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17頁

    「父皇,兒臣推薦一人。」

    這是今日的正事,皇帝接過內侍遞來的藥一口喝下,「說。」

    三皇子撩起衣擺跪下,執禮道:「兒臣,推薦祝大人之女,祝長樂為征西大將軍,收復我大皖江山。」

    「荒唐……」

    脫口而出的話將震驚中的眾臣視線引了過去,開口的是朱正易。

    皇帝似笑非笑:「朕倒是才知曉,原來丞相可以喝斥皇子胡鬧,朱相,不如……朕和你換個位置如何?」

    朱正易說出這句話就後悔了,雖然號稱朱半堂他也始終都是臣,三皇子再不如他那也是皇子,他怎麼做都是不敬。

    朱正易半點不含糊的從椅子上滑下來跪倒在地,滿身的傷在拉扯之下疼得他五官猙獰。

    「老臣又燒上了,腦子裡昏沉得厲害,一時以為是在家裡小兒吵鬧,老臣失態,請皇上責罰。」

    「朱相若扛不住了便回吧,朕不治你的罪。」

    「臣還扛得住。」

    皇帝也不意外他不走,故意忘了他還跪著,朝三皇子道:「祝氏女雖會些功夫,到底是女人,領兵打仗恐非良策。」

    「兒臣自作主張將人請了過來,請父皇允她上朝,是不是合適父皇一見便知,諸位大人也必是心有疑慮,不如也都一起見見,看看宣威大將軍的後人有沒有她當年之勇。」

    宣威大將軍祝夢瑤,開朝眾將中唯一的女將軍。

    建國的前幾朝她是傳說中的人物,但是後來的君王越來越重文輕武,祝夢瑤漸漸不再被提起,再之後數朝積弱,更沒有會提起當年給大皖帶來無上榮光的女將軍,再加上祝家和大皖一樣越來越弱,忘了就成了理所當然。

    可一旦提起,記憶的匣子一旦打開,史書上記載下來的人物,她的平生她的過往就一段段鋪開在眼前。

    祝夢瑤的後人祝長樂,這個身份讓人心生遐想。

    「宣,祝氏女祝長樂入朝覲見。」

    終於等來了這道聲音,祝長樂深吸一口氣,抬腳就要往前走。

    「長樂。」

    祝長樂回頭。

    秋離笑著走近抱住她:「往前走,不要回頭,只要你需要,任何時候我都在。」

    「你不和我一起上朝嗎?」

    「我不入朝。」秋離附耳輕聲道,「將來我也不打算入朝,以後你在明,我在暗。」

    「宣,祝氏女祝長樂入朝覲見!」

    兩人似是都沒有聽到,祝長樂拉住他的手:「你說過會站在我身邊,好事一起享壞事一起扛的,現在是好事也是壞事,你不和我一起嗎?」

    「我不入朝,不代表我就什麼都做不了。」秋離鬆開她,轉頭看向一個地方,「我在那裡,什麼都看得到。」

    順著他的眼光看去,祝長樂懂了,秋離通過他便宜爹可以在宮中來去自如,看個朝堂上的熱鬧自是不難。

    「宣,祝氏女祝長樂入朝覲見!」

    「別催了。」祝長樂回了一嘴,抬頭道:「那我去了。」

    「等著看你舌戰群……慫。」

    「噗嗤,秋離你學壞了。」祝長樂不再耽擱,轉過身去深吸一口氣,大步往前走去。

    第275章 長樂入朝(2)

    「宣,祝氏女祝長樂入朝覲見!」

    比以往多宣了兩聲仍不見人,引得本來偷偷摸摸往後看的人越來越多,最後乾脆都光明正大的看向大殿正門。

    三皇子心下著急,抬頭看向龍椅上的父皇,皇帝卻只管低頭喝參茶。他對祝長樂沒多少了解,對常年在外的兒子也沒多少底,但是他了解對於極其驕傲的人來說,說的話是算話的。

    顯然,秋離和祝長樂都是驕傲的人。

    「祝氏女祝長樂覲見!」

    隨著最後一聲響,祝長樂緩緩步入所有人視線。

    手握劍柄,她目不斜視一步步向前,在前方的位置單膝跪地,「祝長樂參見皇上,願吾皇康健。」

    皇帝笑了,「你倒是不說萬歲。」

    「我不說假話。」說著話,祝長樂眼神落到一旁搖搖晃晃都快要倒了的朱丞相身上,這是挨收拾了?

    皇帝似是才記起來朱正易還跪著,忙道:「看朕這記性,道熙,快扶朱相坐下,祝氏,你也起吧。」

    三皇子霍道熙將玉板放到地上,上前扶著朱丞相起身坐到椅子裡。

    「多謝三皇子殿下,不然老臣就要當眾出醜了。」

    朱正易此時一頭一身的汗,說話聲音都是虛的,卻穩穩噹噹的朝三皇子傾身一禮,三皇子回了一禮,拿起玉板當起了木頭人,今日他的事已經做完了。

    朱丞相又朝著皇上傾下身去:「老臣謝皇上恩典。」

    「朱相好生歇著吧。」皇帝不想和他掰扯,看向更讓他感興趣的祝長樂:「老三向朕舉薦你為征西大將軍,朝中大臣有疑慮,不知你可能說服他們?」

    「我為何要說服他們?」祝長樂背著手回頭看向一眾朝臣,見著好幾張熟臉。

    「若皇上信任我,封我為征西大將軍,那我就是,還需要經過大臣同意?」祝長樂拱了拱手:「我從小在江湖中長大,初次入朝,對這些彎彎繞繞確實是不太明白,不知哪位大人能給我解解惑?」

    皇帝眼睛眯了眯,倒是什麼都敢講。

    朱正易看了一個方向一眼,立刻有人執玉板站了出來:「滿朝文武大臣,丞相太尉,六部尚書,皆是替皇上分憂解難之人,祝小姐不懂,我便說得詳細些。打個比方,年關將至,禮部便需得商討出章程,再交由皇上定奪,而不是皇上來一一過問,皇上的時間何其珍貴,怎能浪費在這些瑣事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1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