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太皇太后目光微閃,立即問道:「哀家聽說這位密嬪的父親原本是蘇州府吳縣的知縣,怎麼又忽然升了知府了?」
康熙笑道:「雖然蜜嬪的確不錯,但她也沒有那個本事左右朕的決定。朕可以坦誠的告訴皇祖母一句話,朕冊封王氏為密嬪,與她的父親是何人毫無關聯;而朕提拔王國正為蘇州府知府,也與密嬪沒有半分關係。」
太皇太后淺笑道:「哀家自然相信皇帝是有分寸的,只不過是多問一句罷了。皇帝剛才說你冊封密嬪是因為密嬪此人,如此說來,這位密嬪的容貌一定十分出眾了?」
康熙心中一動,竟面不改色的胡謅道:「朕按照祖訓,挑選妃嬪的時候看重的是女子的德行,並不是女子的容貌。密嬪容貌如何,朕其實並沒有注意。」
太皇太后驚訝地望著康熙,臉上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並沒有注意?皇帝莫非是說密嬪伺候皇帝這麼久,如今,密嬪腹中都已經懷了皇帝的龍胎,可是皇帝卻沒有注意到密嬪的長相如何嗎?」
康熙臉上一片坦誠,「孫兒的確沒有注意。」
太皇太后被康熙給逗樂了,笑道:「既然皇帝看重的並非密嬪的容貌,並不是因為密嬪的相貌而冊封她的,那麼,哀家倒是更加好奇了,皇帝究竟看中了密嬪什麼優點,而破例冊封一位漢女為妃嬪呢?」
康熙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正色道:「此事事關重大,孫兒只想將原因解釋給皇祖母一個人聽。」
康熙說罷,便命慈寧宮的宮人都暫且退了下去,連梁九功都被康熙趕到殿外伺候。
太皇太后見康熙如此鄭重其事,臉上的神色也嚴肅了起來。
太皇太后見殿內已無旁人,便直言詢問道:「皇帝現在就和哀家說說你冊封王氏為密嬪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康熙斟酌著措辭,將幾天前便已經在心裡準備好的答案告訴了太皇太后。
「朕冊封王氏為密嬪的原因是因為朕看中了王氏會種地的本事……」
太皇太后簡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帝剛才說看中了王氏什麼本事?會種地?哀家沒有聽錯吧?」
太皇太后腦海中瞬間便出現了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婦的樸素模樣,怎麼也無法相信她的孫兒竟然會喜歡上這樣的女人!
也難怪太皇太后會覺得無比震驚,只因此時太皇太后按照康熙的描述而惱補出來的形象實在與她之前在腦海中想像的王氏的模樣天差地遠。
太皇太后心裡有些納悶,那個王氏不是一位知府的女兒嗎?雖然是漢女出身,可也是一位知府的千金了。
聽說這樣的漢家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被父母嬌養在家中的,若說王氏擅長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她都不會有半分驚訝,可是,剛才皇帝卻說看中了王氏會種地的本事,於是太皇太后自然聽得一頭霧水,難免風中凌亂了。
康熙又笑著解釋道:「這位王氏可不是一般的會種地,她能夠有辦法種出畝產量比尋常的稻米高出數倍的高產水稻,還有辦法讓水稻具有抗蟲害的優點。」
「孫兒自從登基之後,一直有個心愿,那便是讓大清的百姓們從此不再挨餓。孫兒曾經以為這個願望只怕今生今世很難實現了,但是當孫兒在蘇州府吳縣發現王氏竟然有這樣的本領之後,孫兒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太皇太后震驚的望著康熙,眼中滿是驚訝之色。
康熙知道太皇太后震驚的原因,因為當他發現蜜菀這個會種地的本事以後,他的心裡也是同樣的震撼。
「孫兒知道王氏她的確有這個本事助朕一臂之力,將大清如今的糧食產量提高數倍。而王氏這樣的人,必定要掌握在朕的手裡朕才能夠放心。倘若有這樣本事的人被意圖反清復明的反賊籠絡了去,後果當真是不堪設想。朕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而若想掌控一個女人,還有什麼比娶了她更好的方法嗎?因此,只憑王氏會種地這一個本事,莫說王氏只是一個小小的蘇州府知府的女兒,就算她是一個販夫走卒的女兒,就算她的容貌醜陋,不堪入目,朕也要將王氏收入後宮。」
太皇太后聽聞密嬪竟然有如此大的本事,心中自然又驚又喜。
太皇太后恍然大悟,笑道:「原來是這樣。倘若王氏真有這個會種地的本事,她也算得上是精通種地本領的狀元了。看在這一點上,皇帝格外開恩,賜給王氏從紫禁城正門入宮的恩典,倒也不算過分了。」
康熙連忙笑著恭維道:「還是皇祖母懂孫兒的心思!只怕如今後宮之中有許多妃嬪都以為孫兒色令智昏,被密嬪的美色所迷惑,因此才違背宮中規矩帶她從紫禁城正門入宮的。都是一些見識短淺的婦人,孫兒也懶得同她們解釋。」
康熙侃侃而談的哄太皇太后開心,心裡卻暗暗想道:他的皇祖母果然厲害,皇祖母果然已經知道了他昨夜帶著菀菀從紫禁城正門入宮的事情了。
幸好他早有準備,又來得及時,趕在後宮裡的那些女人在皇祖母面前煽風點火之前將事情向皇祖母解釋清楚了,否則,倘若皇祖母對菀菀已經先入為主的有了不好的印象,只怕以後再想挽回可就難了。
第30章
紫禁城的午門是尊貴的皇權的象徵, 大清自開國以來,只有五種人可以從午門進出,即皇帝、皇后、狀元、榜眼、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