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他接過茶壺,品字形擺出三隻杯盞,高高拎起紫砂壺、從半空中往那三杯茶中注水。
高高的水柱竟是散也不散、斷也不斷,茶湯淺黃,齊杯沿滿盞。
大叔倒好三杯,衝著顧雲秋做了個請的手勢,然後就放下了茶壺。
主家親自動手倒茶,本是殷勤好客。
但顧雲秋看那三隻杯盞,立刻發現了其中的蹊蹺——
且不論品字形的擺放位置和「茶滿欺人」的俗話。
只看那放下的茶壺,壺嘴正對著他們,但三隻茶杯的把兒卻都被順朝壺嘴的方向。
十分不方便客人拿不說,還似乎別有深意。
顧雲秋靜靜看了半晌,忽然笑起來:
——來了。
江湖茶碗陣。
倒真沒白瞎他重活這一世。
第038章
茶碗陣, 是一種江湖暗號。
常見於分茶酒肆、鄉村野店,以及某些民間會社的堂口。
前世,顧雲秋每日在京城的幾條街上混事, 可見過太多這樣的:
三教九流、地下黑|道,都喜歡坐在某個酒樓、茶鋪里擺上一道。
眼前, 慶順堂這大叔擺的茶碗陣有兩重:
第一重,是壺嘴對著茶杯把兒,問的是身份背景,用江湖黑|話來說, 就是「盤道兒」。
壺嘴對杯把兒, 還不方便拿取, 便是問來客——
你是門外門裡?是否自家人。
顧雲秋從容不迫, 挽袖子將三隻滿溢的茶杯擺正, 以杯口正對壺嘴, 杯把都朝外, 意思是——
嘴對嘴,口對口, 都是一家人。
那大叔挑挑眉,看向顧雲秋的眼神里多了幾分意外。
而後, 便是第二重。
大叔用紫砂壺高注水,用三隻茶杯排出品字形,這便是第二問:
來此目的何為?
即便剛才小陶下車時, 已講明了他們是來討要紫連草入藥的, 大叔還是排出忠義陣,試探他們深淺。
忠義陣的三隻茶杯呈品字形, 面對著茶壺這造型很像是桃園結義,因此而得名。
顧雲秋笑了笑, 徑直端起品字形茶碗陣最中間一杯仰頭喝下,並示意點心和小陶不要拿。
中與忠諧音,取「中一杯」,自然表的是「忠義」。
待顧雲秋放下茶盞,那大叔又坐下來,旁邊恭候多時的店小二上前,收掉這一套紫砂壺、茶杯,給重新換上了一套青瓷蓋碗:
茶碗止有兩個,都放到了大叔那邊。
給蓋碗注水的壺是個銅製、高粱的提壺,大叔坐著注了一碗,然後蓋上蓋碗、親自端起來遞給顧雲秋。
顧雲秋沒冒然上手,仔細觀察後,發現大叔端茶碗的手勢很講究:
他左手拇指和食指扣著、三指伸直在上,虛虛浮著碗沿;右手屈了拇指,用四根手指、掌心向上托著茶碗底。
像是衣裳左右衽、拜佛參禪左右手,江湖人的手勢同樣有此講究。
左為卑、右為尊。
大叔左手三指代表三老、意指地方,說的是他自己、是慶順堂,而右手四指代表戰國四公子、指代貴公子,指的就是顧雲秋。
三老在左,四公子在右,在主人家堂口,這就是自貶。
這茶碗要是接了,那些藤甲兵肯定要和他們拼命。
顧雲秋想了想,起身用右手四指託過杯底,左手學著大叔的手勢用三指虛虛扶著碗沿,打出暗號:
長幼尊卑有序,還是三老在上為尊。
大叔不說話了,只低頭,繼續擺弄茶碗。
這回他不用那小二打扮的人來,自己從桌下變戲法般摸出一套軟陶小杯,看數量有八九個之多。
這次也不注水,大叔直接將八個小茶杯圍成一個半圓,半圓的豁口處擺下茶壺,然後抬頭,等顧雲秋破陣。
顧雲秋挑挑眉,也不懼他,伸手將那八個陶杯擺成人字形的兩行,緊跟在那大茶壺的後面。
此陣又叫雁形陣,是兄弟同行、有福同享的意思。
而大叔擺出的那個環形,是虎口陣,有指責抱怨虎口奪食意。
結合之前柳家大嫂和小陶說的那些情況,顧雲秋明白大叔是在表達對任家和藥商的不滿——
他們慶順堂在杭城日久,收取商道保|護費由來已久、理所當然。
怎麼旁人都能接受,那藥商一個外來人,卻要唱反調。
對此,顧雲秋用雁形陣回答,對方也是同行,不如有福同享。
這答案顯然不是大叔想要,他輕哼一聲,又撥弄那些陶杯分作三杯、五杯兩組:
三隻放在靠近他的位置,五隻環繞在外。
然後那大叔啪地拍了下桌子,將那三隻杯子整個倒扣下來,目光尖銳地逼視顧雲秋。
拍桌子的動靜太大,嚇得點心緊張上前,蕭副將也警惕地捏緊刀柄。
顧雲秋卻不慌不忙:
杯子數量上,外圈多、里圈少,意指仗勢欺人,大叔拍完桌子後倒扣內圈三隻杯子,是告訴顧雲秋、逼急了他就魚死網破。
這倒很像草寇的心思。
這回,顧雲秋沒著急去撥弄陶杯,而是伸手在自己前襟內掏了掏,從里掏出一沓銀票壓到那三隻杯盞下。