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7頁

    裴行昭看戲似的看著他。

    付雲橋面色不善,語氣倒還是難得的平穩:「我與晉陽往來十個年頭左右,在她近前的年月卻並不久。她有登高跌重之日,我比誰看得都明白。

    「既然存了誤國的心,便要培養能夠取代她且比她出色之人。你裴太后這般人物,常是與人結了血海深仇也不自知,這幾年我利用的,恰好就是這一點。

    「所以,太后娘娘,不要高興得太早,你真正頭疼的日子在後頭。

    「你盼我長命百歲,我只怕你紅顏早逝。」

    裴行昭笑了笑,「憑你這點兒斤兩,帶出來的人即便勝過晉陽數倍,也不足為慮,不外乎是另一個披著人皮的鼠輩。你可要爭氣些,不要我這邊問都懶得問,你就主動告訴我,只為著早死早下十八層地獄。」

    「太后大可安心,我固然生而身在煉獄,亦不會助你分毫。」

    「記得你說過的,我真的怕你食言。」裴行昭笑得現出小白牙,「雖說後會無期,你還是可以聽到、看到哀家過得怎樣,你又是否如願。」

    「後會無期。」

    裴行昭出門,交待韓楊去安排付雲橋,自己回了書房。

    阿蠻問她有沒有問出什麼。

    「沒。」裴行昭跟她簡略地提了提。

    阿蠻很失望,「這樣說來,那畜生又給您埋下了刀子?而且絕對問不出?」

    「本來就處處是刀子,多一些少一些還不是一樣?」裴行昭不是心大,所說的就是事實,「他聽完我如何發落他,也一點兒談條件的意思都沒有,那就不可能告訴我了。」

    「只好往後看了。」

    .

    三月初四,姚太傅府中的書房院發生爆炸,引發火災,幸而姚太傅將外院的人都遣去了別處,只留了兩名在自己身邊數十年的親信,葬身於這變故之中的便只有主僕三人。

    就在這一日,姚太傅的請罪摺子到了內閣,轉呈皇帝,皇帝再轉交給太后。

    裴行昭說既然已經以死謝罪,就到此為止,餘下事宜循例便是。

    她這一段,留中不發的摺子越來越多,是以張閣老、宋閣老、裴顯為首的朝臣進諫重懲、廢黜長公主。

    根本不需要走到她落個不仁、皇帝落個不顧手足親情的地步,那就不需要表態。張閣老帶頭上這種摺子,也是曉得她已有安排,摺子的作用只是做個鋪墊,這才毫無壓力。要不然,這事兒十足十磨煩一年半載也未可知。

    裴行昭少見地掰著指頭度日。

    她可以確定晉陽受不了宮人有仇報仇,卻無法確定她崩潰之後是什麼樣子,要是被激發出前所未有的韌勁兒,就還得想轍。

    誅心的手段不管用了,再進一步真正是難題。

    幸好晉陽回京之後從不辜負她的期許,這次亦然。

    三月初七,奉命照顧晉陽的一名斷了左手的宮人送來一份請罪摺子、一份悔過書,說長公主唯求一杯鴆酒。

    裴行昭細看了一遍。

    晉陽表明,自己得了急症,因大限將至,對諸多是非愧悔不已,不說出來恐難瞑目。

    她承認付雲橋是她暗中最得力的謀士。陸、楊一案,是他們合力勾結羅家、裴榮等人促成;再就是曾經存過易儲之心,為此屢次逼迫崔淳風籌錢行賄,幸好先帝英明,發現她要扶持的親王存有野心,早已將之幽禁至死。

    還不錯,賣了付雲橋,沒埋汰崔淳風。

    易儲之事也是實話實說:當初最有實力爭儲的江陽王,先被先帝召到軍中參戰,沒多久莫名其妙地中了毒箭,一病不起,遂被送回封地的府邸,十九個月之後病故,喪葬以郡王規格。要不是這樣,皇帝恐怕每日都要嚷著滅了江陽王和晉陽。

    裴行昭對宮人道:「鴆酒欠奉,匕首白綾倒是可以隨她選,兩日後送過去。她有本事,就變成厲鬼來找哀家。」

    宮人領命而去。

    摺子當日曉瑜百官,有官員懷疑請罪摺子悔過書是偽造,長公主早已香消玉殞。

    皇帝把人一通訓,之後卻允許他們破例進一趟後宮,隔著一段距離瞧瞧晉陽是否還活著。

    結果,那些官員看到的是消瘦許多滿臉病容的晉陽,由宮人服侍著緩步走到海棠林前,臥在躺椅上賞花。

    人不論經歷了什麼,獨有的氣度、儀態變不了,那也是那人之外的任何人都難以模仿的。

    官員們沒話好說了,返回養心殿,態度大致就一句話:皇上和太后看著辦吧。

    他們再怎麼鬧騰又有什麼用?正主都要徹底撂挑子了。就算真的有么蛾子,誰又允許他們到宮裡查案子?最重要的是,她那邊的託孤重臣都是死的死、裝死的裝死。

    絕對的強權、強者之下,稍遜一籌的人,真就是強者要你生你便生,要你怎麼死就得怎麼死。

    皇帝早就備好了旨意:細數晉陽貪墨奢靡謀害忠良等滔天罪行,之後卻表明天恩浩蕩,太皇太后、太后心慈,皇帝亦不忍手足相殘,便只褫奪長公主位分,降為晉陽公主。

    這是皇室處理這種事的老慣例,而且他還要修道,擔上對手足狠毒寡恩的名聲,往後官員要是這由頭說他沒有修道的資格,也怪麻煩的。

    晉陽接旨後的第二日,就「病故」了。

    三月十六,接到調令一個月的陸雁臨、楊攸在進京的官道上相遇,結伴策馬抵達京城。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