物需要航運出去,若是英國從中阻撓,那麼整個美國的工業體系都將冉潰,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當時的美國總統們的口頭禪永遠是堅持貿易自由,可見美國人對於貿易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