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所以剛剛他去找那黃太子實則也是為了他這個「皇帝」的前程性命,可笑他卻見都沒見到就被轟了出來。
王富貴這麼一說,意思很明顯:什麼後顧之憂都不要有,只要解了他心頭疑問,一切好辦。
念及此處,林秀才說道:「您有什麼問題,請講。」
王富貴點頭,又點燃了他那菸袋鍋:「第一個問題,您覺得我們倆坐在此處談論道理,最起碼的共識是什麼?」
林秀才答:「自然是直指本心。」
「怎麼講?」
林秀才說:「幼年時,我曾見兩秀才辯論,辯那人性本善還是人心本惡。一秀才拿出昔日聖人著作,從頭到尾講了一遍,說人性本善。另一個秀才則是拿了另一個聖人著作,從頭到尾背了一番,說那人性本惡。如此辯論,最後就不再是兩個秀才的辯論,而是昔日兩個聖人的辯論了。辯論要直指本心,您是怎麼想的,我是怎麼看的,哪怕我們的想法看法都是淺薄的,甚至錯誤的。但是只要是真話,就是你我今日可以坐在此處的基礎。不然恕我直言,若是只是比較那學問大小,我何必跟掌柜的在此消磨時間?我不如回去看那聖賢書籍。」
王富貴長吁一口氣:「既然如此,那我便放心了。我遇到你們這種有學問的便露怯,有時候不敢說出自己那真實想法。我要問的第二個問題便是,善是否有大小?」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林秀才說,「這是我儒家一位聖人的話,我每每想到此類問題,便拿此句共勉。」
「怎麼講?」王富貴忙問。
「善或許有大小,又或許沒有大小,這不是我們應該去討論的問題。如果你一旦談論善的大小,就說明你心中對善有了功利判斷:哪個善大,哪個善小。而善本身是沒有功利的。」林秀才說,「君子當仁不讓,從善如流。遇到仁,遇到善,不要去考慮它的大小,都應去行善,所以才叫積善成德。」
王富貴再問:「若是那善與善之間產生了衝突?」
「善與善不會產生衝突,若是你覺得善與善產生了衝突,那便一定是有惡夾雜在其中,此刻應該除惡。」
王富貴連著問:「按你所說,若是殺一人而救百人?」
「是誰讓你殺一人而救百人的?」林秀才笑問,「若這一人和那百人都是好人,都是無辜之人,那麼那個讓你做出選擇的人就是惡人,是壞人。此刻你要做的並不是在一人和百人之間選擇,而是去殺了那個讓你做出選擇的人。殺的了殺不了是另一回事,但善就是善,惡就是惡。」
「有時候並不存在這麼一個『人』,而是形勢所逼---」
「那便是這世道錯了!」林秀才說,「此刻你是否殺一人救百人都不算你的善惡。但是水有源樹有根,你在之後要回去尋覓,是這事情哪一步錯了,是這世道哪一步惡了,然後去改變它!」
王富貴猛吸一口:今晚這煙,越抽越有滋味了!
林秀才問:「王掌柜可還有提問?」
「有。」王富貴喝了口茶,「好人是否有好報?」
王富貴自認為,對於儒門弟子來說,這是一個很煩人的問題。回答是則有無數反例,回答否則道心不穩。
沒想到林秀才卻微微一笑:「此問過於簡單了。」
「哦?」
「好人好報,是那佛門思想。」林秀才說,「我認為,對於我們而言,應該反過來講,好報好人。」
「怎麼講?」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此句比那好人好報說得更加透徹。」林秀才說,「我們可以去做那好報,然後來塑造一個好人好報的世道。」
「再講細緻點。」王富貴催促道。
「好人好報是那因果論,是為了那好報所以才做那好人?」林秀才搖頭道,「若是為了好報才做好人,那這世道會給人無盡的失望。不若反過來,我們自己做那好報!見著好人,我們自己給予那好人優待。見著善行,我們自己給那做善事之人獎勵,那我們自己不就是好報嗎?何必去等那老天爺賜福?好人多了,好報未必多。但是好報多了,好人一定會多起來!這世道便會越來越好,終將變成好人必有好報的結局。佛家認為好人有好報是必然的,但我卻認為,好人有好報是我們努力促成的方向。」
王富貴聽了,嘿嘿地笑:又一個心頭疑問說通了。
抽了口旱菸,說道:「有了這幾個道理作為基礎,我現在終於有能力與你談談那趙掌柜的事了。」
「若是你認了我剛剛的道理,那麼趙掌柜之事,你的確有錯!」林秀才斷然說。
「哪裡錯了?」
「你若是個平頭百姓,無甚本事,那麼君子不立危牆,看到了,管不了,所以不管,罷了。」林秀才說,「可是你剛剛跟我說,你本事很大,那定波城城主都不放在眼裡,你遇到此事,為何不管?當然,管或不管皆在你,但是你如果抱著這種想法,就不要認我剛剛說的道理。你若認了,你就該管。」
王富貴點了點頭,問道:「那趙掌柜惡嗎?若是在那大行王朝,有律法,天下太平,買賣孩子這等行逕自然是大惡。可是如今亂世----」
「且不論那孩童里有他擄來的孩子!」林秀才打斷了王富貴,「就算那些孩子都是買賣而來。我且問你,善惡是否分那世道環境?一件事在那盛世是惡,到了亂世就是善了?若是善惡是可以變換的,那麼善惡豈不是人的想法念想,會隨時變換,那還有善惡嗎?」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