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御史覺得,昨日本就不該弄什麼解經,不該在清風壇這一城中地段進行,更不該按著身份官品來解經。既有損了朝廷百官形象,又容易引起民反民憤情緒,實在是毫無益處。
你被綁架那事便更惡劣了。你前腳剛抨擊完,後腳就遭了難,還讓不少百姓跟著受罪並看在眼裡,引發了諸多猜測,官員朝廷形象更是一落千丈,治安威信也跟著受損。說起來,再次成了昨日講經的不是……”
榮安眼前浮現出昨日那男子唇角帶笑的模樣,他罵她“鼠目寸光”,說會讓她賺得“盆滿缽滿”。怕是真要應驗了。
“然後呢?”
“御史的立場都是大周的長治久安出發,從朝廷的立場出發,從大局的威信力出發,誰敢說不對?非但如此,還引發了一眾本便對昨日招搖說經大有意見的清貴之臣的大力讚許,覺得你與葛薇直言說出了他們心聲。他們也抨擊星雲大師,還暗戳戳地直指了主導昨日說經的……”
“皇后和太子?”榮安覺得,她快要笑倒了。
……
第52章 上邊的暗示
“確實是皇后和太子!”
知道的倒是不少,虞博鴻多看了女兒一眼。
“若不是他們主導又牽線搭橋,若不是他們主持,哪會有那般號召力,哪裡能輕而易舉將地方選定在清風壇那麼個風水寶地,哪裡會有那麼多達官貴人和皇親國戚參與?”
這下榮安就全明白了。
太子雖定下了,可其餘皇子也都大了,皇位一日不定,奪嫡戰爭便不會停。
太子萬事俱備,但也需要聲望的積累。
皇后原本的算盤打得很好,做這佛家善事,既能成就自己名聲,還能輕易幫太子大獲好感。且民眾多信佛,從佛義入手也更利於提高民聲。
只是她怎麼也想不到半路會有自己這惡鬼殺出來拖她的後腿。
“所以不論如何,這次皇后都是辦了壞事。實際協調主理昨日事務的太子被皇上當朝斥責了。太子認錯還表示,昨日造成的所有損失,會由他一力承擔。這一點你也可以安心了。太子那裡的補償和撫慰都已經在安排了,民眾方面不會有人吃虧的。
而除了你被幾位清流大臣點名誇讚,就連葛薇和葛家全都沾光了。葛薇昨日當眾表示自家官品不夠,不配聽經,所以當朝便有人問起了你葛家舅舅官品人品。
你舅舅在翰林院做編修十幾年,一直處於半透明。被問起後,翰林院主理的那幾個老頭自然順著贊你舅舅為人正直,辦事勤懇認真,腳踏實地……
不過,幾位清流卻直接笑駁,說既然勤懇正直了十幾年,怎麼還是一個區區六品編修?場面略有尷尬,不過……”
虞博鴻笑了笑:“你舅舅這次官品被捅到明面上,或許有機會能晉升了。”
“當真?”
“當真!”
虞博鴻繼續到:“你舅仕途不順,早有所察,他一直懷疑翰林院有人在針對他,在他每年政績考核的評斷上刻意打壓。今日你舅舅給皇上遞了一道以個人名義提交的私呈奏本。原本沒那麼快到皇上手裡,但由於昨日你們之事皇上親自過問了,所以你舅的這道奏本跳過了程序。
奏本內容只皇上知曉,但你舅正經翰林出身,文采非常,應該是洋洋灑灑寫得不錯。後來皇上御書房傳召爹,問了你舅之事……”
“然後呢?”榮安暗自磨牙,舅舅官運不濟,只怕是少不了廖家的手腳。廖家死了的老頭當年官至內閣,文官之首,非翰林不入內閣,他出自翰林院,即便不說翰林院是他的場子,但他在那兒的人脈一定不少。他想要打壓哪個,怕也就是一個眼神的簡單事。
而舅舅憋屈多年,一來是不得不,二來應該也有忌憚家族處境的緣故……
“然後爹說了你舅的人品能力,葛家的現狀,和你暫居葛家的處境等等。”
“皇上說什麼?”榮安似乎有些明白了。
“皇上說,會查證一番。但按著這個趨勢,你舅晉升不成問題,但怎麼升法,還得看後續。”
榮安的笑略微敷衍。關鍵在她接下來的態度識相與否吧?
舅舅文採好不好,能力夠不夠,其實在皇帝那兒都不是重點。天下能幹的人多了,用誰不是用?關鍵,還是要聽話,要能用,要會看眼色,要聽擺布,要顧及上邊和朝廷的顏面……
呵!
好吧,她好像全聽懂了。爹,其實是在給她暗示?
“知道了。”榮安卻是話題一轉:“太子就挨了罵嗎?皇后呢?挨罵沒?”
虞博鴻一愣,倒是沒想到她關心這個。這個傻女兒啊……
榮安又是一番撒嬌,紅了眼表示一定不會說出去後,虞博鴻還真就悄聲講了出來。
“在清風壇說經,最一開始便是太子的主意,太子考慮不周,做事講究排場不顧實際,被幾位老臣認定過於稚嫩,有待磨礪。
爹到御書房時,皇后正在裡邊,皇上訓斥讓皇后以後少做那些無用之事,與其找外人外物給兒子鍍金,還不如自己多修身養性!有本事招搖過市,也得有本事自己掃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