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5頁

    康熙聽聞此言,微微皺了皺眉,卻道:「朕雖然是皇上,卻也是你的夫君,菀菀口口聲聲說要報答朕,豈不是顯得朕與你之間既生疏又外道了?」

    康熙低頭在蜜菀耳邊低聲輕笑道:「朕心中想要的可不是菀菀的報答,朕想要菀菀儘快為朕生一個孩子。只要是你為朕生的孩子,無論是阿哥還是公主,朕都一樣喜歡和疼愛。」

    蜜菀見蘇州織造署的繡娘和宮人們都還在呢,康熙便對她提及生孩子的事情,臉皮薄的蜜菀自然便有些不好意思了。

    蜜菀雙目含嗔、雙頰生暈的模樣令康熙憐惜之情大盛,只恨不得立即將蜜菀擁入懷中,好好的疼愛她一番。

    當夜,在蘇州織造署的行宮之中,康熙便以期望蜜菀儘快遇喜為由,又將蜜菀好一番折騰,還用了許多令蜜菀害羞的姿勢和方式,令蜜菀既害羞又無奈。

    翌日清晨,用過早膳之後,康熙又給蜜菀端來了一碗黑漆漆的湯藥,並說這是太醫院院使孫之鼎專門為她調養身子所配製的補藥,還說此藥需經常服用才會有效果。

    而且,康熙還告訴蜜菀,他已經命孫之鼎再次調配了補藥的味道,應該比上次蜜菀喝的補藥更加容易入口了。

    蜜菀雖然的確不喜歡湯藥的苦味,可是又實在不忍心辜負康熙對她的心意,也便皺著眉頭努力將這碗補藥都喝下去了。  

    康熙見蜜菀喝了孫之鼎專門為她調配的坐胎藥,視線不自覺的便落在了蜜菀平坦的小腹上。

    康熙想起昨夜他在蜜菀身上耕耘了大半夜,不禁勾了勾唇角,心中暗自琢磨道:他的菀菀一向是個有福氣的女子。或許不久之後,他便能夠得到蜜菀遇喜的好消息了。

    第19章

    由於此番南巡康熙身邊並未帶任何妃嬪伴駕,因此如今康熙身邊便僅有蜜菀一位妃嬪相伴在側。加上康熙才剛剛得了蜜菀沒幾日,如今新鮮勁兒還沒過去呢,除了康熙白日與大臣們一起巡視察訪及處理國事政務以外,兩人幾乎一直待在一處,晚間更是夜夜春宵,兩人好得如蜜裡調油一般。

    梁九功和素心在康熙身邊當差多年,還從來不曾見過康熙對後宮之中的哪一位妃嬪娘娘像對密貴人這般憐惜寵愛的,也從來沒有見過有哪一個女人像密貴人這樣有本事能夠將康熙伺候得如此龍心大悅的。

    梁九功和素心兩人更加認定密貴人必定是個有福氣的,將來只要密貴人一遇喜,懷了皇上的龍胎,皇上必定是要重重的賞賜密貴人的。到時候,只要皇上金口一開,這密貴人應該就要成為密嬪娘娘啦!

    康熙帶著蜜菀在蘇州織造署行宮住了兩日,而後御駕便起程前往南京。  

    十一月二日,康熙於南京謁明□□陵,親寫祝文,並遣大臣往祭。康熙帶著蜜菀去了位於南京的明故宮,康熙悵然良久,心情略有些沉重。

    當晚,康熙親筆寫下了一篇文章,名為《過金陵論》。蜜菀見康熙神色凝重,眉宇之間似有愁容,便親手為康熙沖了一杯茶,並且將自己親手做的一道櫻桃蓮子杏仁羹呈給了康熙。

    蜜菀捧著盛在白玉碗裡的櫻桃蓮子杏仁羹,精緻漂亮的小臉兒上帶著一抹明媚的笑容,甜甜的對康熙道:「皇上寫了半天字,這會兒應該有些累了吧?皇上休息一會兒,嘗嘗菀菀特意為你做的這道櫻桃蓮子杏仁羹好不好吃?」

    康熙見蜜菀捧著白玉碗的纖纖素手竟然比那隻由上好的羊脂白玉製成的碗還要瑩白細膩,又見蜜菀清澈明亮的杏眼正滿懷期盼的望著她,頓時心中憐惜之情大盛。

    康熙從蜜菀手中接過白玉碗一看,只見蜜菀的這道櫻桃蓮子杏仁羹做得極為賞心悅目,蓮子杏仁羹白而不淡,香而不俗,配上甜蜜紅艷的櫻桃,越發襯得櫻桃嬌艷可愛。

    康熙嘗了一口櫻桃蓮子杏仁羹,發現這道甜品做得清甜可口,入口細膩潤滑,且甜而不膩,滿口余香。康熙吃了這道甜品之後,覺得自己的心情都比剛才好了許多,遂又多吃了幾口。  

    隨著清甜細膩的櫻桃蓮子杏仁羹在口中化開,康熙深邃的鳳眸之中已經不自覺的帶了些許暖意,就連臉上冷硬的線條都柔和了幾分。

    康熙握著蜜菀的小手,淺笑道:「朕當真十分好奇,菀菀的小手究竟有什麼仙術,竟然能用普通的食材做出如此美味的食物。你的這道櫻桃蓮子杏仁羹做得極好,朕很是喜歡。」

    蜜菀見康熙喜歡她做的甜品,自然十分開心,「皇上若是喜歡,以後我每天都給你做好吃的!我會做的美食可多著呢,皇上若是想要將這些美食都逐一品嘗一遍,只怕也要好幾年呢!」

    康熙目光微閃,故意逗弄蜜菀道:「菀菀如此說,可是在向朕暗示些什麼嗎?」

    「暗示?」蜜菀愣了愣,眨了眨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疑惑的看著康熙,「我沒有暗示皇上什麼呀?」

    康熙見蜜菀神色坦然,清澈見底的杏眼之中儘是疑惑之色,便知道剛才是自己多想了。

    康熙無奈的搖了搖頭,暗忖他的菀菀如今還沒有見到他後宮之中的眾多妃嬪,這幾日又被他幾乎寵上了天,日日與他相伴,只怕她還以為他們現在這樣整日相伴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因此,菀菀心裡才會壓根兒沒有爭寵的念頭。

    康熙又品嘗了一口櫻桃蓮子杏仁羹,竟慢慢的品出了一些特別的滋味。康熙想起他剛才所做的《過金陵論》,不禁感嘆道:「自萬曆以後,政事漸廢,宦官朋黨交相構陷,賦斂日重,致使民心渙散,因而明代未到三百年而亡。朕每每想到此處,都覺心驚不已。」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