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81頁

    「識字, 但讀書不多。」雲孩道。

    「你要是看過書, 就會知道一種失落。」張老山長嘆口氣,道,「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神醫您可以教我。」雲孩道。

    「你知不知道,這世上有兩種人。」張老山問。

    「男人和女人。」雲孩答。

    張老山苦笑著搖頭,他是在跟雲孩講道理,其實也是在跟自己講道理。

    「譬如你家有米,而鄰居家裡快餓死了,你會不會救鄰居?」張老山問。

    雲孩不答,他知道這是神醫在教導,而不是純粹提問。

    「第一種人認為,我雖飽腹,但他人卻即將餓死。既然我尚有餘力,便該救他一救。」張老山自顧自地道,「第二種人的想法卻是,我用米救活他,於我有甚好處?若於我全無好處,我又為何要救他?」

    「我不會救。」雲孩搖頭。

    「為何?」張老山問。

    「把米給他,我家米就不夠了。我家米不夠,我阿婆就不夠吃,阿婆不夠吃就會死。」

    「有道理。」張老山點頭,「你這道理,便是一位聖人的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需先愛自己的親人,然後再去愛別人的親人。這是有先後的,所以有一口吃的保命,需先保住自己的親人,然後有餘力再去保住別人的親人,是不是?」  

    「是。」雲孩道。

    「好,按照這個道理來看,如果反過來呢?」張老山又問,「假若是你家沒米,快要餓死了。而鄰家有米卻不借,你是否會為了你阿婆去偷米?」

    「會。」雲孩回答得毫不猶豫。

    「那假使鄰家也沒多少米,被你偷了,鄰家孩子的阿婆便會餓死呢?」

    雲孩沉默不言。

    「這世上的兩種人,本質區別在於,他們做事的動機是不一樣的。」張老山又道,「第一種人但問該不該,而第二種人只問有沒有利。圖利原本不錯,可問題是萬事以利為基,而不問道理如何,到頭來便會為了利無不可為,搶別人的利,甚至害別人的命。」

    雲孩聽不大懂,但他此刻看張老山宛若看神仙,所以不懂也認真聽著。

    「這世上原先沒有第一種人,儘是第二種人。」張老山悠悠地道,「那時候人與動物無異。你看那山間虎豹,為了活命便獵殺牛羊。虎豹無錯,為活命而已。而牛羊便對嗎?牛羊不獵殺虎豹,實則因為它們天性吃素,且打不過虎豹。若是易地而處,虎豹吃草牛羊吃肉,那反過來還是一樣。所以那世道,沒有對,也就沒有錯。」

    「那什麼時候有了對錯呢?」雲孩問。  

    張老山卻道:「我現在反問你,何時有了錯?」

    雲孩是個機靈孩子,眼珠一轉便知道了答案:「有對的時候,便有了錯。」

    「孺子可教也。」張老山道,「這世間終有一天出了第一位聖人,聖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那之後,如混沌黑夜中點燃了燭火,這人間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有了對,便有了錯。」

    「然後呢?」雲孩追問。

    「再往後,聖人死。」張老山苦笑道,「聖人一死,天下有學問的人便開始分了各種派系,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解讀第一位聖人的論述。那是一個輝煌的時代,各家學說,相互印證又相互攻擊。」

    雲孩不明白張老山為何放著青苗城那一城的人不管而跟他在這裡講道理,但神醫既然講道理,便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依舊靜靜地聽,不問。

    「其中有一位聖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張老山道,「這話便受了另一位聖人的攻擊。另一位聖人說,如果非要老吾老,才能以及人之老。也就是說,先愛自己家裡的老人,然後再愛別人家裡的老人。那這種愛便是有等級的,以此推論,人最終愛的只是自己而已,只愛自己,叫什麼愛呢?」

    雲孩不解,問:「那依照他的說法,應該如何?」  

    張老山笑道:「兼愛。」

    「什麼叫兼愛?」雲孩問。

    「就是愛所有人,愛每一個人。且不分輕重,不分厚薄地愛每一個人。哪怕兩個人,一個是你的父親,另一個是完全跟你不認識的陌路人,你也要一樣地愛他們。」

    「這不可能!」雲孩立刻叫道。

    「是啊,這不可能。」張老山道,「於是大多數人,還是認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雲孩問。

    「就是我們剛剛說的,借米的問題。」張老山說,「若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基,你有米卻要救自家老人,所以只能看著鄰家老人死,這沒錯。可是若自家沒米,鄰家有米。去偷鄰家的米來救自家老人,讓鄰家老人去死,這便對麼?」

    雲孩小小的腦袋思考不了這千古難題,所以只能聽著張老山繼續講。

    「而且,自家有米先救自家老人,看著鄰居死,是否跟第一位聖人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衝突呢?這也是個問題。」張老山道,「這個問題在我年輕的時候困擾我良久,我們不妨走走兼愛的路子。若是把米平分給兩家----」

    

    「全都會餓死。」雲孩回答得毫不猶豫。

    「為什麼呢?」

    「米不夠。」雲孩道。

    「是了!米不夠!」張老山道,「這便是答案了。所以後來又出了兩位聖人,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中原人,他說『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便是這個意思。另一位是遙遠西方的馬聖人,他說一切問題都是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8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