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頁
魏元忠掌管軍國事物多年,除了自己的門生故舊在朝為官外,在羽林軍也安插了幾個心腹,這股力量足以抗衡韋後。
關鍵時刻魏元忠就顯的比李重茂要老練、也要冷靜,他琢磨了一下當前的局勢,認為韋後一派倚仗的就是武三思,如果除掉武三思,韋氏的那些內戚根基未穩不足為患,更何況韋後最近排除異己弄得天怒人怨,如果現在動手倒也不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兩人密議良久魏元忠才悄悄回了自己的府邸。
次日一早葛福順就來了李隆基的大營,“王爺,昨晚魏元忠的小兒子昨晚去了羽林衛,您看我們要不要準備一下?”
“別急,說說他見了誰?”李隆基修剪著盆景對魏元忠的動作並不在意。
“他見了羽林衛將軍李思沖、李承況等人,還有左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葛福順如實回答。
“那邊有什麼反應嗎?”李隆基清楚羽林軍中的情況,韋後在羽林軍中也有安排,韋播、高嵩、韋克分別掌管著三營,這是明面上的,暗中還有誰李隆基也不清楚,所以李隆基一直不敢不敢輕易妄動,他想好了正可以借這個機會看看韋後和安樂公主到底有多少底牌。
“那邊沒什麼反應,韋播、高嵩、韋克三人在軍中名聲不好,下面的人沒有人給他們通氣”。
葛福順的回答讓李隆基很滿意,羽林軍看來已經被自己控制死了,他點點頭低聲道:“如果李思沖、李承況他們有什麼異動,你不要管,隨他們去,只要約束好自己人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就行了。”
“末將明白……”葛福順躬身退了出去。
葛福順走後,李隆基猶豫了一下,喚人備好車馬直接去了相王府。
“父王不要再猶豫了,現在李氏一脈危在旦夕,只要您振臂一呼那幾位叔伯必然跟從,狄風又不在京中機會難得啊!”李隆基在苦苦哀求李旦,這種受制於人的日子他早就受夠了,現在李重茂和韋後一鬥起來,不管誰輸誰贏,大亂是不可避免了,這種情況下只要李旦出面就能迅速把李家的各路王爺和忠心於李家的官吏聚攏到身邊。
可李旦害怕啊!他已經被武則天和韋後這幾次大清洗嚇破了膽,眼睜睜看著自己交好的兄弟子侄被殺,想讓他在站出來那是不可能了。
李旦非但沒有同意出面還反過來勸解李隆基“三郎啊!先祖曾說,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你的**會害了你的……。”說完李旦就拿起案几上的書繼續品讀,不在搭理李隆基。
李隆基見說不動李旦只好悻悻的出門,他的輩分不夠,還沒有能力來招幾位親王進京,既然沒有十足的把握李隆基也只好放棄了自己的計劃,也只能等著看李重茂能不能搬倒韋後。
第四十八章 結局
七月末,太子李重茂帶領著羽林將軍李思沖、李承況、沙吒忠義等人率三千甲卒突然發難,先將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及其親屬十餘人殺死在武三思家中,然後左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和他的兒子天水王李禧分頭帶兵把守宮城各門,自己則帶著兵馬直撲後宮。
皇宮內頓時哭喊聲響成一片,內侍和宮女四處亂跑,李重茂雖然有膽子起兵,可沒有膽子去殺韋後,韋後再怎麼說也是他的母后,弒母會遭天下人不齒,他闖進皇宮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殺掉上官婉兒。
韋後的左膀右臂一個是武三思,一個就是上官婉兒,只要殺掉二人,韋後就斷了根基,然後再打著清君側的幌子逼著韋後退隱,自己就能堂而皇之的登位主持朝政了。
可是天算不如人算,上官婉兒並沒有在後宮,李重茂帶人找了一圈也沒找到上官婉兒的蹤影,就在這時有人來報說韋後、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躲在玄武門的城樓上,李重茂一聽有帶著人殺向玄武門。
長安城內有兩個玄武門,一個在太極宮的後面,一個在後宮大明宮的後面,結果左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只派人守住了大明宮周邊的幾個城門,卻忽略了太極宮,韋後、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就恰恰躲進了太極宮後面的玄武門,等李重茂趕到時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領羽林飛騎一百多人聚集在門樓之下把韋後等人保護了起來,同時兵部尚書宗楚客也帶著左衛將軍紀處訥以及三千兵馬在與成王和天水王廝殺。
見到這種情景李重茂害怕了,上官婉兒看到李重茂有了退意,便在城樓大喊:“爾等此次闖宮皆因受了太子蠱惑,只要爾等放下刀劍,聖后決定既往不咎。”
眾兵將一聽紛紛回頭看向了李重茂,李重茂本就是沒有主見的人,現在魏元忠又不在身邊,他心裡害怕,也顧不得等成王和天水王脫身趕來,撥轉馬頭撒腿就跑。
主將跑了,底下的兵卒沒了方寸,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趁機前沖一刀砍了李思沖的腦袋,這下一來其他的人都四散潰逃。結果沒跑兩步就被劉景仁帶人追上,殺的殺捆的捆。
李重茂帶著十幾個人一口氣跑出長安,剛想停下休息,他身後的一個親兵突然拔出橫刀,猛地一刀將李重茂砍落馬下。
李重茂死了,成王李千里和他的兒子天水王李禧戰死在皇宮內,韋後將太子李重俊的首級獻到太廟,然後又用它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訓的靈柩,最後在朝堂懸首示眾。此外,又將成王李千里的姓改為蝮氏,太子的同黨也都被搜捕出來處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