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可能這裡經常有人點了泡菜帶走,店家那裡早有準備。
坐在包廂里的時候,許諾跟張揚又在看文件內容,坐車的時候看的不多,何況還有些晃眼睛。
坐在包廂里就好多了,空調吹著,等待美食的時候,再看看文件,挺好。
而他們要去的老墳場,還真是個正兒八經的“老墳場”。
這是一個在燕山山脈分支的一個小山脈的一座小山上。
小山下是個鎮子,當然,這個鎮子直屬京城的市區管理,只不過這都是遠郊的範圍了。
這個鎮子倒是挺發達的,通了公路、高鐵和汽車站,鎮子上十幾萬口子的人,有自己的農貿市場,飯店啊,KTV等等,最主要的是,這個鎮子在清朝的時候就有了,不過一直都是個鎮子,也沒多少特產,就是一直種地,如今被政府開發了一下,家家戶戶的地也不種糧食了,全都種了菜。
號稱是綠色環保的蔬菜,賣價很高,經濟效益很好。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因為要用農家肥,家家戶戶這還養了一些大牲口,常見的牛,驢子和馬,少見的騾子,養的豬,雞鴨鵝狗的,日子過得不錯。
而這裡沒有改成農家樂,是因為這裡不方便進出外鄉人,因為他們這個村子的西北角有個小山,山上就是個老墳場。
離他們鎮子有五六十里地吧,是他們這個鎮子以及以前的一個村子的集體墓地,埋葬了不少人。
祖祖輩輩都在這裡呢。
後來那個村子拆遷走了,但是祖墳沒有遷走啊。
再說現在買公共墓地都要花錢的,還有年限,二十年一個期限,二十年之後聯繫不上人,就得平了啊?
而埋在這裡就不用操心了,埋在這裡是永久的啊!
好多人家的祖墳都在這裡呢,鄉里鄉親的大家生前在一起,死了也有個伴兒。
老一輩人都這麼想的好麼。
所以這裡的墳,一直都有,還有的新,有的舊。
不過因為都是一些普通民眾的墳塋,過去人家那貴人的墳塋跟他們的也不在一個地方,說實話,最老的墳塋能追溯到明朝去,可那又有什麼用呢?
就算是唐朝老百姓的墳……那棺材板兒估計都爛沒了,何況是骨頭渣子!
能保存下來的只有王侯將相的大墓,就沒聽說誰家的古墓裡頭埋著的是老百姓。
所以這裡就算是一山的墳塋,也沒招來盜墓賊。
到是因為這裡的百姓們很愛護,這山上種了很多松柏,山下還種了兩圈的丁香花樹,因為丁香花樹開花的時候,花朵兒多,又因為丁香花樹開花之後是結子兒的,籽兒也多,象徵著多花兒多籽兒。
種在這裡,是希望這些墳塋的後人們,能多子女,多福氣的意思。
山的形狀有衛星照片和航拍照片,更有近距離的高清照片。
這小山看起來像是一個瓶子的形狀,山上的確是鬱鬱蔥蔥,山下的丁香花正在盛開,航拍的角度看起來非常美麗。
而且這山上很安靜,大概是因為這裡是墳地的關係,哪怕是在以前環境好的時候,也沒有什麼野物會來這裡。
現在環境不那麼好了,也沒有動物來這邊。
連松樹上都沒有小松鼠的那種。
因為許諾在很多個照片裡看過,沒有一個動物,大小都沒有。
這是他覺得奇怪的地方,還有張揚看了一圈兒,發現這山上的墳塋很多,可都不大,他見過古墓的,有的那古墓修建的跟一棟小房子似的,而這裡更像是一大堆的“土饅頭”。
可能早些年還有很多墳塋,真的是土饅頭,可是後來就有小墳包了。
這都是近些年添置的,全都是火葬不說,墳塋也不大,不多占地方。
看過了資料,飯菜也上來了,他們點的東西做法不麻煩,上來的就快很多,范吃到一半的時候,還有朝鮮族的歌舞表演者在外面的舞台上表演了一曲傳統的歌舞。
許諾看了一眼:“哦哦,這是朝鮮族的圓鼓舞。”
“你怎麼知道?”張揚正在吃著麻辣明太魚,聞言也看了一眼:“這是個女孩紙呀!”
舞台上的確是個女孩子。
穿著傳統的朝鮮族服飾,巧笑倩兮的樣子很漂亮。
“我老家東北的呀?我有個高中同學,就是朝鮮族,那小子高考比我們多了十分呢!”許諾樂呵呵的回憶了一下:“他家也是開飯店的,他們家的人以熱情好客而聞名,我記得我爸媽跟他爸媽都認識,有一次去吃飯,他們喝了點酒就開始唱歌跳舞,開心的不得了,當時他姐姐就是跳著這個舞。”
這種圓鼓舞是用肩挎圓鼓置於胸前敲擊表演的舞蹈形式。
圓鼓原是古代的樂器,後發展為擊打表演的圓鼓舞。
男女皆可表演,女性用鼓較小,多為單人表演,舞姿優美,在技巧上發揮個人之長。男子多為群舞,動作開拓有力、富有戰鬥性。
許諾還記得當時他們全家都看傻眼了。
印象特別的深刻!
因為沒見過吃著飯喝著酒,突然就要跳舞的人家。
甚至他們高考過後,幾個要好的朋友湊在一起,也是在他家吃的飯,還偷偷的喝了一點小酒,那傢伙也即興表演了一段“拍打舞”。
後來他特意回去查了一下資料,那種舞也叫“手拍舞”,屬於朝鮮族男子表演的自娛性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