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然密報里還提到,就連燕安之地那擴大的地盤也是偷偷在韃子難熬的嚴冬以輸送物資為代價換取的。此外,燕安王為了進一步斂財,還以地形優勢遏制住了與西域通商路上的幾大要塞,不但收取過路費保護費,更私開市場賺取高昂差價……如此,罪名也已就位。
而這一密報的來源,正是與燕安地久戰不停的韃子!朱永昊的龍案上不但有燕安王與蠻部聯絡卻被截獲的通信,也有蠻部奸細招認的供詞……如此,一部分證據也有了。
榮安之所以對這封密報記憶這般清晰,正因當時這事鬧得極大,幾乎到了舉國憤慨,人人怒罵的地步。她清晰記得當時就是後宮眾嬪妃圍坐一起時,也都無不個個怒罵和詛咒燕安王……如此,民聲基礎也有了。
如此這般,自然要查。
朱承熠的證詞自是無用的。皇帝一道聖旨,封了包括兄長興王在內的三大巡察使,進入燕安地調查。然而在邊境上,一行千人卻遭遇了箭雨刺殺。一千人,無一生還。其中包括了興王。
興王不僅是堂堂王爺,更是先帝和先元後唯一的血脈,他死了,打的就是皇室的顏面,朝廷的顏面。
此外,他還是皇上最敬重的兄長啊!
舉國大怒。
動機上,非燕安王莫屬。時機和地點上,正好兩地邊境,把控的剛剛好。再早一點晚一些,再進十里退十里,都不合適。而有能力做到全殲的,還是只有燕安王。
一番排查,總算有了線索。射殺眾人的箭頭卸下後,是三叉尖口,剛好能完美匹配上燕安王部下的箭頭。
如此,最直接的證據有了。
動手的導火索也齊全了。
由於三大巡察使包括了當今王爺,御史清流和一代老臣,死傷又尤其巨大,手段尤其殘忍,所以群情激憤,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無不聲討燕安王。就是後宮也展開了好幾輪的資助。榮華還大手一揮,直接捐了令榮安目瞪口呆的三千兩白銀作為表率……
朱永昊“順應民意”,一紙《清塞檄文》下發。大軍開拔。
然而,燕安之地卻也揭竿而起了。
一因所有罪證燕安王皆不認,他不甘不願被冤枉,他憤恨痛苦。二為燕安地百姓,為了燕安地官員,為了燕安地長治久安,他不得不反抗。
然而還有最重要的,則是燕安王世子,即朱承熠也在那千人之中——死了!
朱承熠是燕安王唯一嫡子,王位的繼承人,卻這麼荒唐死了!
燕安王怒不可遏,也散布了討伐檄文。聲稱如此悲劇,分明是現皇帝自導自演,口口聲聲被迫害,實際是為了以正義姿態撤藩,事實真正違背太祖遺願,殘害血脈的正是現皇帝!
然而大周上下處於受害者位置,燕安王的說辭被看作了垂死掙扎和走投無路的狡辯和栽贓。
至於朱承熠的死,朱永昊只輕描淡寫解釋到:
朱承熠是自己主動要求加入巡查隊的。巡查隊身負使命,又有風險,他之所以答應朱承熠,既是念在親屬關係上,希望之有將功補過之心,又希望以朱承熠的身份來保護巡查隊順利進入燕安地。哪知他尚未公布此消息,隊伍還沒完全進入燕北之地,便遭了暗殺……可見是天意……
事實從燕安王發布檄文那一刻便已經輸了。不管先前所有證據的真假,此刻的他已是板上釘釘的謀反罪。
就這樣,朱永昊得償所願,終於站在了最完美的位置用最適合的藉口發動了這次戰爭。
他,順應天意,響應民意,眾望所歸!
當時的征北大將軍,正是朱永昊最信任且倚靠的虞博鴻。
歷經了七個月又十八天,大周軍贏了。
然而虞博鴻回信里卻並不是很高興。
後來他吐露:之所以這場戰爭得以迅速推進和收場,很大一部分原因歸功於與燕安軍多年不死不休的韃軍反戈一擊之緣故。燕安軍被前後夾擊,插翅難飛,焉有不敗之理?……
然而就這一點,當時的說法,是燕安軍多行不義必自斃。完全弱化了韃軍這莫名其妙的出擊。
若沒有多年後再起的戰事,包括榮安在內的大周人還真得以為燕安軍皆是混吃等死,敗絮其中的酒囊飯袋……
第127章 改變那結局
當時大勝,舉國歡慶,燕安王一行被押解入京。
謀逆罪的下場,可想而知。
抄家是必然,燕安王府被撤,財富充入國庫。燕安王一脈直系全被砍頭。旁親也皆流放嶺南,永不得回京。就連嫁人多年的長寧郡主也自縊了。
據說燕安王被砍頭前仰天長嘯,義正辭嚴。
說他能做的都做了,他全力抗敵,鞠躬盡瘁。他為了打消皇室疑慮,把唯一的嫡子送入京城,卻害死了兒子。是他對不起兒子!他確實有愧先祖。卻不是因為造反,而是因為沒能完成先祖宏願,沒能徹底趕跑韃子,更遺憾在位者其心不正,被利益蒙蔽雙眼,終有一天會自食惡果。大周將敗!國運將衰!時局將亂!百姓將苦!……
無人知曉那是預言還是詛咒,但卻莫名烙在了不少人心中……
那一日京城大暴雨。
然而縱是滂沱大雨,洗刷著污穢,可空氣里卻始終瀰漫了一絲血腥。一連多日,皆是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