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說都是因為他當時建議開閘放水,吳縣令採取了他的建議,這才讓此次香江堤壩這麼容易被沖毀。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林昭並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堤壩沒有被加固,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只有吳縣令了。
但當林昭問起吳縣令這個人證時,李尚書說吳縣令為了救百姓,親自到重災區視察民情,不幸被水淹死了。
而關於林昭當時建議開閘放水的理由,李尚書給的說辭是因為堤壩下游水產眾多,開閘放水能讓老百姓們得到更多的水產。
這個理由本來是有些站不住腳的,但依照林昭所說,當時的堤壩已經有些裂縫了,眼看就要決堤,所以才當機立斷想出了這個法子,減少百姓傷亡。
可當時知道香江堤壩快要決堤的消息的人本來就不多,除了吳縣令,就只剩當時吳縣令身邊的師爺和那幾個河工。
吳縣令都死了,想必其他的知情人也都被處理乾淨了。
他本來極力辯解,可這時李尚書突然又道:「皇上,這件事情還有一人參與其中。據臣調查,當時寧安侯府小公子姜瑜和林大人是一起去的清平縣縣衙,雖然主要建議是林大人說的,但這一開始的動機卻是姜瑜提出來的。」
「皇上,姜瑜此人頑劣不堪,這種荒唐的事,他的確乾的出來。您一定要細細查清楚啊!」
林昭一雙眼睛閃著凌厲的光,直直的看向李缺,他道:「此事與他無關,他只是陪同我前去。開閘放水的建議都是我一個人提的,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李缺眯了眯眼睛,「那這麼說來,林大人是承認這件事都是你一個人的過失了?」
林昭雖然承認是他一個人的建議,但並不認同李缺所說開閘放水是為了下游的水產。
他十分強硬的說道:「李尚書的耳朵怕是有些聾了,我剛才已經說過了,開閘放水的建議是我提的,但目的是為了保住香江堤壩,不讓它決堤。」
「若是皇上不相信的話,大可以派人去細查,臣自己做的事,敢做敢當,自認問心無愧。」
「你!事到臨頭,你還在狡辯。」李缺怒道。
皇帝眉頭微皺,兩個人各執一詞,雖然他對李尚書這個人並無好感,但這些年他在工部尚書的位子上做的還算不錯。
只不過他是太后的人,皇帝一直想找機會將他換下來,苦於此人行事謹慎,根本抓不到他的把柄。
這次他有心幫林昭,可卻又苦於沒有證據。李尚書那邊人證物證都有,他想幫都沒法幫。
雖然林昭是無心之過,但這次香江決堤造成了大量損失,他肯定是要做些處罰的。
只是私心裡他也希望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推翻李缺的證詞,所以他暫時壓下了這件事,說是等決堤後的百姓安頓好之後再行處置。
這也相當於給想為林昭求情的人一些時間,這段時間可以去調查取證,如果能夠搜集到足夠的證據能夠一舉將李缺從工部尚書到位置上拉下來就更好了。
其實即便按照李尚書所說的罪名取處置,林昭也受不了多大的懲罰。畢竟按照李尚書的說辭,林昭也算是無心之失,最多罰俸一年官降一級罷了。
然而皇帝卻沒有對他進行處罰,而是臨時收押了起來。
對於皇帝來說,林昭亦是一個餌。畢竟他出身於清平鎮,若是他的人回去重新找證據是最容易的。
只要找到了證據,他就有理由將李缺從工部尚書的位子上換下來。
李缺是太后娘家人,也是她在前朝得力的助手。若是李缺被拉下馬,那相當於斷了太后一根臂膀。
……
姜子延回到家後聽說林昭進宮了,左等右等一直到天黑,都沒等到他回來。
他心急如焚,第二天得到他被關押的消息。
姜子延坐不住了,特地去找了姜遠一趟,讓他帶他進宮去見皇帝。
當時在賽詩會上皇帝就說過,如果以後有需要,可以進宮來找他。
雖然他說的這個需要是指做生意上的需要。可現在姜子延也沒有辦法了,他覺得以他對黃燁的印象,他應該不是一個濫殺無辜之人。
他這次進宮就是想問明白林昭是因何事被關押進了大牢。
他在家裡打聽了許多消息,想知道林昭為什麼會被關進牢里。可關於這個的理由眾說紛紜,有說他御前失儀的,還有說他貪污受賄的,這些姜子延一個都不信。所以他才著急進宮面見皇上。
因著上次賽詩會的事情,皇帝對姜子延印象極好,聽到是他來求見,便讓人帶他進來了。
本來皇帝將林昭關起來就是另有打算,經過這段時間,他也知道姜子延和他關係非比一般。
所以此時姜子延過來向他詢問個中實情時皇帝跟他說了實話,這其中也不乏想借姜子延的手查出一些關於李缺貪贓枉法的證據。
聽完了皇帝的解釋,姜子延覺得就很離譜,他又說了一遍當時開閘放水的緣由,皇帝卻道:「你說的這些,朕也願意相信。可你們並沒有證據啊!」
姜子延道:「我就是證人啊,我說的就是證詞。我不能作證嗎?」
「以你們兩個的關係,怕是不能作數。」
姜子延皺著眉,問道:「那皇上的意思是,只要我能夠找到新的證據,證明林昭說的是實情,他就沒事了,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