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實權在握竇太皇太后 17
魏其侯府
竇嬰這幾年可謂是頹靡的很。
自從上次被剝奪丞相位後,他便被劉徹徹底打入冷宮,再加上喬木也不怎麼在意他,直接導致他一直閒賦在家,只有一個魏其侯的列侯爵位在身,沒有任何實際官職。
人走茶涼,大抵如此。
當年他做丞相時,這府邸有多麼的繁花似錦,如今就有多麼的落寞孤寂,坐了這麼些年冷板凳,他也總算是明白,當年劉徹看重的根本就不是他的學問,看中的只是他是太皇太后的侄子,若是沒有太皇太后侄子這一層身份罩著,他根本不可能有如今的地位,甚至於如今他生活安穩,那可能都是因為太皇太后還活著且手握兵權的原因。
可是就在今日,太皇太后要將手裡兵符和兵權全部交還給皇帝的消息流傳出來的時候,竇嬰聽了也不由內心一顫,生出了一些恐慌。
要是兵符交出去。
那他們竇家哪還有護身符?
雖說絕對不至於淪落到諸呂勢力那般族滅的結局,但也絕對好不到哪裡去,衰敗幾乎會成為定局。
想到這,竇嬰再也坐不住了。
趕忙派人去邀請了他那兩個兄弟,也就是南皮侯竇彭祖和章武恭侯竇完,三人商量了一會,便共同遞了摺子進宮,求見竇太皇太后。
說實話,喬木對他們三個的印象是真不深,因為他們三個不像劉嫖,三天兩頭的進宮請安,也不像劉嫖那兩兒子一閨女,也就是兩個外孫和一個外孫女,雖然進宮的次數相對較少,可一個月好歹也來兩三趟,他們這竇家三兄弟,那就是真的一年到頭幾乎不入宮,除了些慶典,喬木幾乎見不到他們身影。
不過既然求見,那就見唄。
好歹是親侄子。
於是喬木便在一處側宮接見了他們,想聽聽他們到底有什麼事。
見了面,慣常行禮之後。
竇嬰便搶先問道:「姑母!
您怎麼能把兵符和兵權就這麼交出去呢,當年呂家的結果就是前車之鑑啊,他們家前腳剛把兵符放出去,後腳就被人給絞殺滅族了。
我們家雖然不必太過擔心。
可也不能就這麼熟視無睹。
姑母,您可一定要三思啊!」
「是啊,姑母。
能熬一時是一時。」
邊上竇完也隨聲附和著。
「消息傳的這麼快?
看來劉徹那小子沒少下功夫。
他怕是恨不得趕緊把這消息傳遍全國,昭告天下,也好讓我無路可走,只能把兵符和兵權交給他。
呵呵,真是天真啊!
我既然說了要給他。
又豈會反悔。
你們幾個毋須擔心。
我既然能說出交出兵符的話。
自然不可能沒任何後備手段。
兵符給出去,我手裡還有其他秘密武器,這點你們不需要擔心。
也不用問為什麼。
你們幾個若是實在擔心竇家衰敗,我手裡頭還有件事要交託給你們去辦,這件事只要辦好了,那就是一道護身符,劉徹日後絕對輕易不敢對你們下手,可否願意去干?」
喬木一聽竇嬰話,就知道劉徹不太放心她,並且還生怕她回頭反悔,所以這才特地想方設法的把他們兩人的約定傳出去,希望借著輿論的力量逼迫喬木準確踐行約定。
可惜喬木本來就沒打算反悔。
自從火器營鍛鍊出來後,原先兵符掌握的那些軍隊就徹底成為了雞肋,喬木連給他們做特訓都懶得做,如今給出去,自然是無所謂的事,不過是些普通步兵罷了,連騎兵數量都少之又少,能有什麼用?
因此,喬木當然不怎麼在意。
不過,如今她這幾個侄子特地過來問,想來也是這段日子過的有些提心弔膽,再加上她這邊雜交種子總算是出了些成果,正愁沒有人幫忙推行呢,所以索性這麼問道。
「姑母,不知是何事?」
一聽到要做的事情能當護身符用,竇彭祖頓時變得十分感興趣。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他現在是遠慮近憂都有。
總覺得自己過的不安全,總覺得太皇太后隨時可能去世,總覺得太皇太后一去世,他們就會沒什麼好下場,所以難免會覺得有些慌。
迫切需要一個東西定心。
「是種子,高產糧食種子。
小麥畝產十六石,水稻畝產十五石,大豆畝產十二石,高粱畝產九石,除此之外,其餘作物多少都有些產量增加,這些都是最近才培育出來的新種子,若是你們能將這些種子推廣出去,並且與這些種子徹底綁在一起,未來自然無憂。」
這些年,喬木雖然一直有推廣一些精細種植,還有改善一些種植的工具,提高施肥效率,但是因為種子的問題,各地的畝產量增加並不是很大,只是從原來平均畝產三石增長到五石左右,當然,這成果在很多個人看來已經很誇張了,已經能讓每家每戶多養活幾個人了。
可喬木顯然不會滿足於此。
因此,雜交育種一直都有在進行,只是因為這項技術困難度比較高,再加上還需要一定的運氣,所以前幾年的進展一直都不怎麼樣。
也就最近幾年才有了點成果。
但為了確保成果的穩定性,喬木又花了三年時間測量最終得到的成果的平均畝產量,直到確定畝產浮動不大,這才算是正式出成果。
「姑母,這……這是真的嗎?」
竇家三兄弟先是有些驚訝,但又聯想到他們這姑母以前的豐功偉績,頓時就覺得也不是難以想像的事了,所以全都興奮非常的叫道。
這件事要是真的,並且完全交給他們去操作的話,他們家就算不能封聖,那也絕對能得萬家香火。
百世流傳。
畢竟,歷朝皇帝最糾結,最為難,也最擔心,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百姓吃飽的問題,百姓的要求真的相當簡單,只要吃飽,或者說餓不死,那麼絕大多數百姓都不會造反,天下自然太平,伏羲為什麼能夠成為共主,後人都說是因為他做易,但實際但凡有腦子的人都明白,那是因為他製作了漁網等各種有利於捕獵的工具,讓大家吃飽。
神農是為何成為共主,後人都說是因為他嘗百草,實際那時候的人根本無所謂會不會生病,真正讓他成為共主的原因,是在於種植。
種植讓人口增長到捕獵已經不足以養活的百姓再次能夠活下去。
所以,吃飯永遠是最重要的。
若能解決這個問題。
那便是無上大功德。
沒有比這更好的護身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