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7頁

    這樁涉及朝廷大員的案件就這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草草結案,昭告天下,而就在藺大下獄當夜,一把大火燒盡了藺府上下六十七口。家父察覺情況有異,曾在當晚前去藺府探查,恰好目睹當晚犯下滔滔罪行的錦衣衛自藺府大火前離開!家父回府之後神色悲戚,連夜將母親與民女秘密送出城外。

    就在民女與母親離開京城的第二天,便聽聞言府上下被曾經錦衣衛辦案惹來的匪徒報復掠殺,滿門被滅!然而這還不夠!」女子說到這裡已然是悲憤不已,眼眶濕潤幾欲泣淚,「追殺在後來的半年間並沒有放棄,母親終於還是死在了晝夜不停無孔不入的追殺中,而民女墜落山崖卻幸被搭救苟全性命。六年來於偏遠之地隱姓埋名面紗遮面,竭力搜集有關當年冤案真相證據,以求有朝一日上表朝廷,讓這一百四十三條冤魂得以——昭雪天下啊陛下!」

    女子再度重重叩首於地,單薄的身子因為激動的情緒顫抖著,帶著孤注一擲的堅定與孤勇。

    蕭允沒有出聲,也沒有看向楊晏清,但是他感覺得到,諸位大臣的視線都在投向他。

    這案件想重審,不難,想判,亦不難,然汪興國、藺皓之、言煜皆已死亡,當年事情已然死無對證,憑著一個女子的御前呈冤,就要推翻先帝金口玉言定下的案子,不論是於孝道,還是於皇家顏面,這個案子若是真要重審,無疑是讓當今聖上在先帝的牌位上當著天下人的眼神扇一耳光。  

    一時間,蕭允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

    他扶著龍椅把手的手緊了緊,緊抿著唇沒有說話。

    滿殿寂然,楊晏清亦沒有出聲,他只是微微抬起頭看著挺直脊背端坐在龍椅之上面色鎮定絲毫不亂的少年帝王,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就在這時,站在武將位列中的蔣青站了出來,拱手道:「啟稟陛下,臣有事上奏。」

    蔣青能夠感覺得到來自自家父親戳在他脊梁骨的眼神,但這個套他已然鑽了進去,甚至這女子能夠安安穩穩走到宮前擊鼓鳴冤,都是在他的保護之下,如今哪裡能脫得開關係?

    更何況在不知情時尚不覺怎樣,如今在知情之後,面對如此霍霍滔天的冤案,若是明明知情而不上報,他蔣青當真枉活一世!

    蕭允知道這便是先生的後手到了,一時心下安定,開口道:「准。」

    蔣青低頭不去看父親的臉色,硬著頭皮道:「回陛下,臣日前曾與郊外與友人出遊,恰巧撿到了渾身是血重傷垂危的罪犯汪興國,此人如今雖未甦醒,卻已無性命之憂。」

    「這不可能!」一直隱忍沉默的李賢不敢置信地出言反駁,「蔣青將軍可看清楚了?!那罪人汪興國明明已經死在了大理寺牢獄,怎麼可能出現在京城郊外恰好被你所救!」  

    蔣青不快反駁:「李閣老若是不信,大可同下官前去親自辨認一二。」

    「你!荒謬!」李賢緊緊攥著玉笏,胸膛劇烈上下起伏著,染霜的長須顫抖著宣洩主人的不安與憤怒。

    「敢問尚書大人,刑部可曾驗屍確認死者確係罪人汪興國?」楊晏清冷冽如雪的眼神刺向此時面色惶惶的刑部尚書,語氣仍舊如往常一般溫聲和氣,「還是說,這個問題,大人要問過李閣老才能回稟陛下?」

    「臣不敢——」刑部尚書哪裡還有之前的氣定神閒昂首自信,哆嗦著出列跪下,額頭已經是冷汗密布,匯聚流入雪白的領口中,「臣……臣……」

    端坐在御座上的蕭允手心已然因為緊繃的神經浸出汗水,如今的他沉默著,冷眼看著殿下一波又一波的事態發展,最終選擇相信楊晏清,信任他不會真的將他置於不孝不悌的罪名之中。

    就在此時,一個小太監匆匆行進來,急步從側面登上玉階湊到趙良耳畔低語了幾句。

    趙良臉色一變,連忙傳話給了蕭允。

    蕭允閉了閉眼,低聲笑了笑,聽不清喜怒:「看來今日這勤政殿倒是熱鬧非凡。宣他上來。」

    最後四個字卻是對趙良吩咐的。  

    「宣,前御前總管錢元德——覲見——」

    宣召聲中,白髮老太監手捧著一方長條狀的金絲楠木匣子步履緩慢鄭重地走上殿來,行到那女子身側跪下,將身前的匣子高舉過頭頂,細聲道:「啟稟陛下,此乃先帝彌留之時親筆書寫,曾言若有朝一日故人重翻當年舊案,便由老臣於殿上呈於陛下,請陛下定奪。」

    趙良肅著臉走下去雙手穩穩接過老太監手中的匣子,低著頭快步走回去躬身呈到皇帝面前。

    蕭允的手指滑過匣子,先帝對他而言並沒有多少慈父的記憶,正相反,對於幼時被遺忘冷宮受盡白眼苦楚的過往,蕭允時時刻刻記得是拜那位最後一年總以一種莫名怨恨眼神注視他的父皇所賜。

    他拉開匣子,取出裡面靜靜躺了五年的聖旨於御桌上展開,飛快掃過那聖旨上因為病重而顯得有些無力的筆跡,蕭允的眼中湧現出驚詫。

    他也不知自己在驚詫的到底是什麼——是先生手中竟然握有此等籌碼秘而不發,還是因為父皇竟然會在彌留之際心甘情願留下這樣一封罪己詔將當年的偏聽偏信錯判冤案寫的如此詳盡真切?

    蕭允抬眼看向下方,視線在三位閣老身上掃視一圈,最終停在顏修筠的頭上,淡淡道:「顏閣老德高望重,入朝為官幾十載,最是清楚了解父皇的筆跡,此封遺詔便由顏閣老判別一二如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